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总书记一直牵挂着这里

2022-08-03 21:19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就在今天,正式上线!

8月3日,广播剧《不负青山》将在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央视频等平台重磅上线,讲述长汀人民与荒山作斗争,将“火焰山”变成“花果山”的奋斗故事。

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这里曾星火燎原、红旗不倒,是光耀神州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这里也曾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百姓深受其苦。

在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先后五次深入长汀进村入户、体察民情、调查研究,推动长汀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俯瞰汀江 (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是习近平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深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写下的词句,其实也是他关心长汀老区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广播剧《不负青山》上线之际,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的五次长汀行。

初见长汀:倾听民声 体恤民情

1996年5月4日,长汀。

一场雨后,空气如洗,第二天就是立夏,处处焕发着生机。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长汀县调研。

这是一份步履匆匆的“日程表”:习近平先后到长汀水泥厂、长汀河田鸡原种场、名特优产品展览、赖木生果场、大同镇养牛场参观;瞻仰罗汉岭下的瞿秋白烈士纪念陵园;考察长汀烤烟生产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慰问基层公安干警。

马不停蹄的调研中,习近平为长汀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出了一剂精准的药方:一要注意选择好主导产业;二要注意通过技术发展产业化;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四是要建立有相当规模的基地。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规范理顺关系、寻找突破口、推广经验,把产业化带动起来。

初次踏上这方红色土地,习近平就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情缘。

△长汀济川门(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再到长汀:知民冷暖 排忧解难

因长期水土大量流失,山崩河溃,长汀易涝易旱,灾害频繁。

1996年7月到8月间,闽西的雨比往年更大。长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冲出汀江河,冲毁了当地群众的住房和农田。目之所及,一片泽国。广播剧《不负青山》中再现了这场洪灾。

绕过损毁的道路与泥泞的农田,行至重灾区河田镇蔡坊村受灾群众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希望进一步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加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并表彰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此时距初次长汀行不过三月余,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他专程又来到长汀。这一次,习近平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三赴长汀:饮水思源 慰问老区

时间来到1999年。

新年伊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距离长汀县城60多公里的宣成乡下畲村。这里是杨成武将军的故乡,著名的革命老区。习近平此行旨在调研指导老区发展建设工作。

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习近平的血脉,他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一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在下畲村,习近平参观了杨成武故居,慰问了杨成武亲属及其他红军烈属,还看望了村里的特困户、五保户。访贫问苦也是他此行调研的一个重点。离开下畲村,他步履不停,慰问老红军、瞻仰烈士纪念碑,摸底当地贫困状况,探讨致富路。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还查看了河田镇南塘村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保留长汀水土流失原貌的未治理区域(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拍摄)

四度走访:治山治水 香樟寄情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这句长汀民谣是当地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河田镇是长汀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也是广播剧《不负青山》故事发生地。

在河田镇露湖村,有一座项公亭,是为纪念项南同志而建。早在1983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就对长汀水土流失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治理,总结出《水土保持三字经》。

1999年11月27日上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健步登上项公亭,驻足良久。经过多年治理,项公亭四周已板栗成林,深秋依然绿意不减。当他了解到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长汀水土流失是‘瘌痢头’,是顽症,久治不愈。1983年,项南书记专门研究,至今人民怀念,寄予希望。当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习近平在项公亭对随行人员说。

水保工作任重道远。长汀是经济欠发达县,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这项任务,省里在政策、资金方面能给多大倾斜?“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回答斩钉截铁。

△1999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区调研(图源:《习近平在福建》)

时间进入新的世纪,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大幕拉开。

2000年1月8日,习近平在《关于请求重点扶持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请示》中作出批示;随后,长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拨款由每年8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治理水土”的标语出现在长汀水土流失重点乡镇的村村寨寨。

当年3月,长汀县组织干部和群众捐款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得知消息后,习近平于5月29日托人专程送来1000元,为生态园捐种了一棵香樟树。

这棵茁壮成长的“生态之树”,见证着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治理水土”标语 (资料图)

五至长汀:进则全胜 久久为功

春去秋来。

2001年10月13日,习近平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检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落实情况。

当他来到河田世纪生态园(现为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看见一年前捐种的香樟树已是郁郁葱葱,十分高兴,亲自为它培土、浇水。

时任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局长钟炳林带着“作战图”向习近平汇报了好消息。经过两年的水土流失治理,两年前光秃秃的山岭已有了葱葱绿意。习近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里,还要继续发扬谷文昌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抓下去。”

在水土流失治理现场,钟炳林顺手拔过一棵草介绍道:“这种草叫鹧鸪草,生命力很强,只在贫瘠的地方生长。”习近平仔细端详着这棵草,说:“让我们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好,就让这种草‘只把春来报’吧!”

