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丹徒李氏昭王汭后裔源流考

2017-07-24 17:35


 (丹徒李氏家乘)


“我家本陇西”,这是丹徒李氏世代传下的一句口头禅。1992年8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曾经载文说:“李姓根基在陇西”。根据李氏迁徙源流考证,丹徒李氏自然也不例外,根基也是在陇西。

关于李氏源流根基在陇西之说,我国史学界早有定论。当代文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都是黄帝后裔。”又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项、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北宋姓氏百科辞典《姓解》一书说:“张王李赵,皆黄帝之后”。


昭王汭后裔避乱赣徽“三田”

唐末,正处五代之时,时局不稳,战乱时发,皇权崩溃在即,皇族后裔大批渡江南迁,流向江西、浙江、江苏、皖南、湖南、福建、广东等处。唐皇宗室昭王汭后裔流向昌水、歙州、祁门(今属江西、安徽 “三田”地区)等地。

据乾隆三十年《三田李氏宗谱》记:“唐宣宗李忱第九子昭王李汭,汭生三子,嫡僼,次佑为饶州刺史,季为佯。”《古黟风物辑存》记:“唐末黄巢起义,社会板荡,唐昭王季子李佯避乱,改名京,迁徙歙之黄墩,后居浮梁界田。”李京生三子,长子仲皋、次子仲安、季子仲亨。李京长子仲皋生三子,长子德鹏、迁祁门新田;次子德鸾、迁婺源严田。三子德鸿,守旧不迁,仍居界田。李京次子仲安生三子(德新、德宗、德宜),李京三子仲亨生二子(德荣、德辉) 。延至宋元时期,这三支李姓已是枝繁叶茂,史称“三田李氏”。“三田李氏”宗谱引序,此李望出陇西 。唐末宋初,“三田李氏” 首迁今赣、徽交界大山深处,分地而居。宋室南渡时,部分宗族又从赣、徽迁徙异地而居。

根据笔者查阅的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李氏《南徙事略》、《家世源流》、浮梁“三田”宗谱序、奕村“三田”宗谱引等史料,避乱流落到赣、徽“三田”一带的正是昭王汭后裔李佯(京公)一支宗族。


丹徒李氏始祖源流开沙

唐宋时期已形成的开沙,是一片冲积沙洲,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人烟稀少,吸引了大批宋室南渡人员迁居开沙。据明崇祯三年李蔚纂《开沙志》记﹕开沙,古时以丹徒、京口、润州等名著称,原是镇江城东北长江中最大,最古老的沙洲,包括开沙、藤料沙两大沙洲,西起焦山江滩,东至圌山脚下,宽达30-40华里,长达60余华里”。至明清时期,由于长江江潮肆虐,冲积沉淀的沙洲,地基松软,堤岸经受不住江水昼夜浸泡、洗刷,常年坍江不断。经古水文专家测定,长江水道流经镇江段呈90°转弯时,河床不稳定,江中沙洲也不断坍涨,开沙故址也最终坍没江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了一部1917年续修的《丹徒李氏家乘》,其中记载:宋室南渡,丹徒李氏宗室源自徽州白岳(今属黄山市歙县、祁门县),迁至润州开沙,历世至凤,时逢沙洲坍没,支祖凤公,字鸣岐,又迁城北九里街。由于三世高祖天一公以族事株连,家财罄尽,饮恨过世。四世曾祖仰桥公发愤起家,始相宅在城东的梳儿巷,后又定居于城南的下河头。时至明万历年间,家业日日兴隆,家族有修谱打算,仰桥公立马召集五世祖敬敷公、五世叔祖春华公、瑞生公,立高祖凤公为始祖,始分三宗,另建支祠,别修宗谱,自为一族。顺治十六年(1659年),李氏避海寇,从城内迁居南乡四区赤溪。乱平,瑞生公一宗返宅与仰桥公居城南下河头故居。敬敷公一宗则再迁至三区之西丘陵的仁里村。春华公一宗则留旧地。李氏三宗,后因战乱再迁扬州、苏州、湖北、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另据1925年李锡纯等修《开沙李氏宗谱》记载,今江苏丹徒县开沙之李氏,出自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在唐末,先迁新安(今安徽黄山市),再迁祁门(今黄山市祁门县)。传至宋代太二公,由祁门迁居到江苏丹徒之开沙,为开沙始祖。开沙李氏后因江潮肆虐,开沙故址难存,而各迁他处,有迁润城(今属镇江市)、扬城(今属扬州市)、顺江洲(今属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南新洲(今属扬中市)、小沙粤河(未考证)一带,也有迁苏州、靖江等处的。《开沙李氏宗谱》记有“三田”李氏迁徙开沙的宗族,此李正是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后裔之一,其中包含丹徒开沙始迁祖。迁徙情况符合“三田李氏”总谱迁徙源流考。开沙李氏(江苏丹徒)后裔兴旺的记述,也谈到了“三田李氏”迁徙镇江京口、丹徒开沙的略事。

