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魏贤金:年历片的乐趣

©原创 2022-05-27 14:33

今日镇江讯   现在查日期,大家都会用手机翻看日历。不过对魏贤金来说,他更怀念曾经风靡全国的年历片。作为我市的一名收藏达人,老魏的藏品面广量大,特色鲜明,他还经常邀请同道好友观摩交流,记者采访时恰好遇见了这一幕。

魏贤金展示年历片

这次老魏请的是一位曾在西津渡开店的玩家,姓完,很多人都认识。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先生开了一爿小店,做起了古玩旧货生意,不过魏贤金当年还只是小魏。那时他俩就认识,小魏在完老板手上买过不少东西。后来,两人熟悉了,小魏便请完老板到家中做客,但对方一直忙,由此一耽搁,几十年倏忽而过。如今,小魏熬成了老魏,完老板的店也不开了,两人终于有了深入切磋的机会。

我们先参观老魏的宝贝,他的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放在闲置房中。这是一间三室一厅居室,120平方米,五年前记者来过一趟,当时这里像红色藏品的展厅,藏品包括毛主席像章、宣传画、奖状、摆件、雕塑等等,布置得有模有样。而如今,这里被越来越多的藏品填充,可能更像是仓库。一般来说,一个搞综合收藏的人要填满三室一厅的房子,只需要十年时间,而老魏玩收藏已若干个十年,因此才需要寻找更多的存放空间。

老魏的年历片都放车库,但不知在哪,于是翻箱倒柜一番折腾,终于找到一个旅行拉杆箱。从中可以看出年历片收藏的好处——东西小,不占地方。魏贤金从本世纪初开始集年历片,他并没有刻意追求,看到了就买,看不到也不会专门去找。如此日积月累,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只见这个中型旅行箱里塞满各种相册,相册里皆是年历片,估摸一下两三千张肯定有的,只可惜一直没有时间整理。

看到年历片,完先生也很开心,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种年历片在市场上已经不多了,应该是七八十年代最多,他开店最有数。我们可以简单地来归归类: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美术出版社纷纷发行年历片,画面大多是各地建设成就和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也有一些美术作品和植物花卉,风格简洁凝重,宣教意味十足;文革期间,年历片一般以“红”为基调,图案以语录、诗词、样板戏等为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题材逐渐丰富起来,风景名胜、工艺美术、花卉动物、古典人物、影视明星等悉数登场;九十年代以后,商业气息渐浓,带有企业广告的年历片开始出现。

对很多中年人来说,年历片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是“玻璃台板下的记忆”。那时到别人家去,谁家玻璃台板下的年历片多,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有时压得时间过久,年历片还会沾在玻璃上取不下来,现在想来依然很温馨。望着铺满了一桌子的年历片,完先生的思绪也慢慢打开了,他想起了一位年历片的收藏者,此人曾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则此人的身份特殊,当年似乎是公安系统的一位干部,但他独爱年历片,于是完先生一收到货会立马与其联络,对方则照单全收;二来在完先生的印象中,这位收藏者好像只收集年历片,且持续时间很长,因此极有可能是我市集年历片最多的人……

这便是开店者的优势,所有的收藏者他都认识,但收藏者彼此之间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照面。几十年开店下来,店家也许已经记不起卖过某样东西了,他的记忆最终被一位位收藏者的故事填满;而买家的记忆则始终被藏品占据着,他们会因为买过某件物品而始终记着店家的脸。前者是一种时间的馈赠,后者则缘于对物的执念,两者的交集会让人想起这座城市的种种过往和不老情怀。(文/图 竺捷)

编辑:何冰

178

今日镇江讯   现在查日期,大家都会用手机翻看日历。不过对魏贤金来说,他更怀念曾经风靡全国的年历片。作为我市的一名收藏达人,老魏的藏品面广量大,特色鲜明,他还经常邀请同道好友观摩交流,记者采访时恰好遇见了这一幕。

魏贤金展示年历片

这次老魏请的是一位曾在西津渡开店的玩家,姓完,很多人都认识。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先生开了一爿小店,做起了古玩旧货生意,不过魏贤金当年还只是小魏。那时他俩就认识,小魏在完老板手上买过不少东西。后来,两人熟悉了,小魏便请完老板到家中做客,但对方一直忙,由此一耽搁,几十年倏忽而过。如今,小魏熬成了老魏,完老板的店也不开了,两人终于有了深入切磋的机会。

我们先参观老魏的宝贝,他的藏品有很大一部分放在闲置房中。这是一间三室一厅居室,120平方米,五年前记者来过一趟,当时这里像红色藏品的展厅,藏品包括毛主席像章、宣传画、奖状、摆件、雕塑等等,布置得有模有样。而如今,这里被越来越多的藏品填充,可能更像是仓库。一般来说,一个搞综合收藏的人要填满三室一厅的房子,只需要十年时间,而老魏玩收藏已若干个十年,因此才需要寻找更多的存放空间。

老魏的年历片都放车库,但不知在哪,于是翻箱倒柜一番折腾,终于找到一个旅行拉杆箱。从中可以看出年历片收藏的好处——东西小,不占地方。魏贤金从本世纪初开始集年历片,他并没有刻意追求,看到了就买,看不到也不会专门去找。如此日积月累,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只见这个中型旅行箱里塞满各种相册,相册里皆是年历片,估摸一下两三千张肯定有的,只可惜一直没有时间整理。

看到年历片,完先生也很开心,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这种年历片在市场上已经不多了,应该是七八十年代最多,他开店最有数。我们可以简单地来归归类: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美术出版社纷纷发行年历片,画面大多是各地建设成就和各行各业英雄模范,也有一些美术作品和植物花卉,风格简洁凝重,宣教意味十足;文革期间,年历片一般以“红”为基调,图案以语录、诗词、样板戏等为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题材逐渐丰富起来,风景名胜、工艺美术、花卉动物、古典人物、影视明星等悉数登场;九十年代以后,商业气息渐浓,带有企业广告的年历片开始出现。

对很多中年人来说,年历片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是“玻璃台板下的记忆”。那时到别人家去,谁家玻璃台板下的年历片多,是一件特有面子的事。有时压得时间过久,年历片还会沾在玻璃上取不下来,现在想来依然很温馨。望着铺满了一桌子的年历片,完先生的思绪也慢慢打开了,他想起了一位年历片的收藏者,此人曾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则此人的身份特殊,当年似乎是公安系统的一位干部,但他独爱年历片,于是完先生一收到货会立马与其联络,对方则照单全收;二来在完先生的印象中,这位收藏者好像只收集年历片,且持续时间很长,因此极有可能是我市集年历片最多的人……

这便是开店者的优势,所有的收藏者他都认识,但收藏者彼此之间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照面。几十年开店下来,店家也许已经记不起卖过某样东西了,他的记忆最终被一位位收藏者的故事填满;而买家的记忆则始终被藏品占据着,他们会因为买过某件物品而始终记着店家的脸。前者是一种时间的馈赠,后者则缘于对物的执念,两者的交集会让人想起这座城市的种种过往和不老情怀。(文/图 竺捷)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