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汩汩清泉润民心 美好安徽展新图

2022-08-09 10:43 来源:人民网  

从大山深处到田间麦地,从淮河两岸到长江之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安徽考察,为安徽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在大湾村农家小院里,语重心长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

——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搞大包干按手印的场景,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来到长江岸,漫步薛家洼,提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安徽全力以赴破难题、增活力、蹚新路,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雨后的金寨县大湾村,云雾环绕宛如仙境。人民网 张俊摄

老区焕新貌

雨后的大湾,烟雾蒙蒙、微风习习。

73岁的陈泽申,一如既往起了个大早,来到搬迁前的老房子,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对于陈泽申来说,2016年4月24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在他家的庭院里,和村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

拉家常、算收入、问保障……时间过去了6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的每句交流、对干部的每声嘱托,依旧响在陈泽申耳畔。“想向总书记报告,我不仅2017年就脱了贫,这两年的日子还越来越过劲。”

6年间,陈泽申的生活翻天覆地。走进他的新家,宽敞的院落干净整洁,两室一厅里,八仙桌、电视、空调等一应俱全。陈泽申感慨道,幸福日子不是“躺平”躺出来的,而是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

陈泽申的变化,正是大湾村巨变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湾村很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曾经落后的大湾村,如今早已旧貌换了新颜:楼房成排、绿荫如盖、流水潺潺。

从开启易地扶贫搬迁到确定“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新路;从脱贫出列到创成3A景区;从全部人口实现脱贫到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回首驻村的6年光景,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用“一年一个样”来形容大湾村的变迁。

2021年,大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89万元、农家乐发展到了42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5万人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过去是扶贫工作队队长,现在是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余静介绍,茶业不仅帮助大湾村脱了贫致了富,如今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全村拥有茶园4000余亩,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引进茶厂带动400余户茶农持续增收。

乡村蹚新路

村头赭红色的牌坊,在夏日骄阳的照射下,越发明亮。费孝通题写的6个大字,提醒着过往路人,这里是“凤阳县小岗村”。

如今,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依旧闲不下来。今年麦收时节,除了在自家开办的“金昌食府”农家乐帮忙照看生意,他还会时不时踱步走去田埂边,看一眼地里的麦子。

这些年,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金昌食府”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年收入已近30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几个儿子都在村里站稳了脚跟,各自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孙女严妹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解说员。

严金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映射了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小岗村18户农民发起大包干签字的“当年农家”院落,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实行了第一次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此后连续5年,不仅年年有分红,还年年有增加,2021年度人均分红达到620元。

严金昌在分红花名册上按下红手印。人民网 张俊摄

“当年按手印分地,是为了吃饱肚子;这几年按手印分红,是为了过好日子。”严金昌说。

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看来,从“大包干”按下的红手印,到农村确权登记颁证的红本子,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分红利,初衷都是为了让村民过上火红的日子。

小岗村的分红,源于持续不断的农村改革,也是“大包干”精神的延续。

“锅里有饭,碗里才有的吃。”李锦柱说,得益于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2021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还听取了全村农业生产情况介绍,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种粮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了解高产示范田种植管理要诀。

5月22日,小岗村的麦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民网 张俊摄

今年新麦开镰时,一幅忙碌的夏收画卷从皖南向皖北次第铺开。走在麦地里,种粮大户程夕兵顺手薅起一把麦穗,紧紧握在手中,“看!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长势特别好,又是个丰收年。”

长江展新景

谈吐更自然、遇人不怯场、穿衣显时尚……再次见到三姑娘时,她给大家的印象,完全判若两人。

1995年,嫁给渔民张周华之后,三姑娘就一直在薛家洼过着“水上漂”的日子,以长江为生,以打渔为业。

一晃20多年过去,2019年马鞍山市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全市拆解各类渔船5651艘,包括三姑娘在内的1万多名渔民上岸。

