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非凡十年·亮答卷·开新局 ——农业为颜料 农村作画板 农民当画家,镇江大地绘就业兴村美人和的振兴画卷

2022-09-25 23:42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 从机械为辅到机械为主,从产量为先到“品”“质”为要,从聚焦“单”产到多产融合……这十年,镇江农业无论是传统还是布 局,都迈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步伐,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77.8亿元提升至270.70亿元,农业现代化攀上更高层级。 从垃圾遍地到整洁亮丽,从积贫积弱到产兴村强,从移风易俗到乡风文明……这十年,镇江农村无论是环境还是底蕴,都迎 来了翻天覆地的蜕变,美丽宜居村庄从0个到如今的898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从梦境走入现实。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就业帮扶到消费帮促,从自己种地到坐等分红……这十年,镇江农民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呈 现出越发喜人的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177元增长至31354元,美好的日子已经越走越近。 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振兴画卷,用10年的光阴铺陈,在镇江大地缓缓展开。

产兴业强:高质量是农业最好的答卷

这几天,句容市郭庄镇纪兵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谢纪兵刚刚结束2.5万亩稻田的病虫害“飞防”工作。他说,“自从有了植保无人机,田管效率呈几何级增长,农业机械已成为大田种植的真正‘主力军’。2012年,我的合作社只有农机20多台套,服务2000多亩还有些吃力。到2021年底,合作社已经有各类农机具150多台套,大型农机数量增长了3-5倍,光植保无人机就有12台,服务面积超2.5万亩也是轻轻松松。”

从2012年不足80%到2021年超98%,镇江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成绩单”10年间已从“良”到“优”;持续稳定在200万亩以上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从2012年的50%左右增长至2021年的70%左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更在源源不断的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贡献镇江力量。

从传统粮食生产这一角掀开农业发展大幕,镇江的现代农业在10年里的底蕴也逐步显现。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在世业洲四季春农业园说道:“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镇江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兼具“底蕴”和“活力”。10年来,全市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茶、果、花和特色水产“四小花旦”,全市“两品一标”总数达266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为72%,镇江“金山翠芽”获评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的品牌,“丁庄葡萄”成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成为全省首家葡萄类出境农产品。

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振兴成为镇江农业发展的风向标,以重大项目带动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约114亿元,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2家。发展了一批农业新兴业态,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推进,全国首个“京东农场”项目落户镇江;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相关农业经营主体达687家,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园区)18个,2021年实现综合收入20.22亿元。同时,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1个、农业产业强镇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等一批“国”字荣誉,更为镇江农业产业发展增光添彩。

科技赋能,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自2012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科技+农业”融合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设“一村一所”产学研合作平台352家,覆盖率达92.6%,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示范基地或产业研究院12个。

多维度同向前行的镇江农业,踏过了10年征程,正乘着镇江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春风,昂首向前。

宜居宜业:归属感是乡村最美的底色

时至初秋,漫步在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满眼绿色草坪让人心旷神怡;村边小溪清澈见底,幢幢小楼掩映在绿树间……这里的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让人倾心。

作为草坪经济“强村”,这10年来,西冯村面子里子“双提升”。从2012年村集体收入146万元,人均收入2.8万元;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98万元,人均纯收入4.36万元。同时,规划建设完善,风景秀美如画,村民家家有小汽车、城乡两套房,宜居宜业在这里已成为现实。而类似这样活力满满的乡村样板更在10年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镇江大地。

作为美丽乡村的“底线需求”,人居环境的好坏,折射着乡村发展的“长短板”,更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否真正落地生根。

2012年以来,我市将农村环境改善作为农村工作重要“一环”,不断推进。2020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夏攻势”的发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治理四个专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市511个行政村、7014个自然村全部销号,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44万座。

一时间,干净整洁成为镇江乡村的“名片”,众多村民对家门口的喜人变化拍手称赞。

农村环境整治,镇江不光做示范,更立标杆。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和丹徒区入选全国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扬中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八位一体”运行维护机制,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印发《镇江市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全国首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一系列“成绩”,彰显着镇江对乡村环境持续向好的“坚定”决心。

如果说洁净美丽是乡村向好的1.0版本,那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乡村建设的2.0版本。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江积极优化镇村规划布局,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106个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累计建设绿美村庄59个、美丽宜居村庄89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省传统村落3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

与此同时,乡村治理体系也在10年间逐步完善,创新网格化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法治建设,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扬中新坝镇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全市9个村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乡风文明也在治理中润默无声,截至2021年,全市创成全国文明镇3个、文明村11个,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97个,实现全覆盖。

宜居宜业从来都是相辅相成。10年来,从土地股份制改革到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集体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赋码率为100%,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部完成,共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1.16亿元,镇江乡村的内生动力被不断激活。以此同时,“金穗行动”等一系列助农政策的累次叠加,不断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开始,我市“戴庄经验”工作做法就被全省推广。2021年,这一经验更被省委改革办列入全省改革经验典型案例,25个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的建设更成为“戴庄经验”在镇江推广的有力探索。

