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史札记丨思治贤臣在 思欲百奸生

2022-08-05 08:00 今日镇江  

□ 滴石水

唐玄宗李隆基可谓是一个始终迥异、让人费解的皇帝。“先天政变”他掌握皇帝实权后,励精图治,拨乱反正,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可开元后期,李隆基像换了一个人,忠良不辨、狂妄好战、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导致安史之乱,让自己亲手开创的大唐盛世瞬间衰落。对李隆基现象,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进行过分析。《旧唐书》将之归纳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认为像世间很多事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能够善终。《新唐书》说:“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不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剑桥中国隋唐史》把他归纳为:“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司马光认为:“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蔡东藩则将其归纳为恋色之灾:“追原祸始,皆自玄宗恋色之一端误之。天下事之最难割爱者,莫如色。为色所迷,虽有善断之主,亦归无断,甚矣哉色之为害也!”

上述种种分析,都是精辟之言。不过,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同是一个大唐朝堂,同是一个玄宗皇帝,为何前期君明臣贤,让后人仰慕不已,而后期君昏臣奸,让后人诟病不绝。读唐玄宗的各种史料后,我感到关键的关键,是他思想深处在想什么。

他的英明,是因为他思治。厉精为治,君臣皆贤。执掌皇权后,大唐急需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姚崇提出让其当宰相时,姚崇向他提出“十事要说”,即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臣,杜绝宦官豪族专权等,李隆基基本上都予以恩准,并让姚崇放手施行。当一切制度基本建立,需要宰相坚定地维护执行时,他任用了刚正不阿的宋璟为相。宋璟不树私恩,严于律己,直言上谏,重用人才,为开创盛世尽心尽力。当盛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宰相大力开拓人文精神,建立盛世人治的时候,他任用了文才飞扬的张说为相。张说裁减边军,改变兵制,设中书门下,建集贤殿书院,辅助李隆基把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的大唐朝堂,似乎群贤毕至,贤相迭出,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他们好像早就为唐玄宗备好了似的,李隆基要什么样的宰相,就有什么样的宰相。其实,思治贤臣在。君王发奋图强,群臣尾随其后。奋进者聚奋进者。君明臣贤,君臣一心,上下同力,相互促进,共创盛世。

然而,在盛世蓬勃发展之下,李隆基的思想深处,欲望急剧膨胀。“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可复忧”,他认为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什么他要奋斗的了,“天下大治”“财物山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大唐天下,普天全盛,“开元天子万事足”。李隆基“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欲望就是享尽天下荣华,占尽天下美女。他每次进食,多至数十盘,一盘值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开元二十五年,因宠爱武惠妃,听信其谗言,竟一次性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武惠妃死后,他看中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不顾什么礼节,将杨玉环召入宫中,开启不伦之恋。“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每年10月天冷以后,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和贵妃的兄、姐五家,一起到骊山华清宫避寒。“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为博取杨玉环欢心,竟“以国用丰行,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仅杨贵妃三个姐姐的脂粉费,每人每月就赏十万钱。宫中仅为杨玉环刺绣的工匠就有七百人。杨玉环喜食鲜荔,李隆基竟用传送公文的驿马,昼夜不停将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这个时候大唐朝堂的贤臣呢?难道只有开元前中期,朝廷有忠臣良相,这个时候堂堂大唐,竟无一二贤才了吗?绝对不是。思欲百奸生。就连张九龄这样的忠臣名相,当李隆基纵情私欲的时候,也被晾在一边。张九龄早就看出“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要唐玄宗警惕安禄山。可李隆基根本不以为是,反而渐渐地把张九龄抛弃了。监察御史周子谅看不下时政问题,上书直谏,李隆基大怒,竟将他杖于朝堂,周子谅重伤后死于流放路上。“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恩矣”“由是谏争路绝”。而奸臣遂大行其道。李隆基先是起用了万事顺圣意、处处合圣心“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为相,后又重用杨玉环族兄杨国忠为相。这两个人只把李隆基服侍得舒舒服服,根本不顾社稷安危、天下苍生,直接导致大唐天下“天宝衰败”。

唐玄宗集英明与昏聩于一身,在封建王朝并不是个别现象,只不过他更典型罢了。历史告诉我们,再英明的帝王,思社稷,顾百姓,则贤臣相随;思私欲,图享乐,则奸臣相伴!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105