几天后,10月19日,习近平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作出批示,其中提到: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2001年10月,习近平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图源:《习近平在福建》)

念兹在兹 枝叶关情

2002年,习近平离开了他奋斗17年多的八闽大地。离开福建后的他仍旧持续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他的亲自倡导与直接推动下,长汀人民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接续奋斗,将“火焰山”变成“花果山”。

治理的是水土,改善的是民生。截至2020年年底,长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9元。

2004年6月,昔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杨梅迎来了丰收。长汀人民摘下一篮甘甜的杨梅寄给习近平,红彤彤的硕果寄托着客家人民最质朴的情感:吃水不忘挖井人。

2021年,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正式走向世界。在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22年前种下的那棵香樟树已然枝繁叶茂。

△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长汀的绿色嬗变,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离不开长汀人民的接续奋斗、滴水穿石。

广播剧《不负青山》开播

来听“水秀”“山清”的奋斗故事

一同见证“火焰山”变成“花果山”

“南村”变成幸福村

一同感悟

“相信奇迹的人,才会创造奇迹”!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福建》《福建党史月刊》等)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102

就在今天,正式上线!

8月3日,广播剧《不负青山》将在总台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客户端、云听、央视频等平台重磅上线,讲述长汀人民与荒山作斗争,将“火焰山”变成“花果山”的奋斗故事。

长汀古称“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区县。这里曾星火燎原、红旗不倒,是光耀神州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这里也曾是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百姓深受其苦。

在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福建工作期间,他曾先后五次深入长汀进村入户、体察民情、调查研究,推动长汀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

△俯瞰汀江 (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这是习近平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深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写下的词句,其实也是他关心长汀老区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广播剧《不负青山》上线之际,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的五次长汀行。

初见长汀:倾听民声 体恤民情

1996年5月4日,长汀。

一场雨后,空气如洗,第二天就是立夏,处处焕发着生机。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长汀县调研。

这是一份步履匆匆的“日程表”:习近平先后到长汀水泥厂、长汀河田鸡原种场、名特优产品展览、赖木生果场、大同镇养牛场参观;瞻仰罗汉岭下的瞿秋白烈士纪念陵园;考察长汀烤烟生产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慰问基层公安干警。

马不停蹄的调研中,习近平为长汀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开出了一剂精准的药方:一要注意选择好主导产业;二要注意通过技术发展产业化;三是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四是要建立有相当规模的基地。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规范理顺关系、寻找突破口、推广经验,把产业化带动起来。

初次踏上这方红色土地,习近平就和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情缘。

△长汀济川门(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再到长汀:知民冷暖 排忧解难

因长期水土大量流失,山崩河溃,长汀易涝易旱,灾害频繁。

1996年7月到8月间,闽西的雨比往年更大。长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冲出汀江河,冲毁了当地群众的住房和农田。目之所及,一片泽国。广播剧《不负青山》中再现了这场洪灾。

绕过损毁的道路与泥泞的农田,行至重灾区河田镇蔡坊村受灾群众临时搭起的棚子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希望进一步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加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抓紧修复水毁工程,并表彰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此时距初次长汀行不过三月余,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他专程又来到长汀。这一次,习近平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三赴长汀:饮水思源 慰问老区

时间来到1999年。

新年伊始,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距离长汀县城60多公里的宣成乡下畲村。这里是杨成武将军的故乡,著名的革命老区。习近平此行旨在调研指导老区发展建设工作。

