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军娃的120个小时=10+,20+,30+,40+,50+……

2022-08-19 08:53

今日镇江讯  为了帮助驻镇官兵减轻暑期带娃的“担子”,8月1日,一场为军娃“私人定制”的夏令营拉开帷幕。

镇江市国防园,入营报道仪式。黑脸教官一声吼:“自己的行李自己拿!还让你爸拿!”吼破了部分家长对夏令营“温柔托管”的预期,吼坏了孩子们来“度假”的小算盘。

这场夏令营借用军娃化木加的话来说:“你可能以为很简单,其实你不知道,不简单!”

在10+,20+,30+,40+,50+……不同年龄段的眼里,军娃的夏令营有着不同的意义。

10+的军娃不“简单”

“10+”是40个军娃的平均年龄,最小8岁,最大14岁。

他们将在为期5天的训练中,体验39项不同课程,从营员入营、分宿舍、领物资到换装集合,仅仅几十分钟,五颜六色的花T恤就都变身成了清一色的训练服。

手榴弹投掷、射击技能、特战手语、判断方位角、格斗对抗、搜寻情报、战场救护、泥潭训练……即便是开着空调的室内课程,军娃后背永远“颜色深一些”——训练服被汗浸透了!

早6点出操、晚10点就寝,吃饭列队、洗衣手搓、叠被“豆腐块”,还有半夜突如其来的“紧急集合”,别说家长,记者看了也有些心疼。

但无论训练量多大,军娃总能在辛苦中“精酿”出快乐。

“因为总是笑,被教官处罚了。我在夏令营算大孩子,要该认真时认真,该调皮时调皮,两者不耽误!”爱笑的女孩向涵靓在日志末尾还不忘补充:“送你一个小星星!”

快乐的军娃,心里也有牵挂。

比起爸妈,他们念叨的最多是弟弟妹妹。“我在训练,弟弟肯定躺平在家看平板电脑呢。”10岁的秦涵宁忘不了调侃7岁的弟弟。

除了弟妹,军娃在夏令营里的“操心事”也不少。

帮年纪小的妹妹搓衣服、梳头发,拉同伴从泥潭里上来……甚至在吃饭时,还不忘叮嘱小伙伴,给教官留两块肉!

当然,军娃的朋友圈也有固定话题:比谁的军人爸妈回家时间更少!

令人惊讶,孩子们对此少有抱怨。他们的聊天充斥着快乐和自豪,父母的忙碌仿佛是挂在自己身上的“军功章”。

20+的老师很“贴心”

20+可以是高校学子的年龄,也可以是当老师的岁数。

张丰,97年的退役女兵,一头精神短发,夏令营2班班长,作为生活老师协助教官。

说来很巧,如今她脚下的国防园,正是自己参加退役返乡欢迎仪式的地方。这背后其实有一场巧妙的“机缘”:酷爱运动的她,退役后梦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为此就读了南京晓庄学院的师范专业,并取得了体育教师资格证。

为了让张丰向梦想再迈近一步,夏令营主办方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承办方戎耀双拥学校邀请张丰参与本次的夏令营,来丰富大学暑期实践内容。

张丰话不多。教官集训时,她往往靠边立正,眼里倒映的都是2班的孩子。一天的功夫,她就记住了自己班上的所有名字,观察军娃训练状态和身体情况,管理后勤内务……

8月3日,白天训练内容:特战蛟龙——泥潭圆木。顾名思义,训练环境模仿恶劣的雨季泥潭,孩子们全身浸泡在泥浆里完成一系列训练动作。课程结束后,张丰把孩子们从泥潭里逐个拉上来,军娃们每走一步,就留下一滩水,地上就多一个泥脚印。

夜里,张丰辗转反侧,担心白天淋湿的军娃吹空调贪凉感冒,悄悄拿着手电一间一间的查寝,掖好每个孩子的被角。

她还知道,军娃爱吃可乐鸡翅,叮嘱后厨烧上一大盘满足“馋猫”,当菜端上桌时,又“唠叨”要荤素搭配。

也许正是这样的“贴心”,张丰呵护着军娃在高温训练下的身心健康。

30+的家长爱“深沉”

30+是职场黄金年龄,也是40名军娃家长的平均年龄。

两天高强度的训练,让不少军娃撅起小嘴巴:“我们的训练,比我爸当兵还要苦!”

