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9032米!创世界纪录!

2022-05-15 13:09 新华社  

5月15日凌晨1时许,“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4时40分,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浮空艇在发放场地准备升空(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据介绍,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长55米、高19米,体积达9060立方米,利用浮升气体的浮力升空,通过地面锚泊设备系缆控制升空和驻空。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综合科考团队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64名科考队员组成,他们将搭载科学观测仪器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发放升空,开展高空大气环境综合观测。

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左二)查看观测仪器数据(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浮空艇搭载的科学仪器以三维视角,对西风携带的水汽含量和海拔9000米高空以上的大气组分垂直变化和传输过程进行观测。”“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综合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高晶说。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地面控制软件显示,浮空艇达到海拔9032米(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科考队员们克服了高寒缺氧,昼夜连续观测,当浮空艇升空高度超过海拔9000米时,科考队员们高呼:“我们成功了!”此时,高原还沉浸在黎明前的寂静中。

浮空艇创造纪录后,科考队员开香槟庆祝(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将用于研究、追踪区域水循环,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向记者介绍,浮空艇观测将为揭示“亚洲水塔”水的来源,提供关键科学数据,也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生态—人类活动链式变化应对策略的提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来源:新华社

编辑:何冰

195

5月15日凌晨1时许,“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4时40分,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浮空艇在发放场地准备升空(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据介绍,执行此次观测任务所使用的浮空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留浮空器,长55米、高19米,体积达9060立方米,利用浮升气体的浮力升空,通过地面锚泊设备系缆控制升空和驻空。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综合科考团队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64名科考队员组成,他们将搭载科学观测仪器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发放升空,开展高空大气环境综合观测。

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左二)查看观测仪器数据(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浮空艇搭载的科学仪器以三维视角,对西风携带的水汽含量和海拔9000米高空以上的大气组分垂直变化和传输过程进行观测。”“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浮空艇综合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高晶说。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地面控制软件显示,浮空艇达到海拔9032米(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田金文 摄

科考队员们克服了高寒缺氧,昼夜连续观测,当浮空艇升空高度超过海拔9000米时,科考队员们高呼:“我们成功了!”此时,高原还沉浸在黎明前的寂静中。

浮空艇创造纪录后,科考队员开香槟庆祝(5月15日 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浮空艇在高空采集的科学数据,将用于研究、追踪区域水循环,监测地面和空中大气水汽和组分的变化。中科院院士、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队长姚檀栋向记者介绍,浮空艇观测将为揭示“亚洲水塔”水的来源,提供关键科学数据,也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生态—人类活动链式变化应对策略的提出,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来源:新华社

编辑:何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