俯瞰马鞍山市薛家洼。人民网 张俊摄

安家容易,安心难。上岸后,家里开支怎么办?孩子工作咋解决?生活是否有保障?……一系列实际问题摆在了三姑娘面前。

得益于渔民上岸政策,三姑娘领到了退捕转产政策补助共计26.11万元,不仅搬进了100平方米的两居室,政府还给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更令她没想到的是,丈夫张周华很快就加入了当地的水上保洁和护渔队伍,每月工资3300元。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市薛家洼,了解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并走到江边察看长江水势和岸线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2020年12月20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三姑娘以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了“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先后吸引8户上岸渔民成为“股东”,走上了“抱团致富”的路子。去年,公司营业额达到160余万元,盈利22万元。

扶上马、送一程。在马鞍山市雨山区农水局畜牧水产站站长许照中眼里,从上岸到就业再到创业,对口帮扶就是要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渔民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说起这两年长江的变化,最令三姑娘欣慰的是,多年不见踪迹的江豚重现江面,鱼翔浅底竞自由的景象又回来了。

如今站在薛家洼,极目远眺,一江碧水尽收眼底。春来,万物复萌;夏至,鸟飞鱼跃;秋到,天蓝水清;冬临,别具风情。

三姑娘最钟爱的一幅江豚丝绵画。人民网 张俊摄

世间民生事,枝叶总关情。

老区迎新貌、乡村添活力、长江焕生机……千家万户的幸福事,汇聚在一起,就是美好安徽的新图景。这其中,既有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也有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今年以来,从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到全省践行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再到部署推进暖民心行动,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大别山区、淮河两岸、长江之滨……汩汩清泉滋养着江淮大地,美好安徽谱写着崭新篇章。(汪瑞华 张俊)

来源:人民网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106

从大山深处到田间麦地,从淮河两岸到长江之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安徽考察,为安徽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

——在大湾村农家小院里,语重心长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老区人民养育了我们。

——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搞大包干按手印的场景,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来到长江岸,漫步薛家洼,提出:“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安徽全力以赴破难题、增活力、蹚新路,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

雨后的金寨县大湾村,云雾环绕宛如仙境。人民网 张俊摄

老区焕新貌

雨后的大湾,烟雾蒙蒙、微风习习。

73岁的陈泽申,一如既往起了个大早,来到搬迁前的老房子,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

对于陈泽申来说,2016年4月24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大湾村,在他家的庭院里,和村民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从北京坐了1个半小时飞机到合肥,又坐了1个半小时汽车到金寨,再用1个多小时进山来到你们这里,就是要了解农村脱贫特别是革命老区扶贫的真实情况。”

拉家常、算收入、问保障……时间过去了6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的每句交流、对干部的每声嘱托,依旧响在陈泽申耳畔。“想向总书记报告,我不仅2017年就脱了贫,这两年的日子还越来越过劲。”

6年间,陈泽申的生活翻天覆地。走进他的新家,宽敞的院落干净整洁,两室一厅里,八仙桌、电视、空调等一应俱全。陈泽申感慨道,幸福日子不是“躺平”躺出来的,而是靠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

陈泽申的变化,正是大湾村巨变的缩影。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湾村很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曾经落后的大湾村,如今早已旧貌换了新颜:楼房成排、绿荫如盖、流水潺潺。

从开启易地扶贫搬迁到确定“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的发展新路;从脱贫出列到创成3A景区;从全部人口实现脱贫到捧回“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回首驻村的6年光景,大湾村第一书记余静用“一年一个样”来形容大湾村的变迁。

2021年,大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7.89万元、农家乐发展到了42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5万人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过去是扶贫工作队队长,现在是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余静介绍,茶业不仅帮助大湾村脱了贫致了富,如今更是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全村拥有茶园4000余亩,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引进茶厂带动400余户茶农持续增收。

乡村蹚新路

村头赭红色的牌坊,在夏日骄阳的照射下,越发明亮。费孝通题写的6个大字,提醒着过往路人,这里是“凤阳县小岗村”。

如今,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依旧闲不下来。今年麦收时节,除了在自家开办的“金昌食府”农家乐帮忙照看生意,他还会时不时踱步走去田埂边,看一眼地里的麦子。