扬州广陵书社出版的《话说李氏·李氏源流记》中说:“宋代丹徒有安徽迁来的一支,此李系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的后裔”。以一始祖凤公宋时迁至开沙的李氏宗族正是昭王汭季子(京公)的后裔。


丹徒李氏系李氏昭王汭后裔

要找到散落各地的同祖宗亲,必须寻到始祖凤公同胞兄弟姐妹,才能彻底证实以凤公为始祖的丹徒李氏是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的迁徙后裔。

2017年5月,在浮梁县县国土局退休公务员“三田”李氏39世李胜良家中,笔者见到了乾隆三十六年续修的 “三田”李氏宗谱总谱五卷。此谱始祖为佯,字伯柔,改名京,宗谱至宋,历时四百余年。宋室南渡后,李氏皇室后裔中迁徙至江苏镇江开沙的这支李氏族人,因前族事株连,自明始另立族谱五百余年,建祠三百余年。为考证支始祖凤,是否是从昭王汭后裔 “三田”李氏中一支分离而出,至关重要。在“三田”李氏宗谱第20世系中找到了凤,还有凤10多位兄弟及堂兄弟的文字记载。这充分说明当年凤及其他同辈分兄弟、堂兄弟因受族事株连后同时迁徙外地的,李氏再修谱时,迁出的宗系已不在谱中记录了。正是凭 “三田”李氏宗谱总谱史料,丹徒李支始祖凤公与其兄弟等世系完美对接上。同时,浮梁李氏后裔提供的李氏《家世源流》《南徙事略》等家谱史料,也与丹徒李氏源流史料对接一致,完全可以认定丹徒李氏支祖凤公与“三田”李氏同祖同宗的源流踪迹 。

黟县史志办提供的《古黟风物辑存》文史一书,比较完整地阐说了千年古村奕村与丹徒李氏的历史渊源。该村地处黄山市黟县西北部山区,南宋绍兴年间,李氏祖先奕公为避黄巢战乱移迁群山深处,以李姓聚族而居,故又名李村。笔者从这里寻到了“三田”李氏源头史料。奕村李姓望出陇西,是“三田”李氏长子德鹏的后裔。奕村的《三田李氏宗谱》关于始祖京公迁徙、世系记载与浮梁《三田李氏宗谱总谱》一致,也与丹徒李氏迁徙史息息相关。 (作者:周福全 编辑:阿奎)

48


 (丹徒李氏家乘)


“我家本陇西”,这是丹徒李氏世代传下的一句口头禅。1992年8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曾经载文说:“李姓根基在陇西”。根据李氏迁徙源流考证,丹徒李氏自然也不例外,根基也是在陇西。

关于李氏源流根基在陇西之说,我国史学界早有定论。当代文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都是黄帝后裔。”又说:“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项、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北宋姓氏百科辞典《姓解》一书说:“张王李赵,皆黄帝之后”。


昭王汭后裔避乱赣徽“三田”

唐末,正处五代之时,时局不稳,战乱时发,皇权崩溃在即,皇族后裔大批渡江南迁,流向江西、浙江、江苏、皖南、湖南、福建、广东等处。唐皇宗室昭王汭后裔流向昌水、歙州、祁门(今属江西、安徽 “三田”地区)等地。

据乾隆三十年《三田李氏宗谱》记:“唐宣宗李忱第九子昭王李汭,汭生三子,嫡僼,次佑为饶州刺史,季为佯。”《古黟风物辑存》记:“唐末黄巢起义,社会板荡,唐昭王季子李佯避乱,改名京,迁徙歙之黄墩,后居浮梁界田。”李京生三子,长子仲皋、次子仲安、季子仲亨。李京长子仲皋生三子,长子德鹏、迁祁门新田;次子德鸾、迁婺源严田。三子德鸿,守旧不迁,仍居界田。李京次子仲安生三子(德新、德宗、德宜),李京三子仲亨生二子(德荣、德辉) 。延至宋元时期,这三支李姓已是枝繁叶茂,史称“三田李氏”。“三田李氏”宗谱引序,此李望出陇西 。唐末宋初,“三田李氏” 首迁今赣、徽交界大山深处,分地而居。宋室南渡时,部分宗族又从赣、徽迁徙异地而居。

根据笔者查阅的龙德二年(公元922年)李氏《南徙事略》、《家世源流》、浮梁“三田”宗谱序、奕村“三田”宗谱引等史料,避乱流落到赣、徽“三田”一带的正是昭王汭后裔李佯(京公)一支宗族。


