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平民英雄的文本记录——《77人的“78天”》作品研讨会侧记

2022-04-21 20:01

今日镇江讯 镇江是一座英雄之城、大爱之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这场抗疫的全国战局中,经上级调遣,镇江参与向湖北武汉、黄石两地共派赴了9个批次、77名援鄂医疗队员,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12日,队员们在当地接续奋战了78天时间,一直挺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展现了“镇江精神”和“镇江担当”。

镇江日报高级记者王景曙一直参与了对接镇江援鄂医疗队的报道工作,在此期间他本人共写了23篇报道、大约3万5千字。

随后,历时大半年,以面对面、材料往来、微信及电话等多种方式,他对77名镇江援鄂医疗队员进行了全覆盖遍访,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77人的“78天”》这本书。

4月17日,《77人的“78天”》作品研讨会在镇江新区召开,研讨会上,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等嘉宾和我市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数十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研讨,发表了对这本书的看法。作者王景曙介绍了创作的过程,“77人”中的两位人物代表赵燕燕和汤倩也到场分享了她们的援鄂故事。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77人的“78天”》,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也得到了被写的白衣战士们的肯定,这部作品真正写出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是“散装江苏”的镇江故事,从一个点写出了我们中国的抗疫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这本书写出了这些普通医务工作者,在非常情境里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力量,可以称得上一部人民史诗。

范红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这部作品浓缩了镇江援鄂医疗队员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类的战场上最真实最动人的场景、故事和形象,每个故事都能让读者身临其境,重回现场;采访非常扎实,深入挖掘了受访者的内心,作品中的细节极具感染力,可读性非常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聚焦抗疫一线的中国医护,展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是一本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经典颂歌。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众中抗疫作品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作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素养,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选择有文学表现价值的细节,并且将其有效地表现出来。作者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立足于细微处,深入到人心里,生动的细节将抗疫叙事的宏大和情感记录的精微巧妙结合在一起,悬念细节,张驰有度,阅读的过程有很强的代入感。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场景都有生动可感的温度。这部作品定位于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作为武汉抗疫的见证,这部作品将载入镇江的文化史册。

王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运营中心经理、本书责编):《77人的“78天”》是一部真实感人的作品,让读者看到了疫情的严重,也看到了人性的伟大,我们需要这样正面的昂扬的价值观来引领读者。看到这本书,抗疫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和政策,抗疫是一个个逆行的背影,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主旋律作品,原汁原味,让读者身临其境。

王德家(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这部作品坚守了文学初心使命,展现时代精神风貌。无论从新闻的视角还是文学的角度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77位抗疫英雄,在国家有难的关键时期,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较好地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与时代相随,与时代同频,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用文学的力量温暖读者、鼓舞人民、启迪心灵。

徐红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在当前形势下,研讨这部主旋律抗疫题材文艺作品,更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一部记录抗疫历史的好作品,作者因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书中用了大量事实、场景、细节,体现了艺术水准和专业水平,是一部讲好镇江故事的精彩之作。

潘仲民(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读《77人的78天》这本书,被一种力量吸引着,被一种情怀感动着,被一种精神震撼着!全书看似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和英雄,却正是这种“似无实有”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地凸显了“77人”这一群体主角和英雄,他们是全国“大白”的缩影和代表!透过77人的感人故事,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国家力量的强大、感受到了人文文化的浸润,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信念。

赵舒(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捧读这本体量达30万字的厚重图书,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从体系布局、素材调度到节奏推进、逻辑贯穿,再到情绪把握、文字表述,都释放出的严谨态度与深厚功力。采访背后的巨大心血付出,非亲历者不足以体味其中的艰辛。读者为书中77人的精神品格与战斗故事感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镇江这座“大爱之城”的温度。

王桂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7人的“78天”》是王景曙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用数字说话,通读全书,镇江市援鄂医疗队77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78天,全书围绕这两个数字,用动人的场景,精彩的细节,详细真实地记录了镇江援鄂医护人员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医护人员抗疫的现场记录。