这些年,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金昌食府”的生意也越来越火,年收入已近30万元。更让他高兴的是,几个儿子都在村里站稳了脚跟,各自事业干得红红火火,孙女严妹大学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小岗村旅游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解说员。

严金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映射了小岗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小岗村18户农民发起大包干签字的“当年农家”院落,看当年的茅草屋,了解当年农户们商量搞大包干在这里签字的场景,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

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实行了第一次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此后连续5年,不仅年年有分红,还年年有增加,2021年度人均分红达到620元。

严金昌在分红花名册上按下红手印。人民网 张俊摄

“当年按手印分地,是为了吃饱肚子;这几年按手印分红,是为了过好日子。”严金昌说。

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看来,从“大包干”按下的红手印,到农村确权登记颁证的红本子,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分红利,初衷都是为了让村民过上火红的日子。

小岗村的分红,源于持续不断的农村改革,也是“大包干”精神的延续。

“锅里有饭,碗里才有的吃。”李锦柱说,得益于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2021年,小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还听取了全村农业生产情况介绍,沿田埂步入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向种粮大户和农业技术人员了解高产示范田种植管理要诀。

5月22日,小岗村的麦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民网 张俊摄

今年新麦开镰时,一幅忙碌的夏收画卷从皖南向皖北次第铺开。走在麦地里,种粮大户程夕兵顺手薅起一把麦穗,紧紧握在手中,“看!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长势特别好,又是个丰收年。”

长江展新景

谈吐更自然、遇人不怯场、穿衣显时尚……再次见到三姑娘时,她给大家的印象,完全判若两人。

1995年,嫁给渔民张周华之后,三姑娘就一直在薛家洼过着“水上漂”的日子,以长江为生,以打渔为业。

一晃20多年过去,2019年马鞍山市启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渔民退捕转产,全市拆解各类渔船5651艘,包括三姑娘在内的1万多名渔民上岸。

俯瞰马鞍山市薛家洼。人民网 张俊摄

安家容易,安心难。上岸后,家里开支怎么办?孩子工作咋解决?生活是否有保障?……一系列实际问题摆在了三姑娘面前。

得益于渔民上岸政策,三姑娘领到了退捕转产政策补助共计26.11万元,不仅搬进了100平方米的两居室,政府还给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更令她没想到的是,丈夫张周华很快就加入了当地的水上保洁和护渔队伍,每月工资3300元。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鞍山市薛家洼,了解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并走到江边察看长江水势和岸线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2020年12月20日,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三姑娘以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了“三姑娘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先后吸引8户上岸渔民成为“股东”,走上了“抱团致富”的路子。去年,公司营业额达到160余万元,盈利22万元。

扶上马、送一程。在马鞍山市雨山区农水局畜牧水产站站长许照中眼里,从上岸到就业再到创业,对口帮扶就是要兑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渔民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

说起这两年长江的变化,最令三姑娘欣慰的是,多年不见踪迹的江豚重现江面,鱼翔浅底竞自由的景象又回来了。

如今站在薛家洼,极目远眺,一江碧水尽收眼底。春来,万物复萌;夏至,鸟飞鱼跃;秋到,天蓝水清;冬临,别具风情。

三姑娘最钟爱的一幅江豚丝绵画。人民网 张俊摄

世间民生事,枝叶总关情。

老区迎新貌、乡村添活力、长江焕生机……千家万户的幸福事,汇聚在一起,就是美好安徽的新图景。这其中,既有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也有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今年以来,从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接访,到全省践行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再到部署推进暖民心行动,安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大别山区、淮河两岸、长江之滨……汩汩清泉滋养着江淮大地,美好安徽谱写着崭新篇章。(汪瑞华 张俊)

来源:人民网

编辑:朱超

审核:曾海蓉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