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一消息立刻引发网友热议,社会公众纷纷点赞的背后,是对劳动的尊重,是对孩子的寄望,是对勤劳善良这一传统美德代代传承的期许。
劳动最光荣!如今再也不能是喊喊口号了。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包括:煮饭炖汤、收纳整理、种植养殖、修理家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给孩子们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循序渐进、磨炼意志,逐渐培养其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劳动是每个人的生存必须,也是每个人的成长必须。劳动教育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不可或缺。事实上,孩子们不仅可以从劳动中收获成果,还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对于身心来说也是一种放松。此项教育政策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即获得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就是最好的验证。要知道,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生活困难症”。很多孩子从小在家里被父母,祖辈亲人娇惯着,到了进校园读书时,又奔波于各种辅导班、沉浸在课本题海里,很多到了大学校园甚至是走向社会工作的年轻人,都不会洗衣做饭,种植养畜、维修家电更是没有碰过,日常生活离开了父母家人,往往就是一团乱麻。而劳动课的设立,正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生活技能,不仅能让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一种劳动式的放松,而且能从小培养劳动精神,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知行合一才是最好的教育。
也有一些人会担心:劳动课程会不会变成“家长的负担”?越俎代庖,显然应杜绝。所以,也期待家长们都能积极配合学校,鼓励孩子参与到课程实践中去,让劳动教育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爱上劳动。
实际上,家庭也是每个孩子劳动教育的“课堂”。有些劳动项目在学校是难以实践完成的,比如煮食做饭、家庭清洁、种植养殖等等,就需要家长来配合学校,辅导孩子完成。当然,如果学校布置家长拍照片、发视频,各种剪辑、打卡、晒作品,这些“附加条件”确实很可能变成家长们的劳动课,所以也希望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劳动课”这件好事做好,切不可流于形式。
勤劳善良的基因,世代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当回到全面的、本原的劳动观上,让全社会都深刻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打心眼里认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期待新时代的孩子们在实现“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懂劳动”,从小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真正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谛。
(张妍妍)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辑: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