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运河,迤逦穿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京杭大运河自开凿以来,由南至北,连接了众多城市,承载了大量的漕运,影响着其流域范围内的众多城市,塑造了大批的地理景观和人文风情。守护运河文化,保护好运河生态环境,探究运河所形成的独特文化地理景观,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护运河文化,传承千年文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传承大运河文化、弘扬大运河精神。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我们要维护好、发展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让其能够在新时代继续大放光芒。要在水体治理、河道疏浚、调水、防洪、堤坝整修等工作的开展上,注重对运河原生面貌的维护,守护运河的现实空间是守护文化场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资本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深挖运河文化,畅游运河地景。考察运河对沿线城市发展的影响,就需要考察沿河城市因运河而兴的运河文化,码头、建筑、人文风俗等。运河众多的码头一度成为沿河劳力养家糊口的场域,辛勤的劳动者通过浩浩汤汤的运河水,将货物运来又运走,连接着温饱和希望。江苏宿迁东关口老码头附近至今还有扛大包卸货的雕塑;徐州沛县湖西农场韩楼村以运河文化、湖团文化、红色文化,结合现代生态稻虾综合种养,形成富有特色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吸引了远近游人的光顾,运河文化与城市发展轨迹紧紧相连。
传承运河文化,注重发展导向。文化的发展具有延续性,保护文化不是平地起高楼,要以地方特色和个性发展为导向,在原有的基础上注重保护性发展。江苏宿迁东关口历史文化公园保留了清代大运河漕运形式,充分利用地处马陵河末端水域宽广的地理条件,再现了宿迁及东关口悠久的历史、文化。保护文化,就要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不能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丢掉特性。这种独特的印记、这些古老的文化痕迹告诉我们,勤劳的中国人如何披荆斩棘谋发展。
来源:宿迁网
编辑:何冰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