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神马来了”IP系列下的铜奔马文创产品在网络爆红,相关产品销售一空,掀起了大众的讨论热潮。
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联系到甘肃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团队,挖掘“马踏飞燕”玩偶走红背后的故事。
“铜奔马文物正面也是咧着嘴的
希望你看着它就想笑”
据了解,玩偶“马踏飞燕”是根据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开发的。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称之前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火。“确实很突然,也很惊喜。”
△正面的铜奔马
崔又心表示,铜奔马不仅仅是文物,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大家之前熟悉的是铜奔马的侧面,其实正面看,它就是咧着嘴的,嘴还有点歪。我们设计时突出了它正面的形象,放大它的头和嘴的倾斜度,并且增加了牙齿,让它整体给人一种调皮可爱、非常萌的感觉,你看着它就会想笑!同时我们给马和飞燕增加了互动,让它俩看起来就像一对好朋友。”
△“马踏飞燕”文创产品(受访者供图)
大约从2015年起,甘肃省博物馆致力于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落地,“神马来了”只是众多IP中的一个。
崔又心说:“我们希望每一个IP都能找到对应的受众群体,我们这个85后、90后偏多的团队在整体设计的想法还蛮一致的。这次的设计在外界看来可能有些大胆和突破,但是我们相信文化创意之后,一定能找到一个新的方式和年轻人对话,同时我们也坚信文化创意会成为博物馆传播文化的一个新途径。”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年轻设计师们(受访者供图)
“博物馆文创最难的是创意
一件文创需要修改5到6次”
在文创设计的过程中,崔又心认为难度比较大的是“文化创意”。她坦言,现在博物馆的文创百花齐放,大家都想做一些能“出圈”的产品,所以创意是最具难度的。
“我们历经了差不多小半年的时间才确定成品。最后是大货生产,对产品的大小、比例、颜色进行反复调整。一般一件文创需要进行5到6次修改,才能调整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作品。”
△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文创毛绒玩具
崔又心称,这次“马踏飞燕”成功出圈,源自网友的喜爱和自发推广。“我们希望能延续IP做更多有意思的、有传播性的文创产品,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让更多人通过文创的开发了解文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玩偶“马踏飞燕”爆红的同时也在被仿造出售,崔又心称,对于原创者来说“比较心痛”:“近期,我们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严正声明,也会同步使用法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我们也希望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呼吁更多人支持原创。”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方微博
专家:文创消费不分年龄
文创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张杨介绍,如今文创之所以火爆,主要体现了大家对一种更精致的生活、更有趣的事物和传统文化的期待,体现了生活和审美的态度。此外,只要其中某一个元素能够打动某一个人,那么文创的受众群体是非常广泛的。
在未来,文创产品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对此,张杨总结道:“首先文创要走向‘普惠的文创’;其次文创要从有形产品的制造走向无形文化的输出;最后要不断加强文创文旅领域的新基建。”
△铜奔马毛绒玩具与馆藏铜奔马对比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实习编辑:毛蕴劼
审核:杨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