多层次除旧迎新的镇江农村,完成了10年的喜人蜕变,正向着美丽宜居的灿烂彼岸轻舞飞扬。

安居乐业:幸福感是农民奋斗的方向

“我是一个农民,种粮食的。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忙出来的收入,我打心底里踏实。”9月23日下午,丹阳市珥陵镇的种联大户唐黎明一边用自家的精米加工线进行稻米加工,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2012年,他成立了丹阳市黎明稻鸭共作专业合作社,10年来,种粮销售额从20万元左右增长至100多万元,翻了5倍。“如今的农民,真的比其他时候都要幸福。”

富了口袋,农民心里才有安全感、幸福感。而脱离贫困,则是千年来,无数农民期待打破的“枷锁”。

2012年,镇江在“百村万户”双达标的助力下,完成了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达4000元的既定目标。自此也拉开了镇江农民脱贫的序章。

随着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大潮的涌动,镇江乘势而为,不断在脱贫攻坚战场出实招,见实效。书记驻村、产业帮扶、消费帮促,一场场脱贫攻坚战在镇江大地打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农民增收忘我奔走……截至2020年底,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425户、911名“两类人”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建档立卡对象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到位,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在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如何让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应运而生。“我市启动市、县、镇、村实施‘书记领航’项目625个,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和各类资源要素保障问题,市委书记马明龙更是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六个一”挂钩帮促方案》等文件,采取“六个一”挂钩模式机制,对全市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帮促。

通过物业经济、服务经济、项目经济、融合经济、“飞地”经济、资源经济等六种发展路径,镇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争取和落实省、市级振兴发展茅山革命老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2010万元,共落实各类产业项目46个。

项目落地如火如荼,项目的后道帮扶“消费帮扶”也及时跟进。2020-2021年,全市共帮助经济薄弱村助销农产品1060余万元,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2021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00人,为913名创业农民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16亿元,扶持农民创业4506人,同比增长56.6%。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年来,镇江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乡村环境越发宜人,农业产业蒸蒸日上。乡村振兴脚步铿锵,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汇聚起磅礴“三农”发展力量的镇江,依旧奋战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不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江苏样板的“镇江篇章”! (周迎 刘常珍 史珂)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101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奋进。 从机械为辅到机械为主,从产量为先到“品”“质”为要,从聚焦“单”产到多产融合……这十年,镇江农业无论是传统还是布 局,都迈出了跨越式的发展步伐,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77.8亿元提升至270.70亿元,农业现代化攀上更高层级。 从垃圾遍地到整洁亮丽,从积贫积弱到产兴村强,从移风易俗到乡风文明……这十年,镇江农村无论是环境还是底蕴,都迎 来了翻天覆地的蜕变,美丽宜居村庄从0个到如今的898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从梦境走入现实。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从就业帮扶到消费帮促,从自己种地到坐等分红……这十年,镇江农民无论是面子还是里子,都呈 现出越发喜人的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177元增长至31354元,美好的日子已经越走越近。 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振兴画卷,用10年的光阴铺陈,在镇江大地缓缓展开。

产兴业强:高质量是农业最好的答卷

这几天,句容市郭庄镇纪兵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谢纪兵刚刚结束2.5万亩稻田的病虫害“飞防”工作。他说,“自从有了植保无人机,田管效率呈几何级增长,农业机械已成为大田种植的真正‘主力军’。2012年,我的合作社只有农机20多台套,服务2000多亩还有些吃力。到2021年底,合作社已经有各类农机具150多台套,大型农机数量增长了3-5倍,光植保无人机就有12台,服务面积超2.5万亩也是轻轻松松。”

从2012年不足80%到2021年超98%,镇江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成绩单”10年间已从“良”到“优”;持续稳定在200万亩以上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从2012年的50%左右增长至2021年的70%左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更在源源不断的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贡献镇江力量。

从传统粮食生产这一角掀开农业发展大幕,镇江的现代农业在10年里的底蕴也逐步显现。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在世业洲四季春农业园说道:“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镇江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兼具“底蕴”和“活力”。10年来,全市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特色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了茶、果、花和特色水产“四小花旦”,全市“两品一标”总数达266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为72%,镇江“金山翠芽”获评中国最具品牌溢价力的品牌,“丁庄葡萄”成功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成为全省首家葡萄类出境农产品。

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产业振兴成为镇江农业发展的风向标,以重大项目带动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养殖、休闲农业等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56个,完成投资约114亿元,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42家。发展了一批农业新兴业态,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推进,全国首个“京东农场”项目落户镇江;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相关农业经营主体达687家,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园区)18个,2021年实现综合收入20.22亿元。同时,创成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1个、农业产业强镇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村3个等一批“国”字荣誉,更为镇江农业产业发展增光添彩。

