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报道,基层治理需求之下,村干部“专职化”“行政化”改革持续推进。半月谈记者近期走访多地基层,发现村级组织治理效能低下的问题普遍得到缓解,但部分村干部心态出现变化,不自觉戴上“官帽子”,情感和利益联结“上下摇摆”,给保障基层治理效能带来风险。
农村的基层干部,工作确实辛苦,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任劳任怨,建功立业。相信多数乡亲,对他们是信任的,也是尊重的。
但是,也总有些人,觉得当了村干,便是村里的“人上人”了,好歹也是个“官”,何况这“官”还有着“上升空间”,未曾封顶嘛。正像《半月谈》报道中所说:“一些村干部有官瘾,对了解民情、处理矛盾不感兴趣,如果是和上面领导去沟通就很积极,但要他扎扎实实干一个项目,他又不愿意了。”虽然身在最基层,可是眼睛却盯着上头,把村干部岗位当成进入体制的“跳板”。村干部“向上流动”的意愿强,村里留不住人的现象不减反增。若长此以往,这样的“村官”难免会脱离群众,尽管人在乡村,却也会滋生出一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作风来,而与广大村民们心想不到一处,力使不到一块,即便人坐在一起,也会是貌合神离,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成为知心朋友。
报道说,有“村民认为,一些村干部有‘官本位’思想,觉得自己掌握权力,‘一事一议’等制度没有彻底落实,村里事务基本由村两委说了算,一些村干部擅作主张损害村民利益。”无论如何,乡村干部不能有“占山为王,划地称霸”的封建意识和江湖习气,而要立下引导乡亲们奔上致富路、带领村民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富裕更文明的大志向,戒掉“官瘾”,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扎根于农民群众中,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有道是:
官瘾缠上村干部,向往城镇厌乡土;不为群众洒汗水,只望高升展鸿途。
报道最后说,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才能办百家事。基层机构要回归到做深做实群众工作的路子上来,在激发干部创业积极性、满足群众诉求和解决治理任务中寻求平衡,充分调动基层活力,培育基层干部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吴之如·文并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编辑:何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