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许杏虎等三烈士牺牲23周年,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2022-05-07 10:01 今日镇江综合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这个并不遥远的时间点,是许多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

23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深夜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一时间,举国悲愤。

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外交部: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 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遇难、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受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北约这一野蛮暴行,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赵立坚指出,北约自称是防御性组织,事实上却多次违背国际法,肆意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破坏世界和地区和平,导致大量无辜平民丧生和流离失所。北约一味追求“绝对安全”,冷战后连续五轮东扩,这不仅没有让欧洲更加安全,反而埋下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种子,导致欧洲大陆重燃战火。赵立坚强调:“冷战早已结束,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理应审时度势,作出必要调整,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在欧洲甚至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制造紧张局势。美北约应该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点实事。”


旧闻再览



当年事件发生后,《镇江日报》大篇幅关注报道

回眸3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邵云环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参编部工作,1990年9月和1999年3月两度赴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被毁,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时年48岁。


许杏虎


1968年3月26日出生于镇江丹阳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专攻塞尔维亚语。毕业后分配在光明日报国际部任编辑,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

1999年3月24日,北约轰炸开始,从这天起,许杏虎全天候处于紧急状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发回照片37幅,新闻报道、分析、战地日记等90余篇,约64000余字,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反响广泛。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许杏虎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

从 1999 年 4 月 5 日起,主要由许杏虎撰写,其中部分内容由朱颖撰写的长达三万多字的43则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在《光明日报》连续刊出。这组战地日记以其新颖的角度和真实感人的内容成为《光明日报》当时有关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特色栏目。

许杏虎烈士牺牲后,被授予“人民的好记者”称号,1999年12月被南联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朱颖


1971年11月2日出生,北京人。1992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艺术工程系。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其作品曾获北京广告协会“昆仑杯”优秀奖。1998年与许杏虎结婚,婚后不久便随许杏虎赴贝尔格莱德工作。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被弹片击中,以身殉职。


革命烈士精神永传续

为了铭记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许杏虎、朱颖烈士,2001年,丹阳市委、市政府将许杏虎的故乡高甸村以及周边的五龙村、北陵村、丰洛村4村合一,改名为杏虎村。

杏虎村路边,一幢简朴的红砖小楼意义不凡。这里是许杏虎烈士的故居。故居西侧是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占地6000 平方米。这里长眠着烈士夫妇,展示着反映两位烈士生平的图片、遗物等300多件,记载着烈士成长的足迹、战斗的身影。


2005 年,丹阳市委将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列入“红色之旅”传统教育指定参观点。2021年,入选“镇江党史研学精品线路”,被绘入镇江红色地图。


杏虎村:英雄故里 乡村蝶变

丹阳市杏虎村,在市民心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而与其相关联的一种水果,同样在镇江乃至周边省份颇有名气,那就是“杏虎村”水蜜桃。

将指针回拨至2000年,出现在这里的却是一片荒弃的桑树园。那时候桑叶收购市场逐渐萧条,村里的大片桑树田无人问津。如何利用这些田块发展,我也有些犯难。”时任杏虎村党委书记的许德胜每每回忆起这一段时光,总有些唏嘘。幸好,难题并未困扰他太久,就被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亚夫解决了。

在赵亚夫的“护送”下,“杏虎村”水蜜桃从无到有,织出村民的致富希望;从有到优,“无公害食品”、绿色产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的相继认证,走出了紧贴高品质烙印的杏虎步伐。

如今的杏虎村,拥有水蜜桃1500亩、黄桃500亩、蓝莓500亩,猕猴桃、草莓、葡萄、梨、茶叶等其他农产品690亩,亩产净利润在5000元以上,果农户均增收3万余元;现有万新西郊蓝莓庄园、隆芳生态园等10余家观光休闲农庄,能够全方位、全天候提供农家乐餐饮、鲜果采摘、休闲垂钓、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唯有接续奋斗 方能致敬英雄

那晚的爆炸声、呼喊声犹在耳畔。许杏虎、朱颖两位年轻人的生命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黑夜,在远离故土千里的贝尔格莱德,给他们的亲人及国人带来了无比深刻的创痛。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许杏虎不辱使命,为正义呼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曾写下一本《战地日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战地记者必须上前线,在战地报道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如何学习烈士的精神?如何把义愤、悼念之情和爱国热情,凝聚到发展建设上,告慰烈士的英灵?杏虎的家乡人民给出答案 — —唯有接续奋斗方能致敬英雄 。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中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必须要有牺牲奉献、担当作为。在红色领航下,烈士故乡的人民把对英雄精神的敬仰与怀念化为奋斗动力,用勤劳的双手续写着乡村振兴故事。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今日镇江

编辑:朱晶晶


175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这个并不遥远的时间点,是许多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伤痛。

23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深夜悍然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一时间,举国悲愤。

