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丹阳市珥陵镇的东南部有个叫遮墓坊的自然村。虽然这个小村子只有70多户人家、300余人口,可80岁以上的老人却有25位,其中90岁以上的老寿星达11人。村里还有两户五世同堂的家庭,一户的男寿星99岁了,另一户的女寿星今年正好100岁,这两人还是叔嫂关系。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田野小村能有如此多的寿星,这让遮墓坊在附近的十里八乡赢得了“长寿村”的美誉。
百岁老推着99岁的小叔在散步
近日,记者在遮墓坊看到,百岁女寿星毛正娣家门口的一个遮阳棚架下,正围坐着一群老人和中年村民,大家相互交谈,阵阵欢声笑语不时飘荡开来。这里是老人的大孙子盛一新搭建的,原本用以停放车子的场所,如今俨然成了村里乡亲们纳凉休憩、暖心交流的驿站。
儿媳为老寿星毛正娣剪指甲
老太太毛正娣背不驼、腰不弯,身形稳健,如果没人讲还真看不出她已是位百岁的老寿星。她告诉记者,新旧社会两重天,老来生活无忧愁,这一切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自己生育了三儿一女,大儿子今年74岁,二儿子67岁,小儿子63岁,整个大家庭有39人,她现住在二儿子盛小芳家,玄孙女也已2岁了。盛家孝老爱亲、尊老敬老,常令村民们津津乐道,也让浓浓的天伦之乐弥漫于全村。
老寿星一家人茶余饭后的文化生活
谈起老寿星的长寿秘诀,盛家儿孙们认为,心态平和,粗茶淡饭,是老人的生活习性。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爱好劳动,是一直保持的好习惯。毛正娣每天午睡两小时,尽管已是百岁,还坚持自己做饭、洗衣,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老人的侄子侄媳盛仁贵、蒋桂英夫妻也是如此,87岁的他俩还下地种菜、种杂粮。他们说,“年纪大了还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也是一种运动,对身体和筋骨大有好处,劳动使人长寿!”
百岁寿星毛正娣(中)和一家人在赏花
“良好的村风、民风是美好乡村的基石,也是村民生活和美、家庭幸福的根基。”百岁老寿星毛正娣53岁的大孙子盛一新介绍,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文明家庭、美丽宜居村庄等创建活动,村里民风淳朴、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互敬互助,弘扬了传统孝善文化,培育了良好的文明乡风。作为一位喜好书画、篆刻的“乡土文化人”,盛一新是不仅热心乡村文化事业,还为村里浇筑水泥路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做了不少实事,发挥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得村民好评。他说:“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老年人才能安享晚年!”(栾继业 蒋须俊 王庆宁)
【短评】乡风文明铸就长寿基因
继业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让农村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作者的幸福乐园,必须把传统优良文化、中华人文精神合理导入融合,才能厚植乡风文明的文化土壤。
农民毛正娣家庭五世同堂,从她的幸福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中国人的乡村情结历久弥深。正是传统乡风文化蕴含了诸如子孝孙贤、福寿绵长等优秀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焕发乡风文明的新气象,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的各项生活需求。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之一。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小村落遮墓坊的文明和谐也折射出中华孝文化的魅力精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尊老孝亲、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等文明之风在乡村兴盛起来时,不仅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也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
心宽能增寿,德高可延年。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更多像遮墓坊这样的长寿村不断涌现,我们从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也发现:乡风文明还可以铸就长寿基因!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