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苏徐州:百年矿区变身生态公园,“绿水青山”撑起村民“钱袋子”

2022-08-22 19:59

轻轻摇橹,船在一泓碧澄的湖水中悠悠前行,风吹芦苇,犹如浩瀚海洋里连绵起伏的波澜。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如今“湖阔景美、游人如织”的景象每日上演。

俯瞰潘安湖

很难看出,该区域原为百年煤城贾汪区的权台煤矿和旗山煤矿采煤塌陷地,塌陷面积12.6平方公里,成为徐州市最大的采煤塌陷区域,大量的土地塌陷、民房倒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背后是当地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的成果。潘安湖风景区管理中心招商运营部部长王强表示,近来年贾汪区树立“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的原则,修复治理煤炭开采留下的13.23万亩采煤塌陷区,并实施“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让百年矿区变成了生态公园。

通过积极的生态改造,这片百年矿区的“华丽转身”,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马庄村是潘安湖街道下辖村,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提升,“绿水青山”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前来“打卡”,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们“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据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马庄按照“南有周庄,北有马庄”的定位,从文化、田园、生态、水韵、宜居五个方面深处着力,实施了民居外立面提升、环村水系景观、公共配套设施提升等工程。实现“蝶变”的马庄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马庄还抓住这一契机,瞄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包,谋划特色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非遗项目传承发展,还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又一条道路。

村民缝制香包

“2011年之后,马庄开始探索走文化立村、旅游惠民的转型之路,并依托香包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毛飞表示,香包产业已成为马庄的支柱产业,贡献着70%的村集体收入。

村民厉慧卿便搭上了香包“致富快车”,如今已是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的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香包产业,我们年轻人的工作机会有限,难以兼顾家庭,但现在我们在村里从事香包相关产业,既能照顾家庭,还能赚钱。”

“我是2008年结婚的,刚结婚那几年,我家的人均年收入是1万多元,现在已经达到了4万元左右!”厉慧卿激动地说。

同时,马庄紧跟潮流,搭建了网络销售平台,并加强产运销“一条龙”服务。近来厉慧卿等村民也开始在网上直播带货,使得马庄香包随之“香”飘大江南北。

如今,“小香包”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荷包”,“绣”出马庄人的美好新生活。据悉,香包制作已解决马庄400余人的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就业3000余人,2021年马庄香包产值超过800万元。

毛飞告诉记者,下一步马庄将在香包中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比如在香包上贴上二维码,顾客一扫就知道这个香包的功效。我们还打算在二维码加入一些唐诗、节气等文化符号。现在不是流行元宇宙嘛,马庄香包也与时俱进,计划在元宇宙中进行销售!”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陈路

审核:曾海蓉

72

轻轻摇橹,船在一泓碧澄的湖水中悠悠前行,风吹芦苇,犹如浩瀚海洋里连绵起伏的波澜。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湿地公园,如今“湖阔景美、游人如织”的景象每日上演。

俯瞰潘安湖

很难看出,该区域原为百年煤城贾汪区的权台煤矿和旗山煤矿采煤塌陷地,塌陷面积12.6平方公里,成为徐州市最大的采煤塌陷区域,大量的土地塌陷、民房倒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背后是当地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的成果。潘安湖风景区管理中心招商运营部部长王强表示,近来年贾汪区树立“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的原则,修复治理煤炭开采留下的13.23万亩采煤塌陷区,并实施“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工程,让百年矿区变成了生态公园。

通过积极的生态改造,这片百年矿区的“华丽转身”,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马庄村是潘安湖街道下辖村,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提升,“绿水青山”吸引了越来越多游人前来“打卡”,吃上“旅游饭”的村民们“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据马庄村党委书记毛飞介绍,马庄按照“南有周庄,北有马庄”的定位,从文化、田园、生态、水韵、宜居五个方面深处着力,实施了民居外立面提升、环村水系景观、公共配套设施提升等工程。实现“蝶变”的马庄先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马庄还抓住这一契机,瞄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包,谋划特色产业发展,不仅实现了非遗项目传承发展,还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又一条道路。

村民缝制香包

“2011年之后,马庄开始探索走文化立村、旅游惠民的转型之路,并依托香包民俗文化发展文化旅游。”毛飞表示,香包产业已成为马庄的支柱产业,贡献着70%的村集体收入。

村民厉慧卿便搭上了香包“致富快车”,如今已是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负责人的她告诉记者,“以前没有香包产业,我们年轻人的工作机会有限,难以兼顾家庭,但现在我们在村里从事香包相关产业,既能照顾家庭,还能赚钱。”

“我是2008年结婚的,刚结婚那几年,我家的人均年收入是1万多元,现在已经达到了4万元左右!”厉慧卿激动地说。

同时,马庄紧跟潮流,搭建了网络销售平台,并加强产运销“一条龙”服务。近来厉慧卿等村民也开始在网上直播带货,使得马庄香包随之“香”飘大江南北。

如今,“小香包”已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荷包”,“绣”出马庄人的美好新生活。据悉,香包制作已解决马庄400余人的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就业3000余人,2021年马庄香包产值超过800万元。

毛飞告诉记者,下一步马庄将在香包中融入更多科技元素。“比如在香包上贴上二维码,顾客一扫就知道这个香包的功效。我们还打算在二维码加入一些唐诗、节气等文化符号。现在不是流行元宇宙嘛,马庄香包也与时俱进,计划在元宇宙中进行销售!”

来源:中国徐州网

编辑:陈路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