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丹阳是一座以实体经济见长的智造名城,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资源禀赋。享誉世界的眼镜产业是丹阳久负盛名的产业名片之一,历史悠久的齐梁文化则是丹阳得天独厚的文化名片之一。为擦亮这两张名片,完成产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丹阳财政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现丹阳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千年历史,弘扬齐梁文化。丹阳是南朝齐、梁两代帝王的故里,齐梁帝王死后大多归葬丹阳。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遗存至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与北魏时期的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艺术价值相等。为促进文物的合理利用,2021年以来,丹阳财政拨付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考古调查、规划编制经费1062万元,积极支持以亚洲最大的石刻文化游园—丹阳天地石刻园为基础,打造“齐梁文化博物馆”“齐梁石刻魔幻之旅”“齐梁文化戏剧节”三大板块为重心的“丹阳齐梁文化博览园”,赋予丹阳齐梁文化文创产业和文旅项目新的生命力。
利用产业优势,开发工业旅游。丹阳产业特色鲜明,“眼镜之乡”“工具之乡”“灯具之乡”的声名享誉中外。随着“眼镜风尚小镇”项目的建设,“配镜游”作为支点,正在撬动整个丹阳工业旅游版块。近年来,丹阳财政安排文化旅游产业引导资金1787万元和旅游宣传经费1129万元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重点支持“一镇一品”游览线路的开发和旅游形象的推广,促进产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去万新光学目睹每个镜片的生产流程,在丹阳酒厂体验丹阳黄酒的独特酿造技艺,到鱼跃制造基地体验花园式现代科技工厂,进家纺企业见证现代科技纺织……让游客走进来,把品牌带出去,实现“旅游+体验+购物”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丹阳也是一座传承着红色基因的革命之城,1925年镇江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丹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丹阳涌现出一大批传承红色基因的先进人物、优秀党员,有“人民的好记者”许杏虎,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张雅琴,还有“中国碳纤维世业开拓者”钱云宝,“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汤龙保,这些当代丹阳的典范人物,用毕生心血缔造着新时代的红色传奇。为加大对红色资源宣传、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近年来,丹阳财政积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统筹拨付经费2550万元,支持文化场馆展览陈列、革命文物维修保护,推动丹阳革命陈列馆、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入选“江苏省党史教育基地”。同时,积极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助推开辟“到总前委旧址学悟红色记忆,到恒神、万新感受科技魅力,到金桥村看农家新貌,到杏虎村休闲采摘”红色主题教育一日游精品线路,盘活红色资源,播撒红色“种子”,推动丹阳红色旅游发展开创新局面。(通讯员 郑润洪 肖彩芳 全媒体记者 佘记其)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