中国民众群情激愤,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


外交部: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 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遇难、20多名中国外交人员受伤。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北约这一野蛮暴行,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赵立坚指出,北约自称是防御性组织,事实上却多次违背国际法,肆意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破坏世界和地区和平,导致大量无辜平民丧生和流离失所。北约一味追求“绝对安全”,冷战后连续五轮东扩,这不仅没有让欧洲更加安全,反而埋下了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的种子,导致欧洲大陆重燃战火。赵立坚强调:“冷战早已结束,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理应审时度势,作出必要调整,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停止在欧洲甚至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制造紧张局势。美北约应该以实际行动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做点实事。”


旧闻再览



当年事件发生后,《镇江日报》大篇幅关注报道

回眸3位烈士的生平事迹

邵云环


邵云环,1951年6月1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2月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参编部工作,1990年9月和1999年3月两度赴贝尔格莱德分社任记者。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馆舍严重被毁,正在伏案工作的邵云环不幸以身殉职,时年48岁。


许杏虎


1968年3月26日出生于镇江丹阳市,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专攻塞尔维亚语。毕业后分配在光明日报国际部任编辑,1998年7月起任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

1999年3月24日,北约轰炸开始,从这天起,许杏虎全天候处于紧急状态,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共发回照片37幅,新闻报道、分析、战地日记等90余篇,约64000余字,其中《多瑙河别为我哭泣》《不屈的歌声》《住手!北约》等文章反响广泛。在北约轰炸南联盟之前数天,许杏虎发回了《离轰炸还有多远》一文,是我国新闻媒体中对科索沃局势作出准确判断的报道。

从 1999 年 4 月 5 日起,主要由许杏虎撰写,其中部分内容由朱颖撰写的长达三万多字的43则战地日记《亲历炮火》在《光明日报》连续刊出。这组战地日记以其新颖的角度和真实感人的内容成为《光明日报》当时有关北约轰炸南联盟报道的特色栏目。

许杏虎烈士牺牲后,被授予“人民的好记者”称号,1999年12月被南联盟授予“南斯拉夫之星”勋章。


朱颖


1971年11月2日出生,北京人。1992年7月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工业艺术工程系。1994年1月调入光明日报广告部工作,任美术编辑,其作品曾获北京广告协会“昆仑杯”优秀奖。1998年与许杏虎结婚,婚后不久便随许杏虎赴贝尔格莱德工作。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凌晨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导弹袭击中不幸被弹片击中,以身殉职。


革命烈士精神永传续

为了铭记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为了纪念许杏虎、朱颖烈士,2001年,丹阳市委、市政府将许杏虎的故乡高甸村以及周边的五龙村、北陵村、丰洛村4村合一,改名为杏虎村。

杏虎村路边,一幢简朴的红砖小楼意义不凡。这里是许杏虎烈士的故居。故居西侧是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占地6000 平方米。这里长眠着烈士夫妇,展示着反映两位烈士生平的图片、遗物等300多件,记载着烈士成长的足迹、战斗的身影。


2005 年,丹阳市委将许杏虎、朱颖烈士纪念馆列入“红色之旅”传统教育指定参观点。2021年,入选“镇江党史研学精品线路”,被绘入镇江红色地图。


杏虎村:英雄故里 乡村蝶变

丹阳市杏虎村,在市民心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而与其相关联的一种水果,同样在镇江乃至周边省份颇有名气,那就是“杏虎村”水蜜桃。

将指针回拨至2000年,出现在这里的却是一片荒弃的桑树园。那时候桑叶收购市场逐渐萧条,村里的大片桑树田无人问津。如何利用这些田块发展,我也有些犯难。”时任杏虎村党委书记的许德胜每每回忆起这一段时光,总有些唏嘘。幸好,难题并未困扰他太久,就被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亚夫解决了。

在赵亚夫的“护送”下,“杏虎村”水蜜桃从无到有,织出村民的致富希望;从有到优,“无公害食品”、绿色产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a级”的相继认证,走出了紧贴高品质烙印的杏虎步伐。

如今的杏虎村,拥有水蜜桃1500亩、黄桃500亩、蓝莓500亩,猕猴桃、草莓、葡萄、梨、茶叶等其他农产品690亩,亩产净利润在5000元以上,果农户均增收3万余元;现有万新西郊蓝莓庄园、隆芳生态园等10余家观光休闲农庄,能够全方位、全天候提供农家乐餐饮、鲜果采摘、休闲垂钓、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


唯有接续奋斗 方能致敬英雄

那晚的爆炸声、呼喊声犹在耳畔。许杏虎、朱颖两位年轻人的生命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个黑夜,在远离故土千里的贝尔格莱德,给他们的亲人及国人带来了无比深刻的创痛。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许杏虎不辱使命,为正义呼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曾写下一本《战地日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战地记者必须上前线,在战地报道是我的荣誉,更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如何学习烈士的精神?如何把义愤、悼念之情和爱国热情,凝聚到发展建设上,告慰烈士的英灵?杏虎的家乡人民给出答案 — —唯有接续奋斗方能致敬英雄 。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再是那个中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必须要有牺牲奉献、担当作为。在红色领航下,烈士故乡的人民把对英雄精神的敬仰与怀念化为奋斗动力,用勤劳的双手续写着乡村振兴故事。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镇江日报、京江晚报、今日镇江

编辑:朱晶晶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