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吸纳人,乡村吸引人。随着乡村游兴起,近年来苏南一些地区出现整村或大部收储村居建设民宿村的现象。这些乡村要么山水资源很好,要么肌理结构很适合改造,农村“靓女先嫁”,吸引城市资本下乡,也带动一波波投资者、设计师、主理人来到乡村做民宿。
农民进城(镇),资本下了乡,给乡村带来什么,农民获益几何?深秋时节正是民宿游旺季,记者赴苏南部分地区进行调研。
民宿村有经营成熟的经验,也有原住村民的小小遗憾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元山社区苏家村,地处江宁西部旅游廊道、白鹭湖下,2015年田园东方乡建团队来此投资,一晃7年过去,村里村外满满的田园风和小资情调:在南京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团队“操刀”下,60多栋民房被改造成欧美、现代或新中式风格民宿,村前白鹭湖辟为皮划艇运动区,村后荒坡地建为草坪营地。许久未还乡的村民,只能从建筑分布和高低,依稀瞧出旧村的“影子”。
10月29日周六,天气晴好,受近日疫情影响,苏家村内加强了防控,许多散客在草坪上支起帐篷,白鹭湖上不少游客在划船。“换做平时双休,停车场要停两三百辆车,民宿入住率能达八成。”乡伴苏家项目经理毛杰有些遗憾地说。
“苏家是南京第一个整村改造的民宿村,田园东方接手后,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思路。”秣陵街道“小镇办”负责人介绍说,村子把1/3房子拿出来做配套,设置了酒吧、餐饮、台球室、棋牌室等,户外辟有篝火营地、烧烤区、开心菜园。游客回到民宿,有主理人传授做陶艺、烘焙等手工的技巧。“吃喝玩乐游教,样样都有;从亲子、团建到举办草坪婚礼,都可满足。”齐全的配套让民宿价格也有了保障,普遍在600—1000元每天,因而虽然每栋民宿投资两三百万元,一些众筹股东开业3年就回本了,整个村子年营收可达二三千万元。
苏家村原来的60多户村民,全部搬到12公里外的东善桥镇上,住进了街道建的安置房,看到村子发生的变化,和进驻这里的“新主人”,村民是既欣喜又眼馋:喜的是,城里人竟然把自己的村子“捯饬”得这么好;遗憾的是,这么好的村子,再也回不去了,苏家成了回不去的故园。大伙偶尔回来,就到邻村村民江枫的农家乐坐坐,他借着父亲早年办“红白喜事”的手艺开起农家餐饮,村民到他家聚聚,吃口当地土菜,聊聊老村家常。
“当初动员搬迁时,农民都是很欢迎的。”元山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时村子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村里老人孩子多,搬到镇上住,生活设施改善了,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了。所以当时隔壁村没有整体搬迁,那里的村民还很有意见。另外,当时搬迁还有一个考虑,村民做民宿没经验也没实力,周围一些在农家乐基础上做的民宿,游客评价不高,还不如干脆让投资方整体打造。
但现在看来,村民全搬走后,村子双休节假日热闹,平日里很空,总感觉少了很多烟火气。后来及时调整,苏家隔壁的观音殿村不再整体搬迁,特意留下十几户传承非遗文化,并引入艾草文化、中医香囊、竹编、布工艺品等业态。
虽有遗憾,但苏家作为南京民宿村探路者,在经营上无疑是成熟了,人气和影响力也给周边乡村带来了“溢出效应”。“很多游客住在苏家,玩在周边,附近村子都‘沾光’。”元山社区干部王淑娅说,观音殿村农民房子租金涨了一倍,与苏家村有很大关系,另外,苏家村附近的西毗夏村也开了多家农家乐。在秣陵西部乡村,已经形成了苏家民宿、菜塘会务为龙头的乡村游组团。
政府引导+创客引领,乡村民宿不断升级
