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南京:织密“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2022-08-24 11:28 紫金山新闻  

连日来,南京持续高温,每天中午前后,辖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都会到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宁小蜂”驿站吹吹空调歇个脚,驿站内所有设施由辖区单位捐赠而来。

庐山社区整合专属网格资源办实事,是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一个生动实践。南京市持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走深走实,鼓励社区从“联”字上做文章,在“融”字上下功夫,为民服务从社区“独奏”变为区域“合唱”。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格化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南京市社会治理领域一张亮丽名片,党的领导优势在网格得到巩固和延伸,社会矛盾风险在网格得到防范和化解,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根基更加牢固。2021年,全市网格服务满意率达96.55%,群众安全感达99.19%,创历史新高,形成了南京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模式和样板。

“网格”强起来

由被动管理变主动服务

“能够如此快地解决小区地下室问题,真心感谢街道和社区网格员的辛勤付出。”日前,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区居民陈月英开心地告诉记者。

仙林新村是经济适用房小区,1999年居民入住时,1056个地下室被居民擅自用于自住、出租、经营、堆杂物,曾多次发生火灾。

“这个小区一直存在着拆迁安置、4050人员就业、农牧场改制职工托管等一系列历史遗留矛盾,‘钉子户’很多,地下室根本清理不动,我们管理很被动。”回忆当时情形,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仍历历在目。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网格化”党建工作相关报道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2017年,仙林街道决定啃下仙林新村这块“硬骨头”,彻底解决地下室这个“老大难”问题。街道主要领导和社区10名网格员下沉39栋居民楼,反映群众需求、协调不同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实施了杆线入地、路面绿化等受欢迎的整治改造项目,小区地下室焕然一新。

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是党建领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栖霞区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需求,在网格化治理上下功夫,将全区9个街道划分为932个网格,健全1+3+N党组织架构,成立网格党小组576个,下沉网格党员3.2万人,通过将党组织向网格一线延伸,党建在矛盾一线加强,党员往民生一线集聚,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2021年,栖霞区网格服务满意率97.9%,调解成功率99.9%,展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问题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生动局面。

记者了解到,2017年8月,作为江苏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市,南京市积极探索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目前,南京市共划分10198个综合网格、1899个专属网格,配备网格员11220名。建成全市统一的网格员手持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一体化平台与公安、司法、应急等十多个部门数据库对接交换,实时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形成事项闭环处置流程。

高效集成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京上万名网格员穿行在大街小巷,开展防疫宣传、排查登记等,同时扮演着“调查员”“宣传员”“服务员”等角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网格”灵起来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翅膀”

8月初,记者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大数据中心看到,硕大的显示屏上,各类数据实时滚动更新,20多万常住人口、12万多套房屋、各路监控探头的信息全部装进了这个“城市云脑”。

据了解,2013年起,浦口区开展大联勤试点。大联勤工作机制是浦口区在南京市独创的一项社会治理机制,小到车辆违停、占道经营,大到环境整治、食卫安全、拆违治乱、治安防控,各类社会问题一“网”打尽。十年来,浦口区全面推广应用大联勤网格智能巡查系统,将各类城市部件、公共服务、重点人员、自然资源等网格要素集聚在网络系统,同时不断升级迭代,科技赋能为网格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坚持以防为主,创新网格化“大联勤+森林防火”模式。

老山周边渣土车整治一直是个难题,路口蹲守的监管方式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江浦街道将老山33路智能监控接入大数据中心,所有车辆的运动轨迹一目了然,违规车辆再也没有可乘之机。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江浦街道大数据中心“大展拳脚”。为了减少居民核酸检测的排队时间,大数据中心以小区为单元群发短信,引导错峰检测。同时,23个采样点位全部加装视频探头,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到大屏上,方便街道第一时间统筹调度。

触角借“云大脑”延伸,这样的智治场景比比皆是。

“江小格”是江宁区2019年创新开发的网格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微信群平台,通过在每个网格由网格员发起建群,网格群众入群,植入智能机器人“江小格”协助管群的形式,打造网格员和群众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群众诉求掌上流转、网格事件线上服务。

“小栖”化身普法使者。

栖霞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格微信群内嵌入智能全科社工机器人“小栖”,后台每月生成物业服务、环境卫生等十类社情民意数据库。打造“掌上云社区”系统,推动社会治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推进网格减负,深化网格智治。南京市强化智能应用,把网格化社会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目前,南京市11个区和江北新区全部建成联动处置平台并上线运行。平台上线以来,推送数据3.4千万条,回馈部门数据3.6千万条;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890万条,复核基础信息1.4千万条,收集问题事项550万条,已解决540万条,为群众提供服务52万次。

