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践对润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 润州区委办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走进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市,我们对深圳从人们眼中的“文化沙漠”蜕变成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知。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对于润州区在“十三五”期间,努力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全面打造有根有魂、有个性有品位、有魅力有活力的“强富美高”新润州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首批新兴城市,是文化产业“爆发式”成长的典型。在文化资源短缺、文化底蕴不足、文化人才稀缺的情况下,深圳文化产业却迅速崛起,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功探索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发展模式,被外界誉为“创造了文化发展的深圳奇迹”。
1.增速快。近10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一直强劲增长,年均速度近25%,高于同期GDP增速近一倍;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49.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0%。2017年在德国iF设计大奖中,深圳企业揽得142项,占中国企业获奖项目的36%,连续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2.结构优。从分层情况看,深圳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发展迅速、比重上升,相关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比重逐步下降。动漫游戏、文化软件、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2016年平均增速近30%,全市文化创意“百强企业”中新兴业态企业约占50%。
3.效益显著。文化产业是深圳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实现了产出和效益同步增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纳税贡献超同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在世界经济低迷环境下对深圳GDP仍能保持近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贡献巨大。
二、润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润州文化产业起步于2008年,综合分析来看,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多部门合力不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虽然成立了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但多措并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不够浓厚,成员单位参与度不高,主抓文化产业的职能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与综合经济部门(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局)尚未形成强大合力。
2.新兴文化产业不多。目前润州文化产业门类虽齐全,但从营业收入看,主要来源于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其科技含量有待提高,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信息传输、创意设计、会展商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等业态发展规模不大、项目不多。
3.大项目和文化人才储备不足。在建项目以传统项目居多,有同质化现象,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和影响力的龙头项目不多。市投资主体推进的文化项目进展缓慢,优质项目储备严重不足。文化创意和经营人才紧缺,缺少完备的文化产业孵化器,成为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担当。
深圳是一个从边陲小镇崛起的经济特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并没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和资源禀赋,但深圳抓住了发展机遇,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进。2003年,深圳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提出并确立“文化立市”的战略。
文化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是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强大动力,具有抵御外部风险、完善经济结构、确保区域经济稳增长的重要作用。润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多彩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理当以强烈的文化自觉、自信和担当,紧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为文化强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启示之二: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要有“闯”和“创”的精神。
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十大观念”的指引。“深圳十大观念”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敢为天下先”都和文化产业有关。深圳文博会创全国之先,并连续3次升格,从地方性活动成为国家级展会,再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性展会,成就了“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不是“等靠要”得来的,而是靠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努力创业得来的。
润州文化产业当前还处于从探索、起步到发展培育的初级阶段,要深层营造氛围,加强对创业创新的宣传,通过设置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的报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要深度优化环境,润州的文化人才以设计人才居多,可通过设置创意月、开发旅游纪念品、开展创意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创意活动,让文化人才感受到政府推动文化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要深入扶持原创,以制度化保障资金的鼎力扶持,在城市管理、旅游开发、社会管理中引进转化原创成果,提升社会效益。
启示之三: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
深圳作为国内较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城市,充分认识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文化+科技”的发展道路,涌现出一批以腾讯、华强文化科技等为代表的“文化+科技”企业,催生了一批新兴文化产业形态,有效延伸了文化产业链。以华侨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模式和以文化产权交易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文化+金融”模式,也都成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亮点。
润州文化产业要实现弯道超车,打造润州“文化基因”的品牌,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推进文化与实体经济的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
——要突出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将高水平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全方位融入研发设计、装备工艺、生产过程和品牌营销等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实用性和审美性,增加文化内涵和附加值。
——要突出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文化领域共性技术、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实现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
——要突出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魔幻海洋世界、镇屏山文化街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消费。
启示之四:推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培育领军式龙头企业。
深圳近年来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经济特区体制优势,围绕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发展文化骨干企业,涌现出以华强文化、华侨城、环球数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据统计,在产值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中,95%以上都曾获得科技研发资金的资助,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及项目。
润州文化产业要形成气候,必须要有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来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
——招商引资是关键。当前,深圳因为用地紧张,文化产业园区正在向外扩张。产业园已从最初只做“二房东”的1.0版、做“二房东+经纪人”的2.0版升级到向外省复制模式的3.0版,设计之都的母公司灵狮集团,已在山东、江苏、海南、广东等建设园区,正是开展招商引资的机会。
——政策扶持是保障。落实用好本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细化文化企业和文化人才的扶持政策,在原创研发、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重大文化创意活动、文化对外贸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贷款贴息、保险费资助、中小企业房租补贴等多个方面,提供政府的资金资助、补贴或奖励。
——精准服务是招牌。当好文化企业“店小二”,帮助企业对接上级部门争取扶持政策,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联合,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参加文化会展,引进龙头企业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