农民、个体户可不可以成为民宿主人和经营者?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宜兴湖㳇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昭示,在政府引导和返乡创业者带领下,乡村民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宜兴湖㳇镇龙山民宿村
原木做旧的家具陈设,古色古香的紫砂茶具,清新素雅的包间雅座……走进宜兴市湖㳇镇龙山村“篱笆园”民宿,就像来到一家乡村酒店。“的确,‘篱笆园’偏商务了些,我和儿子还另开了田园风的‘上川一舍’,每年营业额都有1000万元。”
黄亚云2005年开始做农家乐和民宿,最初只有5个包间,8个房间,一晚只收80元。有了起色后,黄亚云等民宿业主在政府组织下前往台湾、云南、四川等地学习,还去浙大等高校充电。到2015年前后,这批民宿业主“鸟枪换炮”,纷纷办起民宿酒店了。
在“黄亚云们”的带领下,宜兴当地的乡镇企业主、经商人士、紫砂艺人纷纷返乡投资民宿。2015年,在银行工作的蒋玲辞职,盘下舅舅家宅基地,投资480万元办起民宿“竹月原乡”。民宿是‘非标’产品,看多了历练多了,才能悟到门道。” 蒋玲回忆道,那阵子每个周末,她都和丈夫都去莫干山考察,回来后一边学一边干。为“黏”住客人,蒋玲总是细心观察客人,推介当地景点,讲述紫砂文化,客人打麻将“三缺一”,她也主动凑数,客人走了,她也经常联系,寄上时令特产。如今,她的微信客户群已从当初的几百人,涨到现在的上万人。
紫砂艺人何娅萍利用自家宅基地,开设了“唯时光”民宿,教客人“玩泥巴”(制作陶器),“圈”住了一批对紫砂和茶文化感兴趣的熟客。“这个民宿很有特色,我经常带孩子来,一住一两天,DIY紫砂,品品茶,看看竹海。”住店客黄女士说。
“和黄亚云、蒋玲、何娅萍一样,宜兴民宿业主当多出自本乡本土,他们边学边干,边积累便发展,慢慢成气候了。” 无锡旅游教培中心主任徐立新说,宜兴民宿有两个特点,一是传帮带效应明显,如今整个宜南山区民宿三四百家,装修两三百万元以上的精品民宿占1/3,带动农民、个体工商户办起数量可观的普通民宿。二是代际分布明显,从1.0版、2.0版到3.0版都有,高端民宿已转变为乡村酒店。
宜兴蓬勃发展的民宿业,引起了资本的关注。2017年,北京雅达资本投资210亿元建设阳羡溪山和窑湖两个旅游小镇。2020年9月阳羡溪山小镇开放,宜兴文创体验中心、美食街、酒吧等项目,让民宿客人夜间旅游有了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小镇还定期举办灯会、造物集市、茶禅文化节、温泉美食节,并经常推出汉服表演、山水实景剧等活动,为周边民宿村带来客流。“溪山小镇与龙山村仅隔一条马路,我们村最沾光了!” 龙山村村支书曹志华开心地说,每年小镇中秋灯会举办时,龙山民宿村热闹非凡,今年中秋灯会持续一个月,来了20万游客,家家民宿生意都很好。
宜兴雅达溪山小镇
市场做起来了,名声打出去了,黄亚云等带头人又寻思如何丰富旅游产品、盘活闲置农房屋。“我们成立了旅游合作社和农业合作社。”黄亚云说,旅游合作社是帮一些没有实力做民宿的村民,把多余房间装修,由合作社统一经营,村民通过裸租、红利分成分享收益;农业合作社是成立直播基地,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把百合、笋干、雁来蕈、乌米饭、土猪肉等乡土农产品卖出去。张渚镇省庄村60多岁的卞阿姨把房子租给“龙隐江南”做民宿,自己也在民宿帮工,租金加工资,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资本下乡带动老乡,分享乡村振兴成果
“湖㳇等地的发展事例告诉我们,农民不但理应分享乡村旅游的成果,事实上也可以成长为合格的经营者。”省文化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陈劲松认为,工商资本进入民宿业,要引导其带动农民参与,一起发展。
当然,民宿业不可能都像宜兴这样,依靠本土创业长期积累发展。由于当下许多资源不错的乡村还是一张“白纸”,需要有实力、有情怀的城市投资者进入,尽快把市场做起来。但无论如何,都不应把农民抛到一边,而要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让他们分享乡村振兴的成果。
