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开发园区是推动落实产业强市“一号战略”的重要载体,在改善投资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省级以下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直击“小散弱”。经过一年的推进,第一批整合优化类园区名单及四至边界出炉。7月11日,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发布解读,同时发布全市产业热力图,为项目招引、企业投资提供参考和指引。
图:李斌 摄
实施四类管理,推动资源要素集聚
市发改委主任谈沁磊直言,目前我市现状园区有55个,其中省级以下园区46个。这些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我们对现状园区实施四类管理,包括整合优化类(即保留园区)、转型发展类,限制(撤销)类,打造提升类。”
其中,保留园区主要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部分省级以下园区;部分省级以下园区由于亩均税收、产业规模等暂未达到整合优化条件,将其列入转型发展类园区;部分省级以下园区由于发展空间受限、产出效益较低等因素列入限制(撤销)类园区;打造提升类园区主要依托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发展潜力较强的园区积极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
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和功能耦合联动的原则,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体整合部分省级以下园区,全市现状园区整合优化至10个: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综保区)、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丹阳经济开发区、丹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句容经济开发区、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镇江京口经济开发区、官塘创新社区(筹)。
根据保留园区名单,结合正在编制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第一批保留开发区(园区)四至边界,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空间,比如丹阳经济开发区含丹阳市新材料产业园、丹阳市滨江装备制造产业园辐射联动区, 句容经济开发区含句容下蜀临港产业园、句容郭庄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句容宝华凤坛创新社区、句容边城新材料产业园辐射联动区。
“结合‘四群八链’产业发展定位,每个园区明确1-2个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中集聚发展。”谈沁磊解释,今后新增工业用地只投向保留园区,产业扶持政策等资源要素优先向这类园区倾斜,而对于列入限制(撤销)类园区的,不再安排新增工业用地指标,严格控制扩能、扩建。新上项目原则上必须落户整合优化后的园区,经提级管理评估认定为优良的项目方可在原地进行改造提升。对于转型发展类园区,我市将实行属地管理,在鼓励其转型为创新创业园区的同时,允许在存量土地范围内“填平补齐”“腾笼换鸟”。
创新机制体制,激发高质量活力
开发园区整合要实现“1+1>2”的提升效果,是一场创新性的变革,如何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围绕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我市发改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完善项目评估准入及联审会办制度,建立园区重大项目调度督查机制、政银企合作对接机制等,推动资源要素集约利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我们将持续推动放权赋能,调整理顺开发区管理机构与各方职责关系,建立运行更加顺畅、运转更加有效的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市委编办副主任陈小平介绍,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搭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架构,对省级以上开发区所联动的功能园区,统一调整为主体开发区职能机构性质的管理办公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明确承担经济管理、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等职责的职能机构比例不低于60%。“同时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招商引资主责主业,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强化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推动开发区回归本位、轻装上阵,进一步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优化管理模式也将为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用人需求,加大开发区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开发区通过公开方式择优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陈小平表示,根据开发园区具备条件,可探索淡化行政、事业人员身份,建立岗位聘用制度,也可探索取消行政、事业编制和领导职数管理,执行企业用人管理办法。
提升发展能级,释放整合强大动能
保留园区名单公布后,各地将按照要求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组织架构,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分阶段、分年度谋划工作推进举措。
市发改委副主任史健洁介绍,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发改委将全力推动园区的实质性整合。“在细化园区建设推进举措,指导各地对整合优化后的园区统筹谋划的基础上,加大园区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各部门研究制定支持园区发展配套政策,统筹土地、财政资金、能耗和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市发改委正牵头起草《推进园区共建共享指导意见》,引导没有开发载体的乡镇(街道)通过飞地招商、共建共享等模式与开发区在产值、财税、能耗等方面进行指标利益分享,进一步推动产业集中集聚发展。
不仅如此,发改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园区整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重点关注园区整合后的产出效益、提级管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转型发展类园区产业规模特色等,根据评价结果对园区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充分释放园区整合的强大动能,助推镇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者 朱婕 通讯员 祝青 姚秀峰)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编辑:陈路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