“网格”活起来

推动“精网微格”新实践

除了发现“警情”,网格员更常见的作用是服务居民群众、为民办实事。

“以前咨询、办事,跑一趟村委会来回要半小时,现在到网格工作站,几分钟就能解决了。”江宁区湖熟街道河南社区姚东村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为让网格员真正沉到网格、面对群众,湖熟街道坚持“多站合一”“多功能合一”原则,推进网格工作站与社区警务室、党建服务点等基层站点一体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一个站点综合化服务。同时,按照区域就近和方便网格员组队巡格要求,多个网格设一个工作站,最终确定建设网格工作站113个,实现网格工作站城区全覆盖。

自2021年湖熟街道开展“难题一网打尽,服务一站到底”创新工作以来,网格员似乎成了老百姓的“嘴边人”,网格站也成了村民日常的“打卡点”,有困有难找网格员反映解决,大事小事来网格站唠唠嗑,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式各样的组织活动,这在当地已形成常态。

着眼“治未病”,服务“零距离”。南京市还通过“精网微格”社会治理新实践,疏通基层“毛细血管”。

今年以来,南京市以建邺区南苑街道为代表,对300—500户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网格进行细化,以每100户左右为“微网格”单元,配备1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来自本小区、本楼栋的微网格员,推动“单一劳动关系”向契约管理下的“多元劳动关系”转变、“固定工作时间”向责任清单下的“弹性工作时间”转变。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织密区防疫网。

问题千头万绪而社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当下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

以庐山社区为例,辖区人口超1.2万人,却仅有社工12人。破题“网格空心化”,南苑街道以庐山社区为试点,调整网格、打破界限,配齐配强微网格员,并承担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5类10项”正面工作清单,执行“不统一时间、不固定点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弹性工作制。机关退休人员、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微网格员队伍成为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触达居民。

据悉,下一步南京市将扎实推进“精网微格”工程,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支撑的微网格治理模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细胞,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从总体情况看,这十年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呈现出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实践效果好的良好态势,许多方面在全省形成了示范效应。”南京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通讯员 宁政法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朱超

审核:冯芙蓉

199

连日来,南京持续高温,每天中午前后,辖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都会到建邺区南苑街道庐山社区“宁小蜂”驿站吹吹空调歇个脚,驿站内所有设施由辖区单位捐赠而来。

庐山社区整合专属网格资源办实事,是南京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的一个生动实践。南京市持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走深走实,鼓励社区从“联”字上做文章,在“融”字上下功夫,为民服务从社区“独奏”变为区域“合唱”。

党的十八大以来,网格化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南京市社会治理领域一张亮丽名片,党的领导优势在网格得到巩固和延伸,社会矛盾风险在网格得到防范和化解,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根基更加牢固。2021年,全市网格服务满意率达96.55%,群众安全感达99.19%,创历史新高,形成了南京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的模式和样板。

“网格”强起来

由被动管理变主动服务

“能够如此快地解决小区地下室问题,真心感谢街道和社区网格员的辛勤付出。”日前,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区居民陈月英开心地告诉记者。

仙林新村是经济适用房小区,1999年居民入住时,1056个地下室被居民擅自用于自住、出租、经营、堆杂物,曾多次发生火灾。

“这个小区一直存在着拆迁安置、4050人员就业、农牧场改制职工托管等一系列历史遗留矛盾,‘钉子户’很多,地下室根本清理不动,我们管理很被动。”回忆当时情形,仙林街道党工委书记孙金娣仍历历在目。

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道“网格化”党建工作相关报道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2017年,仙林街道决定啃下仙林新村这块“硬骨头”,彻底解决地下室这个“老大难”问题。街道主要领导和社区10名网格员下沉39栋居民楼,反映群众需求、协调不同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实施了杆线入地、路面绿化等受欢迎的整治改造项目,小区地下室焕然一新。

仙林新村地下室整治,是党建领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栖霞区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为需求,在网格化治理上下功夫,将全区9个街道划分为932个网格,健全1+3+N党组织架构,成立网格党小组576个,下沉网格党员3.2万人,通过将党组织向网格一线延伸,党建在矛盾一线加强,党员往民生一线集聚,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2021年,栖霞区网格服务满意率97.9%,调解成功率99.9%,展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问题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生动局面。

记者了解到,2017年8月,作为江苏省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首批试点市,南京市积极探索特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目前,南京市共划分10198个综合网格、1899个专属网格,配备网格员11220名。建成全市统一的网格员手持终端“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推动一体化平台与公安、司法、应急等十多个部门数据库对接交换,实时研判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形成事项闭环处置流程。

高效集成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京上万名网格员穿行在大街小巷,开展防疫宣传、排查登记等,同时扮演着“调查员”“宣传员”“服务员”等角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

