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观察

2022-08-29 11:46 新华社  

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28日下午,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拉开帷幕。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网络空间向上向好态势日益巩固,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风扑面而来。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论坛现场,与会嘉宾踊跃发言,真知灼见相互碰撞。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网络世界缤纷的中国故事娓娓道来。

网络空间“新风气”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网络文明新格局……”大会主论坛现场,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时代楷模”张黎明与其他与会代表共同发布《共建网络文明天津宣言》。

“每个人都要当好网络公益带头人,让网络成为道德文明的栖息地,让时代新风充盈网络空间。”张黎明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新风尚日益彰显。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早在多年前,天津“网上马克思书房”上线运行。“书房不需付费,为的是让更多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天津市委网信办一位负责人说。

“学习强国”“全国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文物100”……一批承载红色资源的App、品牌栏目,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于网络。

“网上宣传持续走深走实。”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等,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正能量故事照亮网络空间。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上热搜”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文明网累计发布“中国好人”16228名,网上互动超过100亿次。

“学习好人、争做好人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新风尚。”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薛松岩说。

——网络文化精品青出于蓝。网剧这几年质感明显增加,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网络动漫《吞噬星空》等一批高质量作品在网上引发热烈关注。

线下文化元素纷纷上线,持续丰富网络空间。“全景故宫”“云游敦煌”等小程序上线,古老神秘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实可感地融入国人生活。“我们在考古过程中网络直播,国宝文物及时发布,让三星堆锁定热点。”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兴奋地说。

深入治理“新行动”

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霍元甲立像、无人驾驶汽车——成果展天津市西青展厅内,以智能全息投影方式展示的当地文化元素令人目不暇接。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交相辉映,中间的桥梁正是互联网。

“展馆内专门设计了互动游戏体验区,比如演示垃圾分类,体现网络文明建设注重与群众的互动和参与。”西青区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楠介绍。

互联网不仅是信息平台、技术渠道和产业载体,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等专家指出,互联网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内容变异、隐私泄露、数据漏洞、诚信危机等问题时有出现,这既损害网民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这成为网络时代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网络家园的安全清朗,需要网络综合治理和网络文明建设双向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网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10年发展,中国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日益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100余部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出台,完成了网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2019年以来,我们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近14亿个。”盛荣华说,针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中央网信办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平台经济企业也不例外。互联网平台无序发展暴露苗头后,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到《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等,层层递进,持续释放出国家推动平台经济及其背后资本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号,为行业发展设置好“红绿灯”。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文明互鉴“新桥梁”

——成果展上,不少人在交流互鉴展区驻足。2021年中国有约、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坦网络文化交流会……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记录了我国以网为媒加强文明互鉴的历程。

互联网基因中带有交流的属性。今年4月,腾讯音乐推出“一键出海”功能,音乐人只需一键勾选“发行至海外平台”,其作品最快可在7个工作日上架全球230余个平台。

“截至目前,5万多名音乐人在海外发行超过21万首歌曲,中国音乐正在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杨奇虎说。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互联网让更多国际友人“身临其境”般走进中国。

自2016年上线以来,“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了敦煌30座石窟的文物信息,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已有美英意等几十个国家的学者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敦煌,点击量达到1600多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说。

互联网让人类跨过国界、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变化。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人员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博物馆面临严峻挑战,有的甚至被迫闭馆。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加。16场“馆长之选”直播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追剧”。这一创新之举让全球网民感受到异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通过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声音传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广。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借助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这一平台,将更多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文化。

文字记者:毛振华、王井怀

视频记者:许健、杨子春、邓浩然、刘润芝、郝杰、方金洋

海报设计:孙瑶

来源:新华社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156

弘扬时代新风,建设网络文明。28日下午,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拉开帷幕。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网络空间向上向好态势日益巩固,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风扑面而来。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论坛现场,与会嘉宾踊跃发言,真知灼见相互碰撞。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网络世界缤纷的中国故事娓娓道来。

