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直击全市省级以下园区“小散弱”现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近日,第一批、10个保留开发区(园区)名单对外发布,从产业定位到四至边界确定,再至能级提升,“绿色思维”贯穿其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数量机构 “减下去”,承载力、贡献度“提起来”,用好“绿色思维”是做好“加减法”的关键。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介绍,去年,我市全面启动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开发园区整合路径及阶段性目标任务。“今年初,我们出台园区整合‘1+2’政策文件,包括《镇江市推进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及两个配套文件,明确通过加快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提升园区要素保障、创新综合评价等措施,促进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
“1+2”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园区整合、优化、提升“三连”奠定了绿色基调。根据《意见》,各地围绕“四群八链”产业定位,明晰整合后开发园区主导产业,原则上每个开发园区主导产业1-2个,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同时,我市将加快开发园区创新资源整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计划到2025年,全市开发园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于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5%以上。
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需要空间载体来承接。对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从促进资源集中集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指导各地科学确定首批保留园区的四至范围,形成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殷强介绍,园区四至范围的确定,充分考虑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目前,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正在编制镇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空间和基础设施、公共资源布局。因此,我们结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依据已形成的‘三区三线’划定初步方案,指导各市(区)确定了开发园区四至范围,确保园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引导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开发园区布局。”
园区的四至边界同时与自然地理格局相协调,一般以道路和河流为界,不破坏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空间格局,避让重要山体和水系等生态空间,尽可能做到形状规整,边界清晰。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提升绿色发展能级。谈沁磊表示,第一批保留园区名单公布后,我市将按照要求稳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组织架构,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分阶段、分年度谋划工作推进举措,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体现新作为。“我们将以整合优化后的开发园区为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区域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开发园区交通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主动与国内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园区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力争打造产业、人才、要素高效集聚的战略平台。”(全媒体记者 朱婕 通讯员 祝青)图:李斌 摄
编辑:陈路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