丹徒李氏始祖源流开沙

唐宋时期已形成的开沙,是一片冲积沙洲,幅员辽阔,土地肥沃,人烟稀少,吸引了大批宋室南渡人员迁居开沙。据明崇祯三年李蔚纂《开沙志》记﹕开沙,古时以丹徒、京口、润州等名著称,原是镇江城东北长江中最大,最古老的沙洲,包括开沙、藤料沙两大沙洲,西起焦山江滩,东至圌山脚下,宽达30-40华里,长达60余华里”。至明清时期,由于长江江潮肆虐,冲积沉淀的沙洲,地基松软,堤岸经受不住江水昼夜浸泡、洗刷,常年坍江不断。经古水文专家测定,长江水道流经镇江段呈90°转弯时,河床不稳定,江中沙洲也不断坍涨,开沙故址也最终坍没江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了一部1917年续修的《丹徒李氏家乘》,其中记载:宋室南渡,丹徒李氏宗室源自徽州白岳(今属黄山市歙县、祁门县),迁至润州开沙,历世至凤,时逢沙洲坍没,支祖凤公,字鸣岐,又迁城北九里街。由于三世高祖天一公以族事株连,家财罄尽,饮恨过世。四世曾祖仰桥公发愤起家,始相宅在城东的梳儿巷,后又定居于城南的下河头。时至明万历年间,家业日日兴隆,家族有修谱打算,仰桥公立马召集五世祖敬敷公、五世叔祖春华公、瑞生公,立高祖凤公为始祖,始分三宗,另建支祠,别修宗谱,自为一族。顺治十六年(1659年),李氏避海寇,从城内迁居南乡四区赤溪。乱平,瑞生公一宗返宅与仰桥公居城南下河头故居。敬敷公一宗则再迁至三区之西丘陵的仁里村。春华公一宗则留旧地。李氏三宗,后因战乱再迁扬州、苏州、湖北、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另据1925年李锡纯等修《开沙李氏宗谱》记载,今江苏丹徒县开沙之李氏,出自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在唐末,先迁新安(今安徽黄山市),再迁祁门(今黄山市祁门县)。传至宋代太二公,由祁门迁居到江苏丹徒之开沙,为开沙始祖。开沙李氏后因江潮肆虐,开沙故址难存,而各迁他处,有迁润城(今属镇江市)、扬城(今属扬州市)、顺江洲(今属镇江市丹徒区高桥镇)、南新洲(今属扬中市)、小沙粤河(未考证)一带,也有迁苏州、靖江等处的。《开沙李氏宗谱》记有“三田”李氏迁徙开沙的宗族,此李正是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后裔之一,其中包含丹徒开沙始迁祖。迁徙情况符合“三田李氏”总谱迁徙源流考。开沙李氏(江苏丹徒)后裔兴旺的记述,也谈到了“三田李氏”迁徙镇江京口、丹徒开沙的略事。

扬州广陵书社出版的《话说李氏·李氏源流记》中说:“宋代丹徒有安徽迁来的一支,此李系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的后裔”。以一始祖凤公宋时迁至开沙的李氏宗族正是昭王汭季子(京公)的后裔。


丹徒李氏系李氏昭王汭后裔

要找到散落各地的同祖宗亲,必须寻到始祖凤公同胞兄弟姐妹,才能彻底证实以凤公为始祖的丹徒李氏是唐宣宗第九子昭王汭的迁徙后裔。

2017年5月,在浮梁县县国土局退休公务员“三田”李氏39世李胜良家中,笔者见到了乾隆三十六年续修的 “三田”李氏宗谱总谱五卷。此谱始祖为佯,字伯柔,改名京,宗谱至宋,历时四百余年。宋室南渡后,李氏皇室后裔中迁徙至江苏镇江开沙的这支李氏族人,因前族事株连,自明始另立族谱五百余年,建祠三百余年。为考证支始祖凤,是否是从昭王汭后裔 “三田”李氏中一支分离而出,至关重要。在“三田”李氏宗谱第20世系中找到了凤,还有凤10多位兄弟及堂兄弟的文字记载。这充分说明当年凤及其他同辈分兄弟、堂兄弟因受族事株连后同时迁徙外地的,李氏再修谱时,迁出的宗系已不在谱中记录了。正是凭 “三田”李氏宗谱总谱史料,丹徒李支始祖凤公与其兄弟等世系完美对接上。同时,浮梁李氏后裔提供的李氏《家世源流》《南徙事略》等家谱史料,也与丹徒李氏源流史料对接一致,完全可以认定丹徒李氏支祖凤公与“三田”李氏同祖同宗的源流踪迹 。

黟县史志办提供的《古黟风物辑存》文史一书,比较完整地阐说了千年古村奕村与丹徒李氏的历史渊源。该村地处黄山市黟县西北部山区,南宋绍兴年间,李氏祖先奕公为避黄巢战乱移迁群山深处,以李姓聚族而居,故又名李村。笔者从这里寻到了“三田”李氏源头史料。奕村李姓望出陇西,是“三田”李氏长子德鹏的后裔。奕村的《三田李氏宗谱》关于始祖京公迁徙、世系记载与浮梁《三田李氏宗谱总谱》一致,也与丹徒李氏迁徙史息息相关。 (作者:周福全 编辑:阿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