实践出真知,为了让孩子真切的体会一回当兵的感觉,满载军娃的大巴车停在了驻镇某部队营房门口。坐在小板凳上,军娃们欣赏了一场标准的军人队列训练。看完训练,在热烈的鼓掌声中,小娃子们面红耳赤地收回自己的“狂言”。

有几位军人是军娃夏令营的家长,但部队的纪律和夏令营的规矩意识却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家长和孩子,全程没有单独接触和交谈。

“平时本就很少回家,一般情况下,孩子60天的暑期,只有两三天能见到。”这是大部分在军营的家长与孩子的生活常态,而全封闭的5天夏令营,也只有3分钟的“亲情通话”时间。

在记者的恳求下,教官同意让没打通电话的孩子再和家里连线一次,没想到,这次遭到了军娃们的拒绝。“我要遵守夏令营的规矩,不搞特殊化。”

繁忙的工作下,家长们只能通过翻阅每一张夏令营的动态照片,在军娃里寻找自己的孩子,默默见证他们的成长。

40+的校长有“思路”

48岁的江苏兵创戎耀双拥学校校长徐浩轩,负责本次夏令营的课程安排。

徐浩轩老兵出身,有承办多次户外拓展和学校军训项目的经验。但提及本次军娃夏令营,他仍有很多顾虑:“一方面想把课程安排丰富,一方面又怕高温天气军娃的身体受不了”。

的确,今年夏季的国防园,户外温度超过40度,阳光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消耗体能的项目放到清晨,太阳毒辣就转为室内课程吧!”8月3日,原本安排在下午3点进行的“泥潭圆木”训练,因为毒辣的地表温度,不得不向后延期。徐浩轩每隔半个小时就前往户外测温,直至下午5点适合外出,才通知列队,而自己作为“人工测温仪”已经满头大汗了。

“课程安排上,突出国防教育和身心健康两个导向,设置了校园防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唱军歌、感恩教育等环节……”徐浩轩一边教孩子炒大锅菜,一边娓娓道来。

送走孩子时,他满是不舍,在工作笔记里写:“听家长说,看到孩子回家以后的改变,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50+的目光很“关切”

一场军娃的夏列营,不仅有10+、20+、30+、40+的参与,更有50+的人的关切目光。

“兵娃夏令营活动,是我市2022年度军地互办实事项目之一,免费面向驻镇团以上部队现役军人子女,覆盖年龄段在8到14岁之间。”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阳锦表示,举办这一活动,旨在缓解部队官兵子女暑期看护陪伴难这一问题,同时也帮助军娃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军娃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关爱军娃就是关爱部队。小小的军娃夏令营牵动着古城镇江全年龄层的心,无声诠释着双拥鱼水情。(通讯员 吴玥 全媒体记者 徐毅)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冯芙蓉


224

今日镇江讯  为了帮助驻镇官兵减轻暑期带娃的“担子”,8月1日,一场为军娃“私人定制”的夏令营拉开帷幕。

镇江市国防园,入营报道仪式。黑脸教官一声吼:“自己的行李自己拿!还让你爸拿!”吼破了部分家长对夏令营“温柔托管”的预期,吼坏了孩子们来“度假”的小算盘。

这场夏令营借用军娃化木加的话来说:“你可能以为很简单,其实你不知道,不简单!”

在10+,20+,30+,40+,50+……不同年龄段的眼里,军娃的夏令营有着不同的意义。

10+的军娃不“简单”

“10+”是40个军娃的平均年龄,最小8岁,最大14岁。

他们将在为期5天的训练中,体验39项不同课程,从营员入营、分宿舍、领物资到换装集合,仅仅几十分钟,五颜六色的花T恤就都变身成了清一色的训练服。

手榴弹投掷、射击技能、特战手语、判断方位角、格斗对抗、搜寻情报、战场救护、泥潭训练……即便是开着空调的室内课程,军娃后背永远“颜色深一些”——训练服被汗浸透了!

早6点出操、晚10点就寝,吃饭列队、洗衣手搓、叠被“豆腐块”,还有半夜突如其来的“紧急集合”,别说家长,记者看了也有些心疼。

但无论训练量多大,军娃总能在辛苦中“精酿”出快乐。

“因为总是笑,被教官处罚了。我在夏令营算大孩子,要该认真时认真,该调皮时调皮,两者不耽误!”爱笑的女孩向涵靓在日志末尾还不忘补充:“送你一个小星星!”

快乐的军娃,心里也有牵挂。

比起爸妈,他们念叨的最多是弟弟妹妹。“我在训练,弟弟肯定躺平在家看平板电脑呢。”10岁的秦涵宁忘不了调侃7岁的弟弟。

除了弟妹,军娃在夏令营里的“操心事”也不少。

帮年纪小的妹妹搓衣服、梳头发,拉同伴从泥潭里上来……甚至在吃饭时,还不忘叮嘱小伙伴,给教官留两块肉!

当然,军娃的朋友圈也有固定话题:比谁的军人爸妈回家时间更少!

