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当年的这家“网红店”,也到了向我们告别的时候……再见,开通

2018-04-01 19:14

3月19日,镇江中山东路新华书店迁址漫书城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 近日,一则流传于朋友圈“镇江最小的社科书店——开通书店即将歇业”的信息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书友们的关注。被许多网友和市民们公认为镇江最好的民营书店,陪伴镇江读书人22年的开通书店,近日将彻底告别市民,关门歇业。

坚守22年从没有亏本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位于山门口街的开通书店,此时黑色书架上的书籍已经所剩无几,门口打着所有书籍5-7折的广告。前来看书淘书的市民虽然不多,却源源不断。

对于开通书店的歇业,不少网友都认为是受互联网的影响,是由于“情怀不敌现实”。不过,交谈中书店老板王承庆说,尽管互联网对书店冲击很大,“但书店决定歇业,跟亏本无关。我们开通书店22年来没有发大财,可也从未有过一年是亏本的。”决定歇业,主要是因为他们夫妇已过了该退休的年龄,多年来受书店所困,现在想休息休息,享受一番退休后的生活。

1996年,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在健康路38号楼下悄然开张,店内十分朴素,几个靠墙摆放的书架,一张收银桌,还有一位总是坐在桌前捧书阅读的老板。开业不久,开通书店即因出售的书籍品味好,种类多而得到镇江书友们的追捧。市民裴伟说:“镇江的读书人,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开通书店的。”

因为喜欢书,爱读书,当年40岁出头的王承庆开了这家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的书店。为了能更好地卖书,服务顾客,他说:“开书店逼着我要不断地学习。”对自己店时的每一本书他都如数家珍,大脑里像装了一个数据库,随便问一本书,他都能说出年代、作者、出版社,并随手在架子上找出来。

堪称十年前的“网红店”

开通书店开业最初在健康路38号,十年前迁址在仁章路部队北大门东侧,后迁至现址。迁至现址后,门面原来是双开间,几年前缩小至现在的单开间。三易其址,追随的老客依然如故。

毫不夸张地说,开通书店堪称是当年的“网红店”。老板娘叶女士回忆道:“最辉煌的是十年前从仁章路上搬家至水陆寺巷口的时候。”彼时的开通书店,店虽然不大,可不管多难找的书都能在这里找到,再加上常年都有打八折的优惠,有价格优势,生意红火得不得了。特别是每周四晚上,王承庆进书回来,不少铁杆书迷都前来选书。

市民华允庆记得,“市面上找不到的书,难买的书,只要找到开通书店,哪怕店里暂时没有,老板总是能及时帮忙调配到。”王承庆也因此成为许多读书人的朋友。

为获取畅销书籍的信息,王承庆当时一共订了12份各种报纸。“平时除了注意观察哪些书是读者最喜欢的,如果一本书有两位以上的顾客来咨询过,我们就会特别关注。”多年来,开通一直坚守不卖中小学教辅书,不卖盗版书,诚信经营。市民薛龙和认为,开通书店非常关注对镇江地方文化的传播,他最初关注开通就是因为曾在该店里购买到《至顺地方志》等地方文史资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书店逐渐冷清,对此,王承庆很清醒,从开始不能接受互联网,到能坦然接受,他的观念也一直在转变。“时代在进步,阅读的方式和习惯自然会不断地改变。”

难以割舍的阅读体验

22年来,王承庆以书为友,结交了许多爱书的朋友。对书友们多年来对书店的支持,他一再表示十分感谢和不舍。书店歇业,他本来并不想广而告知,只是私下悄悄地告诉了几位老书友,“本想悄然落幕,毕竟歇业不是开业,不想引起关注。”没想到此事被朋友发到朋友圈,关注的热心市民非常多,更多的网友对在开通书店经历的阅读体验表示依依不舍。

“世风变了,实体书店艰难维持这么多年,实属不易。惜别!惜别!”