□ 滴石水

唐玄宗李隆基可谓是一个始终迥异、让人费解的皇帝。“先天政变”他掌握皇帝实权后,励精图治,拨乱反正,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可开元后期,李隆基像换了一个人,忠良不辨、狂妄好战、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导致安史之乱,让自己亲手开创的大唐盛世瞬间衰落。对李隆基现象,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进行过分析。《旧唐书》将之归纳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认为像世间很多事一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很少能够善终。《新唐书》说:“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考其始终之异,其性习之相远也不至于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剑桥中国隋唐史》把他归纳为:“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司马光认为:“明皇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蔡东藩则将其归纳为恋色之灾:“追原祸始,皆自玄宗恋色之一端误之。天下事之最难割爱者,莫如色。为色所迷,虽有善断之主,亦归无断,甚矣哉色之为害也!”

上述种种分析,都是精辟之言。不过,我总在想一个问题,同是一个大唐朝堂,同是一个玄宗皇帝,为何前期君明臣贤,让后人仰慕不已,而后期君昏臣奸,让后人诟病不绝。读唐玄宗的各种史料后,我感到关键的关键,是他思想深处在想什么。

他的英明,是因为他思治。厉精为治,君臣皆贤。执掌皇权后,大唐急需拨乱反正,走上正轨,李隆基看中了多谋善断的姚崇。在渭川见姚崇提出让其当宰相时,姚崇向他提出“十事要说”,即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臣,杜绝宦官豪族专权等,李隆基基本上都予以恩准,并让姚崇放手施行。当一切制度基本建立,需要宰相坚定地维护执行时,他任用了刚正不阿的宋璟为相。宋璟不树私恩,严于律己,直言上谏,重用人才,为开创盛世尽心尽力。当盛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宰相大力开拓人文精神,建立盛世人治的时候,他任用了文才飞扬的张说为相。张说裁减边军,改变兵制,设中书门下,建集贤殿书院,辅助李隆基把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的大唐朝堂,似乎群贤毕至,贤相迭出,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他们好像早就为唐玄宗备好了似的,李隆基要什么样的宰相,就有什么样的宰相。其实,思治贤臣在。君王发奋图强,群臣尾随其后。奋进者聚奋进者。君明臣贤,君臣一心,上下同力,相互促进,共创盛世。

然而,在盛世蓬勃发展之下,李隆基的思想深处,欲望急剧膨胀。“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可复忧”,他认为普天之下,再也没有什么他要奋斗的了,“天下大治”“财物山积”“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大唐天下,普天全盛,“开元天子万事足”。李隆基“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对一个封建帝王来说,欲望就是享尽天下荣华,占尽天下美女。他每次进食,多至数十盘,一盘值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开元二十五年,因宠爱武惠妃,听信其谗言,竟一次性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武惠妃死后,他看中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不顾什么礼节,将杨玉环召入宫中,开启不伦之恋。“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每年10月天冷以后,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和贵妃的兄、姐五家,一起到骊山华清宫避寒。“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为博取杨玉环欢心,竟“以国用丰行,故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仅杨贵妃三个姐姐的脂粉费,每人每月就赏十万钱。宫中仅为杨玉环刺绣的工匠就有七百人。杨玉环喜食鲜荔,李隆基竟用传送公文的驿马,昼夜不停将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

这个时候大唐朝堂的贤臣呢?难道只有开元前中期,朝廷有忠臣良相,这个时候堂堂大唐,竟无一二贤才了吗?绝对不是。思欲百奸生。就连张九龄这样的忠臣名相,当李隆基纵情私欲的时候,也被晾在一边。张九龄早就看出“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要唐玄宗警惕安禄山。可李隆基根本不以为是,反而渐渐地把张九龄抛弃了。监察御史周子谅看不下时政问题,上书直谏,李隆基大怒,竟将他杖于朝堂,周子谅重伤后死于流放路上。“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恩矣”“由是谏争路绝”。而奸臣遂大行其道。李隆基先是起用了万事顺圣意、处处合圣心“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为相,后又重用杨玉环族兄杨国忠为相。这两个人只把李隆基服侍得舒舒服服,根本不顾社稷安危、天下苍生,直接导致大唐天下“天宝衰败”。

唐玄宗集英明与昏聩于一身,在封建王朝并不是个别现象,只不过他更典型罢了。历史告诉我们,再英明的帝王,思社稷,顾百姓,则贤臣相随;思私欲,图享乐,则奸臣相伴!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