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年扬名全国,如今泽被乡梓——访丹阳八旬英模丰福生

2018-04-12 19:53

今日镇江讯 他的名字曾响彻大江南北,是全国人民崇敬的榜样,毛主席接见过他七次;退休后他放弃衣食无虞的安逸生活,四处奔波打工攒钱,为家乡的老人和学子创立了“双阳基金”。他的身上书写着“中国故事”,他就是从丹阳走出去的中国空军英模——丰福生。

日前,记者见到了来丹探亲的丰福生。今年89岁的丰福生告诉记者,他与丹阳有着特殊的关系,其父丰双喜是丹阳的名厨。1945年,年仅15岁的丰福生到丹阳新华园饭店当学徒,由于工作出色,1950年到县政府工商科工作,1952年当时的县政府工商科徐静波科长介绍丰福生入党,后来又被推荐到丹阳棉纺织厂技术工人培训班学习,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1955年7月,福建前线空军部队来丹阳招收厨师,丰福生被丹阳县工商科推荐来到了福建前线部队。因为长期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成为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因此被特招入伍。

从解放初丹阳的一个年轻厨师成长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如今再次翻看丰福生的人生履历,成功的背后,始终坚持学习是他最明显的特点。他不仅成了为前线将士做饭的“伙头军”,作为一名优秀炊事班长屡屡立功,更以联系实际研读毛主席著作闻名遐迩。从1955年到1962年,丰福生连续被部队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从1964年到1970年,丰福生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罗瑞卿等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0年,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时,丰福生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英模”称号。

“毛主席曾接见过我七次。”丰福生噙着眼泪对记者说,至今他都记得毛主席嘱咐的话——“要学习,要向群众学习,要不断提高自己,要为人民服务。”丰福生说,“我牢记毛主席对我的教诲,把学习和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1987年,已经退休的丰福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丹徒千里村探亲。“当时我看到千里村马迹中心小学的校舍破旧,学校连升国旗的旗杆都没有,还有不少孩子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在家,老人生活困难,我心里很难受。”丰福生说。回到福州后,家乡残破的校园、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不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怎么办?帮助家乡的孩子需要资金,可靠我的退休金不可能实现。”丰福生说,想来想去,他决定趁身体还健康,再去艰苦奋斗几年,把打工挣来的钱和节省下来的退休金,全部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圆家乡孩子的一个上学梦。于是,别的战友退休后在家安度晚年,丰福生却开始到处找工作。有人不理解丰福生,甚至说:“像你这样的老标兵,部队的退休干部,去打工挣钱,丢人现眼。”丰福生总是沉默不语。2000年,丰福生再次回到了家乡,捐出了500册图书和5000元现金,马迹中心小学也在他的帮助下竖起了8米高的旗杆。付出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他要为家乡设立一份助学基金的信念。2002年,丰福生终于凑足了10万元,他的助学基金也正式运作了。十多年来,丰福生为家乡创立的这个基金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源源不断地奖励和资助着莘莘学子读书、深造。创立了助学基金后,丰福生的脚步没有停下。2009年,他又拿出了所有的积蓄12000元,在家乡创办了敬老基金,奖励千里村评出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儿女,资助困难老人。2014年,丰福生创立的这两个基金合并,成立了“千里村丰福生双阳基金会”。双阳的意思是“朝阳和夕阳”。丰福生亲手写下了基金会的章程,里面写明:这个基金不属于丰福生个人,他的子女无继承权。

丰福生的爱心善举深深感染了众多有识之士,在丰福生行动的感召下,双阳基金目前已筹到款项75万元,政府部门和基金会已向贫困老人和寒门学子发放了20多万元,共奖助了435人次(户)。今年基金会力争将筹款达到100万元,造福更多的贫困学子和老人。

六十多年来,丰福生将“学习”时刻记在心头,不仅自己学,还督促身边的人学习,即便如今已是89岁的高龄,读书学习仍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近年来,丰福生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做一个当官不忘本,与时俱进的老兵。

无论丹徒的千里村丰家自然村,还是紧邻的丹阳城,一个出生地,一个人生出发地,都是丰福生魂牵梦萦的根。这次回乡,他主要是推动基金会更好运转,并开展了走访慰问贫困老人、请八旬以上老人同吃祝福长寿面等活动。丰福生坚定地表示,“荣辱得失都是过眼云烟,我的人生坐标永远不会变。实实在在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要用一生来践行的准则。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高挚起爱心大旗,在济困助学尊老敬老的事业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媒体记者:佘记其 通讯员:溢真 学众 理华)

