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次有您的作品吗?“阅读越有趣·微书评” 第二批入围作品来了!

2022-10-27 15:08 今日镇江  

今日镇江讯   由市委宣传部、市全民阅读办、市级机关工委、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的“创意写作,全城接力”(第三季)“阅读越有趣·我们一起写微书评”火热进行中。

活动第三天,8个群内近千名文学爱好者接力创作,佳作不断。今选刊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欢迎文学爱好者们踊跃参加,继续赐稿。

春歌:《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提示我们“后门”思考法:困难面前不要被当前的困难困住,而是要跳出原先固有的思维空间,不局限自我,发现更广袤的天地。这让我想起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徐琳: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了解其一生命途多舛,但总能随缘自适。他是文学大家,他说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是美食老饕,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寻出人间好滋味。他更是哲学大家,在命运的跌宕起伏里参透生命本质。

叶心:《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一本散文集。其中的一篇《艺术三昧》开头写到“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读丰子恺的散文也是如此,单看字句,并没有什么异趣,一篇读下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

宗小白:呼吸并不是一个人活着的唯一佐证。对世界更细腻更深入的感受,更能证明一个人曾经活着。总有未知、不可及、不可捉摸之物在等待这种更细腻更深入的感受。总有一种叫做“诗”的东西在等待我们。翻开《闻捷诗选》,丹徒籍诗人闻捷的笔下,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总有一种呼吸,生生不息地在繁衍着这种深入而细腻的爱与梦……

芸:少女时代,读萧丽红的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对我的影响不亚于《边城》。作者清丽婉转的文笔,于平淡中见深情,格调高雅,澄澈明朗。作品描绘出古典传统的世俗生活中那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及爱情,宛如一首逝去的田园牧歌,在岁月流转中令人深深叹息,惆怅不已。如今,重读作品,细细品味,更觉韵味久远,诗意悠然。

南儒:再读《狂人日记》,鲁迅先生凌厉的文字,仿佛一只石碾反复碾轧我的内心。而读到《祝福》时,这郁闷终于爆发成无垠的痛苦。上世纪,一位孤独女子的凄惨境遇,穿越了时光,清晰浮现在我眼前,令我动容。那些百年前的苦痛也使我由衷庆幸自己生在新中国,只有在这里,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变成一个个“祥林嫂”。

line:《秋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一个人的命运在时局动荡里,飘摇过活,实在是太苦了!作者杨本芬是一个普通妇女,晚年在厨房里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写下了8斤重的手稿。她说“书写的过程,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我想,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是记录也是疗愈。

一休哥:赛珍珠在《大地》一书中,把扬子江边上的城市镇江,称为“中国故乡”。住在山顶上可以俯瞰长江和人烟稠密鱼鳞似的瓦屋顶。那山、那塔、那岛和宽阔如海的长江,是她童年故事的存储器。长江与运河交汇孕育了镇江,中西文化交融成就了赛珍珠和她的文学作品。寻绎过程,把我们带入百年前镇江人文历史地理时空中呼吸。

柴复:《灯火》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我市44位先进人物,他们像一盏盏灯火,闪烁着道德之光,大爱之光,智慧之光,人性之光。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诗人要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做火种的传播者,发现火种,采集火种,播撒火种,燃亮一盏盏灯火,让大地灯火辉煌,让夜空星光灿烂。

地上跑的:镇江丹徒籍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我都很是喜欢。《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以江南为叙事背景,里面有很多的镇江元素,比如西津渡、磨笄山、招隐寺等。《江南三部曲》的第一部《人面桃花》叙事中有着许多先锋派作品的特色,但在最后一部《春尽江南》里,叙事风格感觉已经更加贴近传统。

(全媒体记者 笪伟)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117

今日镇江讯   由市委宣传部、市全民阅读办、市级机关工委、市文广旅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的“创意写作,全城接力”(第三季)“阅读越有趣·我们一起写微书评”火热进行中。

活动第三天,8个群内近千名文学爱好者接力创作,佳作不断。今选刊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欢迎文学爱好者们踊跃参加,继续赐稿。

春歌:《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提示我们“后门”思考法:困难面前不要被当前的困难困住,而是要跳出原先固有的思维空间,不局限自我,发现更广袤的天地。这让我想起陆游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徐琳: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了解其一生命途多舛,但总能随缘自适。他是文学大家,他说文章“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是美食老饕,无论身处何种境地总能寻出人间好滋味。他更是哲学大家,在命运的跌宕起伏里参透生命本质。

叶心:《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一本散文集。其中的一篇《艺术三昧》开头写到“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读丰子恺的散文也是如此,单看字句,并没有什么异趣,一篇读下来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

宗小白:呼吸并不是一个人活着的唯一佐证。对世界更细腻更深入的感受,更能证明一个人曾经活着。总有未知、不可及、不可捉摸之物在等待这种更细腻更深入的感受。总有一种叫做“诗”的东西在等待我们。翻开《闻捷诗选》,丹徒籍诗人闻捷的笔下,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总有一种呼吸,生生不息地在繁衍着这种深入而细腻的爱与梦……

芸:少女时代,读萧丽红的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对我的影响不亚于《边城》。作者清丽婉转的文笔,于平淡中见深情,格调高雅,澄澈明朗。作品描绘出古典传统的世俗生活中那份浓浓的乡情、亲情及爱情,宛如一首逝去的田园牧歌,在岁月流转中令人深深叹息,惆怅不已。如今,重读作品,细细品味,更觉韵味久远,诗意悠然。

南儒:再读《狂人日记》,鲁迅先生凌厉的文字,仿佛一只石碾反复碾轧我的内心。而读到《祝福》时,这郁闷终于爆发成无垠的痛苦。上世纪,一位孤独女子的凄惨境遇,穿越了时光,清晰浮现在我眼前,令我动容。那些百年前的苦痛也使我由衷庆幸自己生在新中国,只有在这里,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变成一个个“祥林嫂”。

line:《秋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一个人的命运在时局动荡里,飘摇过活,实在是太苦了!作者杨本芬是一个普通妇女,晚年在厨房里以自己母亲为原型写下了8斤重的手稿。她说“书写的过程,温暖了我心底深处的悲凉”。我想,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是记录也是疗愈。

一休哥:赛珍珠在《大地》一书中,把扬子江边上的城市镇江,称为“中国故乡”。住在山顶上可以俯瞰长江和人烟稠密鱼鳞似的瓦屋顶。那山、那塔、那岛和宽阔如海的长江,是她童年故事的存储器。长江与运河交汇孕育了镇江,中西文化交融成就了赛珍珠和她的文学作品。寻绎过程,把我们带入百年前镇江人文历史地理时空中呼吸。

柴复:《灯火》以诗歌的形式赞美了我市44位先进人物,他们像一盏盏灯火,闪烁着道德之光,大爱之光,智慧之光,人性之光。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诗人要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做火种的传播者,发现火种,采集火种,播撒火种,燃亮一盏盏灯火,让大地灯火辉煌,让夜空星光灿烂。

地上跑的:镇江丹徒籍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我都很是喜欢。《江南三部曲》和《望春风》以江南为叙事背景,里面有很多的镇江元素,比如西津渡、磨笄山、招隐寺等。《江南三部曲》的第一部《人面桃花》叙事中有着许多先锋派作品的特色,但在最后一部《春尽江南》里,叙事风格感觉已经更加贴近传统。

(全媒体记者 笪伟)

海报设计:谢志斌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