“我曾多次去开通书店买书,还是书店的会员。开通书店有自己的特色。对开通书店歇业深感遗憾! ”

“可惜了!现在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真正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迟早的事。 ”

“我曾得朋友介绍去过几次,书店品味确实不错,只因近年公务压身,逛书店品墨香已成奢望,但愿开通的文脉之路在名城镇江永不堵塞。”

“文化繁荣,理应从全民阅读开始。”

“还是更喜欢读纸质的书籍,有的文字是要慢慢品味的。“

“电子书永远代替不了有着墨香的书籍。”(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陈路

43

3月19日,镇江中山东路新华书店迁址漫书城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 近日,一则流传于朋友圈“镇江最小的社科书店——开通书店即将歇业”的信息同样吸引了众多市民书友们的关注。被许多网友和市民们公认为镇江最好的民营书店,陪伴镇江读书人22年的开通书店,近日将彻底告别市民,关门歇业。

坚守22年从没有亏本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位于山门口街的开通书店,此时黑色书架上的书籍已经所剩无几,门口打着所有书籍5-7折的广告。前来看书淘书的市民虽然不多,却源源不断。

对于开通书店的歇业,不少网友都认为是受互联网的影响,是由于“情怀不敌现实”。不过,交谈中书店老板王承庆说,尽管互联网对书店冲击很大,“但书店决定歇业,跟亏本无关。我们开通书店22年来没有发大财,可也从未有过一年是亏本的。”决定歇业,主要是因为他们夫妇已过了该退休的年龄,多年来受书店所困,现在想休息休息,享受一番退休后的生活。

1996年,一家不起眼的书店在健康路38号楼下悄然开张,店内十分朴素,几个靠墙摆放的书架,一张收银桌,还有一位总是坐在桌前捧书阅读的老板。开业不久,开通书店即因出售的书籍品味好,种类多而得到镇江书友们的追捧。市民裴伟说:“镇江的读书人,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几乎没有不知道开通书店的。”

因为喜欢书,爱读书,当年40岁出头的王承庆开了这家经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的书店。为了能更好地卖书,服务顾客,他说:“开书店逼着我要不断地学习。”对自己店时的每一本书他都如数家珍,大脑里像装了一个数据库,随便问一本书,他都能说出年代、作者、出版社,并随手在架子上找出来。

堪称十年前的“网红店”

开通书店开业最初在健康路38号,十年前迁址在仁章路部队北大门东侧,后迁至现址。迁至现址后,门面原来是双开间,几年前缩小至现在的单开间。三易其址,追随的老客依然如故。

毫不夸张地说,开通书店堪称是当年的“网红店”。老板娘叶女士回忆道:“最辉煌的是十年前从仁章路上搬家至水陆寺巷口的时候。”彼时的开通书店,店虽然不大,可不管多难找的书都能在这里找到,再加上常年都有打八折的优惠,有价格优势,生意红火得不得了。特别是每周四晚上,王承庆进书回来,不少铁杆书迷都前来选书。

市民华允庆记得,“市面上找不到的书,难买的书,只要找到开通书店,哪怕店里暂时没有,老板总是能及时帮忙调配到。”王承庆也因此成为许多读书人的朋友。

为获取畅销书籍的信息,王承庆当时一共订了12份各种报纸。“平时除了注意观察哪些书是读者最喜欢的,如果一本书有两位以上的顾客来咨询过,我们就会特别关注。”多年来,开通一直坚守不卖中小学教辅书,不卖盗版书,诚信经营。市民薛龙和认为,开通书店非常关注对镇江地方文化的传播,他最初关注开通就是因为曾在该店里购买到《至顺地方志》等地方文史资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书店逐渐冷清,对此,王承庆很清醒,从开始不能接受互联网,到能坦然接受,他的观念也一直在转变。“时代在进步,阅读的方式和习惯自然会不断地改变。”

难以割舍的阅读体验

22年来,王承庆以书为友,结交了许多爱书的朋友。对书友们多年来对书店的支持,他一再表示十分感谢和不舍。书店歇业,他本来并不想广而告知,只是私下悄悄地告诉了几位老书友,“本想悄然落幕,毕竟歇业不是开业,不想引起关注。”没想到此事被朋友发到朋友圈,关注的热心市民非常多,更多的网友对在开通书店经历的阅读体验表示依依不舍。

“世风变了,实体书店艰难维持这么多年,实属不易。惜别!惜别!”

“我曾多次去开通书店买书,还是书店的会员。开通书店有自己的特色。对开通书店歇业深感遗憾! ”

“可惜了!现在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真正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迟早的事。 ”

“我曾得朋友介绍去过几次,书店品味确实不错,只因近年公务压身,逛书店品墨香已成奢望,但愿开通的文脉之路在名城镇江永不堵塞。”

“文化繁荣,理应从全民阅读开始。”

“还是更喜欢读纸质的书籍,有的文字是要慢慢品味的。“

“电子书永远代替不了有着墨香的书籍。”(全媒体记者 马彦如)

编辑:陈路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