令人惊讶,孩子们对此少有抱怨。他们的聊天充斥着快乐和自豪,父母的忙碌仿佛是挂在自己身上的“军功章”。

20+的老师很“贴心”

20+可以是高校学子的年龄,也可以是当老师的岁数。

张丰,97年的退役女兵,一头精神短发,夏令营2班班长,作为生活老师协助教官。

说来很巧,如今她脚下的国防园,正是自己参加退役返乡欢迎仪式的地方。这背后其实有一场巧妙的“机缘”:酷爱运动的她,退役后梦想成为一名体育老师,为此就读了南京晓庄学院的师范专业,并取得了体育教师资格证。

为了让张丰向梦想再迈近一步,夏令营主办方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承办方戎耀双拥学校邀请张丰参与本次的夏令营,来丰富大学暑期实践内容。

张丰话不多。教官集训时,她往往靠边立正,眼里倒映的都是2班的孩子。一天的功夫,她就记住了自己班上的所有名字,观察军娃训练状态和身体情况,管理后勤内务……

8月3日,白天训练内容:特战蛟龙——泥潭圆木。顾名思义,训练环境模仿恶劣的雨季泥潭,孩子们全身浸泡在泥浆里完成一系列训练动作。课程结束后,张丰把孩子们从泥潭里逐个拉上来,军娃们每走一步,就留下一滩水,地上就多一个泥脚印。

夜里,张丰辗转反侧,担心白天淋湿的军娃吹空调贪凉感冒,悄悄拿着手电一间一间的查寝,掖好每个孩子的被角。

她还知道,军娃爱吃可乐鸡翅,叮嘱后厨烧上一大盘满足“馋猫”,当菜端上桌时,又“唠叨”要荤素搭配。

也许正是这样的“贴心”,张丰呵护着军娃在高温训练下的身心健康。

30+的家长爱“深沉”

30+是职场黄金年龄,也是40名军娃家长的平均年龄。

两天高强度的训练,让不少军娃撅起小嘴巴:“我们的训练,比我爸当兵还要苦!”

实践出真知,为了让孩子真切的体会一回当兵的感觉,满载军娃的大巴车停在了驻镇某部队营房门口。坐在小板凳上,军娃们欣赏了一场标准的军人队列训练。看完训练,在热烈的鼓掌声中,小娃子们面红耳赤地收回自己的“狂言”。

有几位军人是军娃夏令营的家长,但部队的纪律和夏令营的规矩意识却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家长和孩子,全程没有单独接触和交谈。

“平时本就很少回家,一般情况下,孩子60天的暑期,只有两三天能见到。”这是大部分在军营的家长与孩子的生活常态,而全封闭的5天夏令营,也只有3分钟的“亲情通话”时间。

在记者的恳求下,教官同意让没打通电话的孩子再和家里连线一次,没想到,这次遭到了军娃们的拒绝。“我要遵守夏令营的规矩,不搞特殊化。”

繁忙的工作下,家长们只能通过翻阅每一张夏令营的动态照片,在军娃里寻找自己的孩子,默默见证他们的成长。

40+的校长有“思路”

48岁的江苏兵创戎耀双拥学校校长徐浩轩,负责本次夏令营的课程安排。

徐浩轩老兵出身,有承办多次户外拓展和学校军训项目的经验。但提及本次军娃夏令营,他仍有很多顾虑:“一方面想把课程安排丰富,一方面又怕高温天气军娃的身体受不了”。

的确,今年夏季的国防园,户外温度超过40度,阳光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

“消耗体能的项目放到清晨,太阳毒辣就转为室内课程吧!”8月3日,原本安排在下午3点进行的“泥潭圆木”训练,因为毒辣的地表温度,不得不向后延期。徐浩轩每隔半个小时就前往户外测温,直至下午5点适合外出,才通知列队,而自己作为“人工测温仪”已经满头大汗了。

“课程安排上,突出国防教育和身心健康两个导向,设置了校园防暴、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唱军歌、感恩教育等环节……”徐浩轩一边教孩子炒大锅菜,一边娓娓道来。

送走孩子时,他满是不舍,在工作笔记里写:“听家长说,看到孩子回家以后的改变,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50+的目光很“关切”

一场军娃的夏列营,不仅有10+、20+、30+、40+的参与,更有50+的人的关切目光。

“兵娃夏令营活动,是我市2022年度军地互办实事项目之一,免费面向驻镇团以上部队现役军人子女,覆盖年龄段在8到14岁之间。”镇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阳锦表示,举办这一活动,旨在缓解部队官兵子女暑期看护陪伴难这一问题,同时也帮助军娃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军娃的身体里流淌着军人的血液,关爱军娃就是关爱部队。小小的军娃夏令营牵动着古城镇江全年龄层的心,无声诠释着双拥鱼水情。(通讯员 吴玥 全媒体记者 徐毅)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冯芙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