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日前,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慈善社工站挂牌运行。
这是全市首家慈善社工站,也是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合力推进,实现街道社工站、慈善服务中心联合运行的第一家慈善社工站。按照今年3月出台的《关于推进街道(镇)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京口区慈善总会投入11.25万元,占运行资金的50%;市慈善总会以奖代投,奖励3万元资金。资金的注入,保证了慈善社工站有钱办事、有人办事,让街道1000多户“老小困弱”受益。
四牌楼街道慈善社工站自建站以来,走访低保户412户、特困供养20人、残障人士356人、困境儿童19人、高龄老人255人;共协助街道为困难户解决政策性帮扶29人,受理个案2例,让街道困难居民感受到社会关爱。
赵女士是受益人之一,日前,她放下陪伴多年的双拐,开心地坐上了四牌楼街道慈善社工站送来的电动轮椅,来到十几年没去过的大市口,感受城市的车水马龙。
为打通慈善惠民的“最后一米”,让更多的慈善社工站服务社区特困群体,6月23日下午,全市镇(街道)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推进会在四牌楼街道召开,对全市慈善社工站实现全覆盖进行顶层设计。副市长殷敏,市政协原主席、市慈善总会会长李国忠参加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做好这项工作、解决好这个问题,重点是要在“高质量”“一体化”“实质性”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求突破。
高质量
——就是要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慈善社工站建设
会议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慈善战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4月15日,市委常委会议听取市慈善总会工作汇报。会议强调,慈善事业是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光荣事业,是一项献爱心、暖人心、得民心的崇高事业。要进一步弘扬慈善精神,以慈善惠民为己任,以救助急难防返贫为重点,特别是要积极关注疫情期间的困难群众,担负起慈善组织的使命和责任;要进一步汇聚慈善合力,推动形成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生动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为我市慈善事业注入更大的热情和活力。会议为全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可以说,全市慈善工作正处在极好的机遇期。
会议指出,推进慈善社工站建设,是创造性贯彻市委常委会议精神的务实之举。要大力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挑战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高站位推进,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高水平服务,以争创一流的标准,把慈善社工站建设好、运行好。
第一,要把慈善社工站建成温情救助的惠民平台。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重要讲话精神,变困难群众找上门要求救助为慈善社工走下去主动服务,确保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
第二,要把慈善社工站建成急难救助的前沿哨所。围绕市、县(市、区)慈善总会救助急难防返贫的五年目标任务,熟练掌握慈善既定项目的救助政策,对救助对象精准排查,做到应帮尽帮、应救尽救,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慈善力量。
第三,要把慈善社工站建成群众点赞的幸福家园。积极构筑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新格局,推进慈善社工站成为集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于一体的综合救助枢纽,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实绩,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体化
——就是要按照“三合五共”的要求,推进慈善社工站高水平运行
会议强调,社工站和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就是要把慈善、社工和志愿者三个方面资源、职能和作用,按照“阵地整合、服务融合、资源聚合”的要求,实现“阵地共建、人员共用、服务共融、资金共筹、成效共评”。“三合五共”,是慈善社工站一体化建设运行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这个要求,轻轻松松、简单应付是实现不了的,必须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趁势而动。要勇于担当,奔着难点去,迎着挑战上,抓住重点干,让“三合五共”由“写在纸上”转为“落在地上”。
第一,应势而谋,迅速“破题”。首先,牌子要挂起来。从目前的情况看,可以整合后挂一块牌子,即“慈善社工站”,也可以挂两块牌子,即“社工站”和“慈善服务中心”,各地可根据实际来确定。其次,班子要搭起来。牌子可以挂两块,但班子只能一套、场所只能一处,否则,就不可能一体化运行。慈善社工站站长要“一手托两家”,既是镇(街道)分管民政的负责同志,也是镇(街道)慈善分会负责人。副站长必须在专职社工中选任,专职社工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原则上3人左右,每个镇(街道)慈善社工站下面要有一支志愿服务队,人数按照平均每个社区(村)5名左右进行组建。再就是,机制要建起来。这是一体化运行的重要软件,慈善社工站建设不仅硬件要硬,而且软件要优。从组织体系、功能定位、职责范围、工作规则、项目实施,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清单和内部管理、志愿者服务等,都要有严格、明确的制度和规定,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第二,顺势而为,勇毅“破冰”。“资金共筹”是一体化的破冰之举。它既影响到当下能不能“建成”;又关乎未来能不能“走远”。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民政还是慈善,都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创新作为,确保慈善社工站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正常运行。
第三,趁势而动,抓紧“破局”。会议要求,2023年底,实现社区(村)慈善社工室一体化运行全覆盖。各地要迅速行动起来,走出“引而不发”的局面,开张“营业”、开门“迎客”。实现“三到位”,即:资金到位、人员到位、志愿者服务到位。各地要参照本次会议的做法,选树典型,率先在一个镇(街道)突破,建成样板;然后,示范引路,稳步推开,按时高效实现全覆盖。
实质性
——就是要主动及时、务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会议指出,在镇(街道)建设高质量一体化运行的慈善社工站目的,是把基层的慈善、社工、志愿者三方资源整合起来,力量聚集起来,作用发挥出来,实实在在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此,各地要在实质性运营上迈出新步伐、干出新成效。
第一,要在实施温暖救助上主动作为。慈善社工站及其工作人员要强化为民情怀,秉持慈善社工站成立之初心,用“铁脚板”丈量民情、用“大数据”摸清民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弄清街道困难群体的心头之困、生活之急、发展之忧,掌握他们最直接、最迫切、最渴望的救助需求,用慈善社工“多跑腿”助力困难群众“少跑路”,实现困难群众“上门求助”向慈善社工下去“主动救助”的转变,让“政策找人”不再是空谈。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发挥本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推动慈善社工站尽快完成此项工作,让慈善救助的“最后一米”更有温度、更暖民心。
第二,要在开展项目救助上精准作为。项目救助是慈善救助的基本手段。慈善社工站要尽快熟悉省、市、县(市、区)三级慈善相关的项目救助政策,通过慈善项目实施精准救助。市慈善总会今年有33个重点救助项目、41个“微慈善”救助项目,这些项目紧紧聚焦“老小困弱”等民生重点领域,是慈善总会工作的重点,慈善社工站要积极承接。
第三,要在深化资源链接上务实作为。慈善社工站运营以后,要让捐赠义卖区热闹起来,必须深化资源链接。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让本区域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要加强与乡贤的联系,善于运用项目吸引社会各界捐赠;要积极依靠和发挥志愿者团队的优势,让志愿服务更好地惠及困难群众。市、区民政部门和慈善总会要加强培训赋能,努力打造胸怀“国之大者”、善解民生难题、具有担当情怀的慈善社工队伍;进一步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聚焦骨干力量、夯实基础力量、培育新生力量,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引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联系群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慈善社工站提供有力支撑。
整合街道(镇)和村(社区)的慈善、社工、志愿者三方面力量,协同作为、发挥作用。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行意义深远,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服务“老小困弱”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更好地将社工站和慈善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建设成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爱民惠民政策的前沿阵地。(郑迟 马彦如)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曾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