编辑:缪小兵

43

今日镇江讯 他的名字曾响彻大江南北,是全国人民崇敬的榜样,毛主席接见过他七次;退休后他放弃衣食无虞的安逸生活,四处奔波打工攒钱,为家乡的老人和学子创立了“双阳基金”。他的身上书写着“中国故事”,他就是从丹阳走出去的中国空军英模——丰福生。

日前,记者见到了来丹探亲的丰福生。今年89岁的丰福生告诉记者,他与丹阳有着特殊的关系,其父丰双喜是丹阳的名厨。1945年,年仅15岁的丰福生到丹阳新华园饭店当学徒,由于工作出色,1950年到县政府工商科工作,1952年当时的县政府工商科徐静波科长介绍丰福生入党,后来又被推荐到丹阳棉纺织厂技术工人培训班学习,他以第一名的成绩结业。1955年7月,福建前线空军部队来丹阳招收厨师,丰福生被丹阳县工商科推荐来到了福建前线部队。因为长期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成为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因此被特招入伍。

从解放初丹阳的一个年轻厨师成长为福州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副主任,如今再次翻看丰福生的人生履历,成功的背后,始终坚持学习是他最明显的特点。他不仅成了为前线将士做饭的“伙头军”,作为一名优秀炊事班长屡屡立功,更以联系实际研读毛主席著作闻名遐迩。从1955年到1962年,丰福生连续被部队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从1964年到1970年,丰福生先后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罗瑞卿等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0年,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时,丰福生被授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英模”称号。

“毛主席曾接见过我七次。”丰福生噙着眼泪对记者说,至今他都记得毛主席嘱咐的话——“要学习,要向群众学习,要不断提高自己,要为人民服务。”丰福生说,“我牢记毛主席对我的教诲,把学习和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1987年,已经退休的丰福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丹徒千里村探亲。“当时我看到千里村马迹中心小学的校舍破旧,学校连升国旗的旗杆都没有,还有不少孩子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在家,老人生活困难,我心里很难受。”丰福生说。回到福州后,家乡残破的校园、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不时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怎么办?帮助家乡的孩子需要资金,可靠我的退休金不可能实现。”丰福生说,想来想去,他决定趁身体还健康,再去艰苦奋斗几年,把打工挣来的钱和节省下来的退休金,全部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圆家乡孩子的一个上学梦。于是,别的战友退休后在家安度晚年,丰福生却开始到处找工作。有人不理解丰福生,甚至说:“像你这样的老标兵,部队的退休干部,去打工挣钱,丢人现眼。”丰福生总是沉默不语。2000年,丰福生再次回到了家乡,捐出了500册图书和5000元现金,马迹中心小学也在他的帮助下竖起了8米高的旗杆。付出有了回报,更加坚定了他要为家乡设立一份助学基金的信念。2002年,丰福生终于凑足了10万元,他的助学基金也正式运作了。十多年来,丰福生为家乡创立的这个基金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源源不断地奖励和资助着莘莘学子读书、深造。创立了助学基金后,丰福生的脚步没有停下。2009年,他又拿出了所有的积蓄12000元,在家乡创办了敬老基金,奖励千里村评出的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儿女,资助困难老人。2014年,丰福生创立的这两个基金合并,成立了“千里村丰福生双阳基金会”。双阳的意思是“朝阳和夕阳”。丰福生亲手写下了基金会的章程,里面写明:这个基金不属于丰福生个人,他的子女无继承权。

丰福生的爱心善举深深感染了众多有识之士,在丰福生行动的感召下,双阳基金目前已筹到款项75万元,政府部门和基金会已向贫困老人和寒门学子发放了20多万元,共奖助了435人次(户)。今年基金会力争将筹款达到100万元,造福更多的贫困学子和老人。

六十多年来,丰福生将“学习”时刻记在心头,不仅自己学,还督促身边的人学习,即便如今已是89岁的高龄,读书学习仍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近年来,丰福生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做一个当官不忘本,与时俱进的老兵。

无论丹徒的千里村丰家自然村,还是紧邻的丹阳城,一个出生地,一个人生出发地,都是丰福生魂牵梦萦的根。这次回乡,他主要是推动基金会更好运转,并开展了走访慰问贫困老人、请八旬以上老人同吃祝福长寿面等活动。丰福生坚定地表示,“荣辱得失都是过眼云烟,我的人生坐标永远不会变。实实在在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要用一生来践行的准则。我也希望更多的人高挚起爱心大旗,在济困助学尊老敬老的事业中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媒体记者:佘记其 通讯员:溢真 学众 理华)

编辑:缪小兵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