网络空间“新风气”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网络文明新格局……”大会主论坛现场,国网天津滨海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时代楷模”张黎明与其他与会代表共同发布《共建网络文明天津宣言》。

“每个人都要当好网络公益带头人,让网络成为道德文明的栖息地,让时代新风充盈网络空间。”张黎明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记者从大会上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互联网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向上向善的网络文明新风尚日益彰显。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早在多年前,天津“网上马克思书房”上线运行。“书房不需付费,为的是让更多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天津市委网信办一位负责人说。

“学习强国”“全国党史知识竞赛”“红色文物100”……一批承载红色资源的App、品牌栏目,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于网络。

“网上宣传持续走深走实。”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精心做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等,全社会网络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正能量故事照亮网络空间。凡人善举在网络上赢得的点赞越来越多,“上热搜”越来越多。数据显示,中国文明网累计发布“中国好人”16228名,网上互动超过100亿次。

“学习好人、争做好人正在成为我们社会的新风尚。”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薛松岩说。

——网络文化精品青出于蓝。网剧这几年质感明显增加,网络电影《浴血无名川》、网络动漫《吞噬星空》等一批高质量作品在网上引发热烈关注。

线下文化元素纷纷上线,持续丰富网络空间。“全景故宫”“云游敦煌”等小程序上线,古老神秘的中华文明更加真实可感地融入国人生活。“我们在考古过程中网络直播,国宝文物及时发布,让三星堆锁定热点。”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兴奋地说。

深入治理“新行动”

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霍元甲立像、无人驾驶汽车——成果展天津市西青展厅内,以智能全息投影方式展示的当地文化元素令人目不暇接。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交相辉映,中间的桥梁正是互联网。

“展馆内专门设计了互动游戏体验区,比如演示垃圾分类,体现网络文明建设注重与群众的互动和参与。”西青区委网信办副主任许楠介绍。

互联网不仅是信息平台、技术渠道和产业载体,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数据显示,2012年到2021年,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左晓栋等专家指出,互联网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内容变异、隐私泄露、数据漏洞、诚信危机等问题时有出现,这既损害网民切身利益,也不利于互联网健康发展,这成为网络时代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网络家园的安全清朗,需要网络综合治理和网络文明建设双向发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网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10年发展,中国网络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日益完善,网络文明建设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

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100余部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出台,完成了网络法律体系的基本构建,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2019年以来,我们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0多亿条、账号近14亿个。”盛荣华说,针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中央网信办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力量进行整治,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平台经济企业也不例外。互联网平台无序发展暴露苗头后,从《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到《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的意见》等,层层递进,持续释放出国家推动平台经济及其背后资本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信号,为行业发展设置好“红绿灯”。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文明互鉴“新桥梁”

——成果展上,不少人在交流互鉴展区驻足。2021年中国有约、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坦网络文化交流会……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记录了我国以网为媒加强文明互鉴的历程。

互联网基因中带有交流的属性。今年4月,腾讯音乐推出“一键出海”功能,音乐人只需一键勾选“发行至海外平台”,其作品最快可在7个工作日上架全球230余个平台。

“截至目前,5万多名音乐人在海外发行超过21万首歌曲,中国音乐正在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副总裁杨奇虎说。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者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参观展览。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互联网让更多国际友人“身临其境”般走进中国。

自2016年上线以来,“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拍摄、扫描、获取、存储了敦煌30座石窟的文物信息,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截至目前,已有美英意等几十个国家的学者通过这一平台了解敦煌,点击量达到1600多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说。

互联网让人类跨过国界、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变化。

8月2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参会人员在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博物馆面临严峻挑战,有的甚至被迫闭馆。202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来自五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参加。16场“馆长之选”直播吸引约2亿中外观众在线“追剧”。这一创新之举让全球网民感受到异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通过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中国声音传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广。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希望借助中国网络文明大会这一平台,将更多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让更多人爱上中国文化。

文字记者:毛振华、王井怀

视频记者:许健、杨子春、邓浩然、刘润芝、郝杰、方金洋

海报设计:孙瑶

来源:新华社

编辑:朱超

审核:沈菲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