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江苏彩车上,“经济强”字幕惊鸿一现,引发全国网友热议。以占全国1.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2%经济总量的江苏,把“经济强”鲜明镌刻在了“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答卷之上。
从2012年生产总值跨越5万亿元大关,到2021年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在波澜壮阔的十年奋进历程中,江苏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积极应对变化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改革创新、实干图强,创造了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成就,展现了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担当,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走进今天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展厅里的这张地图,记录了产研院成立八年以来结出的累累硕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长期以来,科教实力雄厚的江苏,却长期存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便是江苏为了突破科技转化难题而设立的一块“试验田”。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视察,强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8年来以架设“科学到产业”“全球创新高地到江苏”这两座桥梁为抓手,从研发机构的治理、团队建设和财政资金的使用三个方面,深耕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从全球集聚创新团队,建设了专业研究所72家,向市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6200多项,延伸孵化了1200多家科技型企业,有力推动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试验田”里结出的累累硕果,成为江苏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生动缩影。
这十年,江苏紧紧抓住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重点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力争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
从打造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到建设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苏始终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破立并举,以“科技改革30条”等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揭榜挂帅”不问英雄出处,让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更为精准高效;每年拿出上亿资金,支持领军科学家勇闯科研“无人区”,以“从0到1”的原创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首届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获得者祝世宁:江苏省科技厅在2019年提出来的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在江苏省甚至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第一批就入选这样一个重大的项目,支持是2000万元,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在人员的聘用,在成果培育方面,给了科学家很多主动权,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给科学家增加额外的负担,特别适合这种“0到1”的突破。
创新引领,十年跨越。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创新的能力显著提升。布局建设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奋斗者号 ”入海、“悟空号”探天、“神威•太湖之光”四夺全球最快超算……江苏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布局、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科技前沿的潮头浪尖上奔向未来的星辰大海。
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先后设立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常州中以创新园等创新策源地,着力推动优势技术成果转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紧密衔接,十年累计实施2000多个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米、超算、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创新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在江苏的创新版图上,科技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年来,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从2.38%上升到2.95%,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5.7件提高到41.2件、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高新技术企业从5100多家增加到3.7万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56.5%提升到66.1%,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江苏大地上!
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家底,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0%,加快迈向产业链中高端,需求迫切、关系重大。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后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徐工集团,为企业发展、江苏发展指明路径。
徐工重型底盘分厂党支部书记胡长森:总书记视察时语重心长地勉励我们,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5年来,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一根筋”的精神钻研技术创新,以“技术领先、用不毁”的理念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贡献力量。
如今,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徐工集团已从2017年的第七跃升至第三,起重机械板块登顶全球第一。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过去十年,江苏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着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朝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坚定前行:
在全国率先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指导意见,集中优势打造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规模超万亿元的行业达到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纳米新材料等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拆不散、搬不走、压不跨”的产业航空母舰。
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提升制造业骨干企业竞争力,规模超千亿的龙头骨干企业数量从2家增加到1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数字化浪潮中,江苏牢牢把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趋势,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双向奔赴”,去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11.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3%。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曹立: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对于江苏省来说,实际上就是要为国家去探索一条制造业走向强大的路径。这十年当中,江苏省牢记总书记的重托,坚定地走制造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振兴之路,依托科技创新来提升产业的质量和产业链自身的竞争力,给全国树立了标杆,为我们稳定经济大盘起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在连云港港,万吨级远洋货轮正停靠在码头卸货,日韩等国家的手机、电脑配件等电子产品将在这里完成“海铁联运”,抵达哈萨克斯坦等地。
2017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货运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鸣笛开行。这一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被总书记寄望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5年来,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4667列,累计完成运量41.49万标箱,其中过境运量全国领先。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学梅: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的指示要求,依托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高国际班列竞争力。目前,我们港口航线总数达到84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港口,中欧班列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国际过境班列货物抵达连云港后,可以直接卸船分流至场站装车发运,整体过境效率提升75%,企业成本降低60%。
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过去十年,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更好地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江苏以构建高效互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依托,破题南强北弱、江强海弱的发展格局,三纵四横、织线成网,高铁里程由全国第14位升至全国第3位,现代化省域发展形态正逐步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通道正加快打造。另一方面,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让发展的空间愈加广阔。
十年来,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5万亿元增加到5.2万亿元、占全国13.3%,2021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达288.5亿美元、居全国首位。江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额年均增长9.2%,占全省GDP比重提高到25.4%。江苏企业“走出去”遍及172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项目8490个。柬埔寨西港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江苏自贸区、南京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重大开放平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十年崛起新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约合1.8万亿美元,相当于韩国的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元、超过2万美元,居各省(自治区)之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百强县数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如今的江苏,“经济强”的实力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特征,正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坚决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敢为善为、奋发有为,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江苏发展新的辉煌,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金凯
审核:滕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