对此苏南不少地区进行了积极努力。“开业一个月,进账近百万元!”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后港民宿村投资人、苏州“村上文旅”创始人储海晋兴奋地说,国庆开业以来,后港人气一周比一周好。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村里来了百十辆车,都是上海、苏州、吴江等地的客人,37间客房全满。眼下村边稻田全黄了,景色很好,游客白天搭帐篷露营,晚上围着篝火娱乐,玩得可开心了。
吴江平望镇后港民宿村
但村上文旅100万元流水,要拿出20万元交给镇村两级。“这是当初说好的,营业额按20%提取,一来弥补村庄整治成本,二来反哺集体和农民。”村书记沈建强说。除了收益分成,后港也没把房子都交给“村上文旅”,42户居民留了16户原住民,一来保留村里的生活气息,二来也让村民学学怎么做旅游。现如今,这部分留守户已有4户在翻建房子,准备开餐饮做民宿。
后港村临近吴江长漾里湖泊,3公里长漾河大树照水、店铺林立,宛如“乡村版的周庄”。“你看这帮设计师,真是能‘折腾’!”平望农工局张喜评价说,他们把树林打造为“帐篷营地”,菜园修葺为“花园菜地”,小卖部、库房改造成皮具店、酱菜园、颜料坊,不少村民成了民宿职工,制做荷包、糕点和辣酱、乳黄瓜(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手艺在乡村游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吴江平望镇后港民宿村
吴江汾湖高新区三好村背靠旅游古镇周庄,前临800亩钟家荡,区位风景很好,在引入蓝城集团开发民宿村时,对村民扶助更是到位,不仅留下28户原住民,还要求投资方带动他们做民宿,并给予资金、设计、管理的全方位支持。三好村书记吕新弟介绍说,按当地成本,翻建装修一栋民宿100多万元,如果租给“蓝城”做15年,不但建设装修费用后者承担,3年后每年还能分得4万元租金,期满房子归农民。如果村民自己开办民宿,“蓝城”自助餐厅则要对村民的客人开放,帮助他们美化庭院,培训他们做服务。如今,村里已有10户留守户在翻建房子,准备做民宿。
南京溧水的山凹村则采用政府、村民“合股”方式,把8栋民居改造成三星级民宿。“村民出资60%,政府出资40%。” 洪蓝街道旅游办主任卞维亮说,这8栋民宿有空调采暖、独立卫浴,街道专门成立旅游服务公司,选派民宿管家管理。装修出的75间客房98张床位,洗漱用品统一发放,床上用品统一洗消。业主每接一单客人,只需交付80元/天/间的成本。“开业到现在大半年,已盈利三四十万元。”村里90后姑娘赵杰开心地说,街道不但承担了大部分改造成本,还负责日常管理,村子在无想山南,紧邻神山湖,风景这么好,住宿环境也让人放心安心,怎么会不赚?
“所以组织农民参与民宿经营,分享旅游收益,途径有多种多样。”陈劲松说,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当然,民宿业投资大、回报慢,在品牌化、聚落化成为业界主流的当下,农民自主投资风险很大。这就需要通过集体力量,利用闲置房屋、宅基地参与到民宿经营和利益分成,或是通过培训、就业等方式,让农民成为参与者,假以时日,他们当中一定会涌现出湖㳇民宿那样的出色的经营户。
让有参与意愿的农民留下来,而不是都搬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留住乡村生活、文化传承。专家介绍说,苏南不少山村建村几百年了,口耳相传的村史以及老手艺、老房子、土特产,和村民不能分离,这是乡村绵延不绝的烟火气,也应该成为民宿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崔昊 顾巍钟 通讯员 陈奕蓉)
来源:交汇点
编辑:黄昕彤
审核:解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