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科技赋能 盐碱滩变身丰产田

2022-11-02 22:00 新华社  

黄澄澄的玉米铺满院落、堆成小山,村民常迎春和妻子刘焕梅正忙着给玉米倒堆,通过晾晒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看着满院的玉米,常迎春喜上眉梢,“60亩地收了11万斤玉米,平均亩产1800多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刘焕梅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常迎春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的村民。村里原来到处是盐碱地,“白花花一片,光长苗,不长棒,遇水就涝,天热就旱”,这是过去大家种玉米的生动写照。“产量低、效益差,大家都不愿意种地。”他说。

科左中旗位于西辽河平原区,苏打盐碱化耕地面积达193.7万亩,分布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盐分重、碱化度高、肥力低,农作物保苗难、生长慢、产量低。“玉米平均亩产仅400斤到800斤,由于收入低,一些苏打盐碱化严重的地块长期撂荒。”科左中旗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科技组组长王伟说。

2020年,科左中旗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实施“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三家子村的6700亩盐碱地从此获得新生。

“经多次试验和分析,我们选用脱硫石膏、过磷酸钙、微生物菌剂、有机肥、腐熟牛粪、深松深耕等多个改良技术,分别可以起到改良酸碱度、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渗透性等作用。”王伟说,由于各地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情况不同,单一技术无法发挥作用,因此他们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把上述技术中的三至五项综合打包应用,科技赋能,效果逐年显现。

3年来,经过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综合改良手段,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成效日渐显著。三家子村今年67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的平均亩产已达1750斤,比改良前增加了约1000斤。

随着盐碱滩变成丰产田,三家子村也发生了变化。往年的秋收时节,村里田间地头少见忙碌景象,更罕见丰收的喜悦。如今,收割机、打捆机在农田穿梭作业的轰鸣声,村民们在自家院子倒堆晾晒玉米时欢快的聊天声,已经成了村里秋收的“主旋律”,大家自发改良苏打盐碱化耕地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村民杜永吉家有120亩耕地,其中40亩位于项目区。“今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没改良的地块也就亩产700斤左右,改良的地块亩产能达到1600斤。”杜永吉说,他打算明年把剩余的80亩“孬地”也改成“良田”。

杜永吉不怕自己改不好,因为在“农牧民课堂”上,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解答问题。这个“农牧民课堂”是2020年秋季,由科左中旗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专家组设立的。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杜永吉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专家们经常来到村里给大家讲解盐碱地改良、玉米种植的技术问题。“到今年,‘农牧民课堂’已经办了14期。专家们用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让广大村民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王伟说。

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给村民带去了技术,也送去了科学种田方法。常迎春坦言,大家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不仅费水,也无益于改良土壤。“项目区里都是浅埋滴灌,成本低、节水多,盐碱沉积也少,现在大家也都跟着用上了这项技术,省水省肥还增产。”他说。

目前,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科左中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64.4亿斤,比去年增加1.7亿斤。

来源:新华社

编辑:金凯

审核:曾海蓉

215

黄澄澄的玉米铺满院落、堆成小山,村民常迎春和妻子刘焕梅正忙着给玉米倒堆,通过晾晒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看着满院的玉米,常迎春喜上眉梢,“60亩地收了11万斤玉米,平均亩产1800多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刘焕梅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常迎春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的村民。村里原来到处是盐碱地,“白花花一片,光长苗,不长棒,遇水就涝,天热就旱”,这是过去大家种玉米的生动写照。“产量低、效益差,大家都不愿意种地。”他说。

科左中旗位于西辽河平原区,苏打盐碱化耕地面积达193.7万亩,分布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盐分重、碱化度高、肥力低,农作物保苗难、生长慢、产量低。“玉米平均亩产仅400斤到800斤,由于收入低,一些苏打盐碱化严重的地块长期撂荒。”科左中旗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科技组组长王伟说。

2020年,科左中旗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实施“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工程”,三家子村的6700亩盐碱地从此获得新生。

“经多次试验和分析,我们选用脱硫石膏、过磷酸钙、微生物菌剂、有机肥、腐熟牛粪、深松深耕等多个改良技术,分别可以起到改良酸碱度、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渗透性等作用。”王伟说,由于各地苏打盐碱化耕地的情况不同,单一技术无法发挥作用,因此他们针对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把上述技术中的三至五项综合打包应用,科技赋能,效果逐年显现。

3年来,经过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综合改良手段,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成效日渐显著。三家子村今年6700亩盐碱地改良地块的平均亩产已达1750斤,比改良前增加了约1000斤。

随着盐碱滩变成丰产田,三家子村也发生了变化。往年的秋收时节,村里田间地头少见忙碌景象,更罕见丰收的喜悦。如今,收割机、打捆机在农田穿梭作业的轰鸣声,村民们在自家院子倒堆晾晒玉米时欢快的聊天声,已经成了村里秋收的“主旋律”,大家自发改良苏打盐碱化耕地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

村民杜永吉家有120亩耕地,其中40亩位于项目区。“今年的差别真是太大了,没改良的地块也就亩产700斤左右,改良的地块亩产能达到1600斤。”杜永吉说,他打算明年把剩余的80亩“孬地”也改成“良田”。

杜永吉不怕自己改不好,因为在“农牧民课堂”上,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解答问题。这个“农牧民课堂”是2020年秋季,由科左中旗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专家组设立的。

10月29日,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村,村民杜永吉在晾晒玉米。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专家们经常来到村里给大家讲解盐碱地改良、玉米种植的技术问题。“到今年,‘农牧民课堂’已经办了14期。专家们用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让广大村民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法走。”王伟说。

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项目给村民带去了技术,也送去了科学种田方法。常迎春坦言,大家以前浇地都是大水漫灌,不仅费水,也无益于改良土壤。“项目区里都是浅埋滴灌,成本低、节水多,盐碱沉积也少,现在大家也都跟着用上了这项技术,省水省肥还增产。”他说。

目前,科左中旗2万亩苏打盐碱化耕地改良试点示范项目已经完成。科左中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预计今年粮食产量达64.4亿斤,比去年增加1.7亿斤。

来源:新华社

编辑:金凯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