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9月16日,镇江新区召开“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新区社会发展局农业、教育、卫生、民政相关负责人对近年来的成绩作了相关发布。其中,教育部门表示,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将在大港片区筹建民办九年一贯制大港分校。
在农村农业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十年来,新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从2012年的3家,增加到2021年的12家。今年夏粮面积、产量、效益实现三增,夏粮种植效益创历史新高;十年来,新区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不断增强农业物质装备和人才支撑,建成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智能温室、单体烘干能力最强的烘干设备;十年来,新区农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脱贫攻坚,至2020年全区建档立卡户39户、79人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284.4元,和2012年相比翻了一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镇江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大幅增加,
全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4.1亿元,新办高中1所,填补了新区多年来没有公办高中的空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4所,新增学位16740个;建成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15所、市级以上“智慧校园”14所,完成教室灯光改造学校7所。区域现有中小学16所(含高中)、幼儿园32所。全区教育规划布局日趋完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链条优质教育体系已然形成。
在教育水平方面,新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连续多年全市第一,初中教育质量位列各市(区)前列,心湖高中从新办到轨制逐步健全,管理日趋规范,开办4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全区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在医疗卫生方面,新区持续完善医疗体系建设,逐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率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日臻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从2012年的97623份增至2021年194867份,提升99.6%,累计完成14760名孕产妇、15671名新生儿访视服务,累计完成婴幼儿521030针次计划免疫接种。
2020年以来,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落实措施,隔离风险人员6391人次,筛查核酸120万余人次,处理阳性疫情4起,坚决做到不发生二代病人,不发生死亡病例。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十年来,新区城乡低保标准由2012年每人每月480元提高至2022年每人每月820元,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分别为低保的1.5倍、2倍,创新“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实施低收入人口常态化认定和动态监测,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年来,新区兜底保障困难群众27.46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449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除此以外,发布会上,新区社会发展局农业、教育、卫生、民政相关负责人还就群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解答了记者提问。比如,今年即将启用的镇江市丁卯第三小学解决了丁卯片区学位紧缺问题,那么大港片区学位短缺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呢?
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苏州市光华教育集团将在大港片区筹建民办九年一贯制镇江第一外国语学校大港分校,加强优质学位供给。同时根据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规划,“十四五”期间适时在大港片区启动建设一所“镇江新区第二实验小学”,预计占地约70亩,设计规模8轨(可提供学位1920个),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记者 范海罡)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