出生于革命军人家庭,成长在陕北黄土高坡,“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习近平的血脉,他一直关注当地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情况,一再强调,“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在下畲村,习近平参观了杨成武故居,慰问了杨成武亲属及其他红军烈属,还看望了村里的特困户、五保户。访贫问苦也是他此行调研的一个重点。离开下畲村,他步履不停,慰问老红军、瞻仰烈士纪念碑,摸底当地贫困状况,探讨致富路。

这次考察中,习近平还查看了河田镇南塘村的水土流失治理情况。

△保留长汀水土流失原貌的未治理区域(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拍摄)

四度走访:治山治水 香樟寄情

“长汀哪里苦,河田加策武;河田哪里穷,朱溪罗地丛……”这句长汀民谣是当地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真实写照。

河田镇是长汀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也是广播剧《不负青山》故事发生地。

在河田镇露湖村,有一座项公亭,是为纪念项南同志而建。早在1983年,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就对长汀水土流失问题展开了专门研究治理,总结出《水土保持三字经》。

1999年11月27日上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健步登上项公亭,驻足良久。经过多年治理,项公亭四周已板栗成林,深秋依然绿意不减。当他了解到长汀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长汀水土流失是‘瘌痢头’,是顽症,久治不愈。1983年,项南书记专门研究,至今人民怀念,寄予希望。当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习近平在项公亭对随行人员说。

水保工作任重道远。长汀是经济欠发达县,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这项任务,省里在政策、资金方面能给多大倾斜?“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回答斩钉截铁。

△1999年11月,习近平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区调研(图源:《习近平在福建》)

时间进入新的世纪,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大幕拉开。

2000年1月8日,习近平在《关于请求重点扶持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请示》中作出批示;随后,长汀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拨款由每年8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治理水土”的标语出现在长汀水土流失重点乡镇的村村寨寨。

当年3月,长汀县组织干部和群众捐款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得知消息后,习近平于5月29日托人专程送来1000元,为生态园捐种了一棵香樟树。

这棵茁壮成长的“生态之树”,见证着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

△“滴水穿石 人一我十 治理水土”标语 (资料图)

五至长汀:进则全胜 久久为功

春去秋来。

2001年10月13日,习近平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来检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落实情况。

当他来到河田世纪生态园(现为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看见一年前捐种的香樟树已是郁郁葱葱,十分高兴,亲自为它培土、浇水。

时任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局长钟炳林带着“作战图”向习近平汇报了好消息。经过两年的水土流失治理,两年前光秃秃的山岭已有了葱葱绿意。习近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里,还要继续发扬谷文昌精神,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抓下去。”

在水土流失治理现场,钟炳林顺手拔过一棵草介绍道:“这种草叫鹧鸪草,生命力很强,只在贫瘠的地方生长。”习近平仔细端详着这棵草,说:“让我们共同努力,艰苦奋斗,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好,就让这种草‘只把春来报’吧!”

几天后,10月19日,习近平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再次作出批示,其中提到:再干8年,解决长汀水土流失问题。

△2001年10月,习近平在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纪生态园为他捐种的香樟树培土。(图源:《习近平在福建》)

念兹在兹 枝叶关情

2002年,习近平离开了他奋斗17年多的八闽大地。离开福建后的他仍旧持续关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在他的亲自倡导与直接推动下,长汀人民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接续奋斗,将“火焰山”变成“花果山”。

治理的是水土,改善的是民生。截至2020年年底,长汀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9元。

2004年6月,昔日长汀水土流失区的杨梅迎来了丰收。长汀人民摘下一篮甘甜的杨梅寄给习近平,红彤彤的硕果寄托着客家人民最质朴的情感:吃水不忘挖井人。

2021年,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长汀经验”正式走向世界。在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22年前种下的那棵香樟树已然枝繁叶茂。

△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图片来源:长汀县融媒体中心)

长汀的绿色嬗变,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离不开长汀人民的接续奋斗、滴水穿石。

广播剧《不负青山》开播

来听“水秀”“山清”的奋斗故事

一同见证“火焰山”变成“花果山”

“南村”变成幸福村

一同感悟

“相信奇迹的人,才会创造奇迹”!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福建》《福建党史月刊》等)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缪小兵

审核:杨佩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