科技赋能,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自2012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科技+农业”融合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设“一村一所”产学研合作平台352家,覆盖率达92.6%,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共建示范基地或产业研究院12个。

多维度同向前行的镇江农业,踏过了10年征程,正乘着镇江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春风,昂首向前。

宜居宜业:归属感是乡村最美的底色

时至初秋,漫步在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满眼绿色草坪让人心旷神怡;村边小溪清澈见底,幢幢小楼掩映在绿树间……这里的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让人倾心。

作为草坪经济“强村”,这10年来,西冯村面子里子“双提升”。从2012年村集体收入146万元,人均收入2.8万元;到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98万元,人均纯收入4.36万元。同时,规划建设完善,风景秀美如画,村民家家有小汽车、城乡两套房,宜居宜业在这里已成为现实。而类似这样活力满满的乡村样板更在10年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镇江大地。

作为美丽乡村的“底线需求”,人居环境的好坏,折射着乡村发展的“长短板”,更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否真正落地生根。

2012年以来,我市将农村环境改善作为农村工作重要“一环”,不断推进。2020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夏攻势”的发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治理四个专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市511个行政村、7014个自然村全部销号,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3.44万座。

一时间,干净整洁成为镇江乡村的“名片”,众多村民对家门口的喜人变化拍手称赞。

农村环境整治,镇江不光做示范,更立标杆。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和丹徒区入选全国首批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扬中市创新农村公共服务“八位一体”运行维护机制,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在全省率先印发《镇江市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在全国首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一体化平台。一系列“成绩”,彰显着镇江对乡村环境持续向好的“坚定”决心。

如果说洁净美丽是乡村向好的1.0版本,那么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乡村建设的2.0版本。为实现这一目标,镇江积极优化镇村规划布局,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106个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累计建设绿美村庄59个、美丽宜居村庄89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省传统村落3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个。

与此同时,乡村治理体系也在10年间逐步完善,创新网格化治理体系,强化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法治建设,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扬中新坝镇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全市9个村创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乡风文明也在治理中润默无声,截至2021年,全市创成全国文明镇3个、文明村11个,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97个,实现全覆盖。

宜居宜业从来都是相辅相成。10年来,从土地股份制改革到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集体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赋码率为100%,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全部完成,共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51.16亿元,镇江乡村的内生动力被不断激活。以此同时,“金穗行动”等一系列助农政策的累次叠加,不断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开始,我市“戴庄经验”工作做法就被全省推广。2021年,这一经验更被省委改革办列入全省改革经验典型案例,25个省、市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的建设更成为“戴庄经验”在镇江推广的有力探索。

多层次除旧迎新的镇江农村,完成了10年的喜人蜕变,正向着美丽宜居的灿烂彼岸轻舞飞扬。

安居乐业:幸福感是农民奋斗的方向

“我是一个农民,种粮食的。虽然很辛苦,但看着忙出来的收入,我打心底里踏实。”9月23日下午,丹阳市珥陵镇的种联大户唐黎明一边用自家的精米加工线进行稻米加工,一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2012年,他成立了丹阳市黎明稻鸭共作专业合作社,10年来,种粮销售额从20万元左右增长至100多万元,翻了5倍。“如今的农民,真的比其他时候都要幸福。”

富了口袋,农民心里才有安全感、幸福感。而脱离贫困,则是千年来,无数农民期待打破的“枷锁”。

2012年,镇江在“百村万户”双达标的助力下,完成了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收入达4000元的既定目标。自此也拉开了镇江农民脱贫的序章。

随着2015年全国脱贫攻坚大潮的涌动,镇江乘势而为,不断在脱贫攻坚战场出实招,见实效。书记驻村、产业帮扶、消费帮促,一场场脱贫攻坚战在镇江大地打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全国道德模范糜林为农民增收忘我奔走……截至2020年底,全市204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1万余户、2万余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425户、911名“两类人”实现动态清零,全市建档立卡对象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到位,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在坚决守住防止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如何让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应运而生。“我市启动市、县、镇、村实施‘书记领航’项目625个,破解乡村振兴难点和各类资源要素保障问题,市委书记马明龙更是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印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六个一”挂钩帮促方案》等文件,采取“六个一”挂钩模式机制,对全市98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开展帮促。

通过物业经济、服务经济、项目经济、融合经济、“飞地”经济、资源经济等六种发展路径,镇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争取和落实省、市级振兴发展茅山革命老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2010万元,共落实各类产业项目46个。

项目落地如火如荼,项目的后道帮扶“消费帮扶”也及时跟进。2020-2021年,全市共帮助经济薄弱村助销农产品1060余万元,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2021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900人,为913名创业农民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16亿元,扶持农民创业4506人,同比增长56.6%。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年来,镇江农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乡村环境越发宜人,农业产业蒸蒸日上。乡村振兴脚步铿锵,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汇聚起磅礴“三农”发展力量的镇江,依旧奋战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不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江苏样板的“镇江篇章”! (周迎 刘常珍 史珂)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