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8月底前!我市为20222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2022-08-18 14:29

今日镇江讯 为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我市将于近期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一次性生活补贴原则上于8月底前发放到位。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好《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我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市将于近期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市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将按照每人200元标准发放,丹阳、句容、扬中市参照执行,原则上将于8月底前发放到位。预计将共为20222名困难群众发放404.44万元。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扎实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覆盖范围、持续优化救助服务方式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曾云介绍,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低保制度落实力度,落实落细低保渐退缓退、就业成本抵扣等政策,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走访探视和照料服务,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同时还将进一步健全网格与社会救助流转运行机制,拓展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渠道,重点关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暂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群众以及经救助后自身发展能力仍不足的困难群众,及时发现救助需求,跟进实施救助帮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分析,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预警。

对未参加失业保险的无生活来源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救助标准原则上为当地 3-6 个月的低保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申请人实际困难和受疫情影响情况确定。对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等青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水平。

在优化救助服务方式方面,将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要,统筹运用发放实物、现金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实施分类化、差异化救助帮扶;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志愿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救助服务;积极推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网上办理;畅通社会救助求助渠道,公布求助电话,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朱秋霞)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96

今日镇江讯 为加大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我市将于近期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一次性生活补贴原则上于8月底前发放到位。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好《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转发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切实保障我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我市将于近期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市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将按照每人200元标准发放,丹阳、句容、扬中市参照执行,原则上将于8月底前发放到位。预计将共为20222名困难群众发放404.44万元。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扎实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完善主动发现机制、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覆盖范围、持续优化救助服务方式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曾云介绍,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大低保制度落实力度,落实落细低保渐退缓退、就业成本抵扣等政策,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走访探视和照料服务,密切关注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同时还将进一步健全网格与社会救助流转运行机制,拓展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渠道,重点关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暂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群众以及经救助后自身发展能力仍不足的困难群众,及时发现救助需求,跟进实施救助帮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分析,强化对低收入人口的监测预警。

对未参加失业保险的无生活来源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三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救助标准原则上为当地 3-6 个月的低保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申请人实际困难和受疫情影响情况确定。对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等青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遭遇重大生活困难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提高救助水平。

在优化救助服务方式方面,将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要,统筹运用发放实物、现金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实施分类化、差异化救助帮扶;鼓励、支持慈善组织、志愿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救助服务;积极推行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全流程网上办理;畅通社会救助求助渠道,公布求助电话,加强值班值守,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朱秋霞)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