“网格”灵起来

科技赋能插上“智慧翅膀”

8月初,记者在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大数据中心看到,硕大的显示屏上,各类数据实时滚动更新,20多万常住人口、12万多套房屋、各路监控探头的信息全部装进了这个“城市云脑”。

据了解,2013年起,浦口区开展大联勤试点。大联勤工作机制是浦口区在南京市独创的一项社会治理机制,小到车辆违停、占道经营,大到环境整治、食卫安全、拆违治乱、治安防控,各类社会问题一“网”打尽。十年来,浦口区全面推广应用大联勤网格智能巡查系统,将各类城市部件、公共服务、重点人员、自然资源等网格要素集聚在网络系统,同时不断升级迭代,科技赋能为网格管理插上“智慧翅膀”。

南京市浦口区老山林场坚持以防为主,创新网格化“大联勤+森林防火”模式。

老山周边渣土车整治一直是个难题,路口蹲守的监管方式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江浦街道将老山33路智能监控接入大数据中心,所有车辆的运动轨迹一目了然,违规车辆再也没有可乘之机。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江浦街道大数据中心“大展拳脚”。为了减少居民核酸检测的排队时间,大数据中心以小区为单元群发短信,引导错峰检测。同时,23个采样点位全部加装视频探头,现场情况实时传输到大屏上,方便街道第一时间统筹调度。

触角借“云大脑”延伸,这样的智治场景比比皆是。

“江小格”是江宁区2019年创新开发的网格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微信群平台,通过在每个网格由网格员发起建群,网格群众入群,植入智能机器人“江小格”协助管群的形式,打造网格员和群众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群众诉求掌上流转、网格事件线上服务。

“小栖”化身普法使者。

栖霞区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格微信群内嵌入智能全科社工机器人“小栖”,后台每月生成物业服务、环境卫生等十类社情民意数据库。打造“掌上云社区”系统,推动社会治理更加智慧、更加高效。

推进网格减负,深化网格智治。南京市强化智能应用,把网格化社会治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有机结合,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目前,南京市11个区和江北新区全部建成联动处置平台并上线运行。平台上线以来,推送数据3.4千万条,回馈部门数据3.6千万条;网格员采集基础信息890万条,复核基础信息1.4千万条,收集问题事项550万条,已解决540万条,为群众提供服务52万次。

“网格”活起来

推动“精网微格”新实践

除了发现“警情”,网格员更常见的作用是服务居民群众、为民办实事。

“以前咨询、办事,跑一趟村委会来回要半小时,现在到网格工作站,几分钟就能解决了。”江宁区湖熟街道河南社区姚东村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为让网格员真正沉到网格、面对群众,湖熟街道坚持“多站合一”“多功能合一”原则,推进网格工作站与社区警务室、党建服务点等基层站点一体化建设,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实现一个站点综合化服务。同时,按照区域就近和方便网格员组队巡格要求,多个网格设一个工作站,最终确定建设网格工作站113个,实现网格工作站城区全覆盖。

自2021年湖熟街道开展“难题一网打尽,服务一站到底”创新工作以来,网格员似乎成了老百姓的“嘴边人”,网格站也成了村民日常的“打卡点”,有困有难找网格员反映解决,大事小事来网格站唠唠嗑,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各式各样的组织活动,这在当地已形成常态。

着眼“治未病”,服务“零距离”。南京市还通过“精网微格”社会治理新实践,疏通基层“毛细血管”。

今年以来,南京市以建邺区南苑街道为代表,对300—500户为基本单元的城市社区网格进行细化,以每100户左右为“微网格”单元,配备1名社区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来自本小区、本楼栋的微网格员,推动“单一劳动关系”向契约管理下的“多元劳动关系”转变、“固定工作时间”向责任清单下的“弹性工作时间”转变。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织密区防疫网。

问题千头万绪而社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是当下基层治理面临的普遍难题。

以庐山社区为例,辖区人口超1.2万人,却仅有社工12人。破题“网格空心化”,南苑街道以庐山社区为试点,调整网格、打破界限,配齐配强微网格员,并承担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等“5类10项”正面工作清单,执行“不统一时间、不固定点位、不常态坐班”的“三不”弹性工作制。机关退休人员、社区积极分子等组成的微网格员队伍成为社区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触达居民。

据悉,下一步南京市将扎实推进“精网微格”工程,探索建立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为主体、以志愿服务为支撑的微网格治理模式,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细胞,真正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从总体情况看,这十年全市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工作呈现出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实践效果好的良好态势,许多方面在全省形成了示范效应。”南京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通讯员 宁政法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朱超

审核:冯芙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