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栾立敏:“三甲”资源下沉打造出基层“全国百强”

2022-05-02 22:33 镇江日报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的医疗收入达到4452万元,而相隔十年前,这项数据仅为百余万元。

十年跨度不算过于漫长,但黎明中心作为一家医疗机构的存在历史差不多就这么长。从2012年3月2日挂牌成立时就担任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栾立敏,对该中心的发展脉络与各方面发展成就烂熟于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回眸十年之路,栾立敏念念不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鼎力相助。

与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窘境一样,成立伊始的黎明中心也是门庭冷落,一天的门诊量仅为五六十号,住院病人量长期为零,床位空成摆设,其100多万元的医疗收入是按年度计,如果细分到每个月,“有时一个月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

苦苦独撑一年多时间后,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主旨之一、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为抓手的深化医改,让黎明中心迎来发展转机。2012年12月1日,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签约成为“医联体”。顾名思义,一个“联”字意味着这家基层医疗机构再也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就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建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和“康复联合病房”的两大举措下,一院长期在黎明中心派驻医生专家团队,与中心的全科医生共同坐诊、共同查房,共同对付疑难病症,这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在百姓中的信赖度,从而把“首诊”牢牢吸聚在基层。最初,一院在黎明中心也常驻护理团队,经过三四年培养,“我们毕业了,他们才撤回护理团队。”如今在中心的康复联合病房里,常态都会住有七八个从一院转来的气管切开患者,包括深部吸痰、动脉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使用等相关护理,目前中心自己的护理团队已经“都能玩得转”,“这些操作,过去在基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栾立敏认为,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过于追求高端诊治技术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只有与大医院错位发展,形成互补,才能赢得生存空间,也才能在整体层面上让各种资源发挥效益最大化,“如果说一院相当于一个大超市,我们就是便民的一个连锁小超市;他们做高精尖,我们做贴近百姓的‘油米酱醋盐’。”

双向互动的结构性安排下,一院会把没有必要继续占用大医院资源的康复期患者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管理期患者向黎明中心输送,“腾出精力做他们更需要做的事情”。近些年,黎明中心负责的慢性病患者,每年都会增加800-1000人,2021年增加了870余人,“这些病人哪里来的?就是大医院转来的!”与之同时,黎明中心则将日常接诊中发现苗头的急危重症患者,经“绿色通道”及时转往一院,2021年仅向一院卒中中心就转了13例病人。

再观照数据,与十年前相比,黎明中心除了年收入数十倍增长,跨度惊人的还包括:日门诊量由五六十人增至目前800人左右;“0”住院增至目前年床日数为23547——这表明,其70张病床使用率接近100%。栾立敏表示,“医联体”让黎明中心与一院获得双赢的背后,根本受益者是老百姓。

黎明中心的员工们如今常引以为豪地自称“我们是小康复(医院)”。只有十年发展史的“小康复”,早在5年前就捧回了“全国百强”这块金字招牌,更多殊荣还包括:刘素萍“3+X”家庭医生团队获评国家卫健委授予的“全国十佳”荣誉称号,镇江唯一,江苏仅2家。(全媒体记者 王景曙)

编辑:陈路

172

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润州区黎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的医疗收入达到4452万元,而相隔十年前,这项数据仅为百余万元。

十年跨度不算过于漫长,但黎明中心作为一家医疗机构的存在历史差不多就这么长。从2012年3月2日挂牌成立时就担任党支部书记、主任的栾立敏,对该中心的发展脉络与各方面发展成就烂熟于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回眸十年之路,栾立敏念念不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鼎力相助。

与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窘境一样,成立伊始的黎明中心也是门庭冷落,一天的门诊量仅为五六十号,住院病人量长期为零,床位空成摆设,其100多万元的医疗收入是按年度计,如果细分到每个月,“有时一个月收入只有5万元左右”。

苦苦独撑一年多时间后,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主旨之一、以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为抓手的深化医改,让黎明中心迎来发展转机。2012年12月1日,中心与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签约成为“医联体”。顾名思义,一个“联”字意味着这家基层医疗机构再也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就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建立“全(科)-专(科)”联合门诊和“康复联合病房”的两大举措下,一院长期在黎明中心派驻医生专家团队,与中心的全科医生共同坐诊、共同查房,共同对付疑难病症,这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在百姓中的信赖度,从而把“首诊”牢牢吸聚在基层。最初,一院在黎明中心也常驻护理团队,经过三四年培养,“我们毕业了,他们才撤回护理团队。”如今在中心的康复联合病房里,常态都会住有七八个从一院转来的气管切开患者,包括深部吸痰、动脉血气分析、无创呼吸机使用等相关护理,目前中心自己的护理团队已经“都能玩得转”,“这些操作,过去在基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栾立敏认为,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过于追求高端诊治技术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只有与大医院错位发展,形成互补,才能赢得生存空间,也才能在整体层面上让各种资源发挥效益最大化,“如果说一院相当于一个大超市,我们就是便民的一个连锁小超市;他们做高精尖,我们做贴近百姓的‘油米酱醋盐’。”

双向互动的结构性安排下,一院会把没有必要继续占用大医院资源的康复期患者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管理期患者向黎明中心输送,“腾出精力做他们更需要做的事情”。近些年,黎明中心负责的慢性病患者,每年都会增加800-1000人,2021年增加了870余人,“这些病人哪里来的?就是大医院转来的!”与之同时,黎明中心则将日常接诊中发现苗头的急危重症患者,经“绿色通道”及时转往一院,2021年仅向一院卒中中心就转了13例病人。

再观照数据,与十年前相比,黎明中心除了年收入数十倍增长,跨度惊人的还包括:日门诊量由五六十人增至目前800人左右;“0”住院增至目前年床日数为23547——这表明,其70张病床使用率接近100%。栾立敏表示,“医联体”让黎明中心与一院获得双赢的背后,根本受益者是老百姓。

黎明中心的员工们如今常引以为豪地自称“我们是小康复(医院)”。只有十年发展史的“小康复”,早在5年前就捧回了“全国百强”这块金字招牌,更多殊荣还包括:刘素萍“3+X”家庭医生团队获评国家卫健委授予的“全国十佳”荣誉称号,镇江唯一,江苏仅2家。(全媒体记者 王景曙)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