陈图鹏(作家):这本书非常注重“真”,以记者的严谨采访调查,呈现的历史印痕很清晰,历史的代入感强烈,反映了医护人员用奉献创造奇迹。另一方面,本书写作注重细节,用细节的堆砌实现对人物的蒙太奇式塑造,达到了家国情怀的主题呈现效果。此外,作者还注重情感的表达,人物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书中写到了生死情、离别情、姐妹情、爱情等,让人物自己说话,也展现了湖北人民的心声:“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

张坚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是一部抗疫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全国抗疫中的湖北保卫战是一场宏大叙事,注定要成为我们的国民记忆,成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王景曙是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全景式书写了镇江援鄂医疗队与疫情作战的英雄事迹。这本书是宏大背景下的生动细节,是白衣战士的情感体验,是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是湖北保卫战的现场和见证。这样的大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我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抗疫实录。平民英雄需要这样的文本记录。

裴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传承赓续的重要精神力量。本书虽然分11个部分,却清晰而不破碎,每个部分既自有面貌又相互连缀,“家国情怀”始终贯穿着创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呈现三种家国同构的叙事创作逻辑。

葛文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援鄂行动的采访报道中积累的素材,新闻作品是对历史的记录,但是比较粗线条,是面上的、零碎的,通过后期的补充采访加工,书中的人物故事得到更集中、更立体的表达。无论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都体现了作者的担当。

罗戎平(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这本书是镇江第一本抗疫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我省地级市迄今唯一的一本抗疫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突出了时势造英雄、英雄来自人民的观念,也突出了女性力量的觉醒,对女性的社会诉求表达有很大的突破。这部作品反映了人类在发生大疫时对死亡的反抗,对生命的渴望,是老百姓需要的真实呈现现实生活的作品。

王明法(诗人、学者):这是一部用电影语言来打动人的文学作品,让我想起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想起了《焦裕禄》,我觉得这部书以后也完全可以通过电影作品再来呈现。那些医护工作者克服恐惧,毅然奔赴战场,两年多过去了,回过头去再看当年的他们,仍然让我们感动。

记者短评

抗疫战士的精细写真

说到逆行的抗疫战士,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大白”的形象,而《77人的“78天”》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大白服下面的他们:他们是母亲,是父亲,也是女儿,是儿子,他们是专业人员,也是别人的妻子、丈夫,女朋友、男朋友……在这本书中,大白服下的他们从抽象的概念,呈现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是和你我一样情感丰富的人,但是他们又是特别勇敢执著的奉献者。这本书,为这些勇士,描绘出一幅色彩浓烈又细节精微的肖像。

全媒体记者 花蕾(图:盛林娟 摄 )

编辑:陈路

181

今日镇江讯 镇江是一座英雄之城、大爱之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在这场抗疫的全国战局中,经上级调遣,镇江参与向湖北武汉、黄石两地共派赴了9个批次、77名援鄂医疗队员,自2020年1月26日至2020年4月12日,队员们在当地接续奋战了78天时间,一直挺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展现了“镇江精神”和“镇江担当”。

镇江日报高级记者王景曙一直参与了对接镇江援鄂医疗队的报道工作,在此期间他本人共写了23篇报道、大约3万5千字。

随后,历时大半年,以面对面、材料往来、微信及电话等多种方式,他对77名镇江援鄂医疗队员进行了全覆盖遍访,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77人的“78天”》这本书。

4月17日,《77人的“78天”》作品研讨会在镇江新区召开,研讨会上,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季,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等嘉宾和我市专家学者及各界嘉宾数十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研讨,发表了对这本书的看法。作者王景曙介绍了创作的过程,“77人”中的两位人物代表赵燕燕和汤倩也到场分享了她们的援鄂故事。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77人的“78天”》,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肯定,也得到了被写的白衣战士们的肯定,这部作品真正写出了中国医务工作者的风采,是“散装江苏”的镇江故事,从一个点写出了我们中国的抗疫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这本书写出了这些普通医务工作者,在非常情境里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力量,可以称得上一部人民史诗。

范红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这部作品浓缩了镇江援鄂医疗队员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类的战场上最真实最动人的场景、故事和形象,每个故事都能让读者身临其境,重回现场;采访非常扎实,深入挖掘了受访者的内心,作品中的细节极具感染力,可读性非常强,以生动的人物故事聚焦抗疫一线的中国医护,展示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是一本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的经典颂歌。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在众中抗疫作品中脱颖而出,得益于作者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职业素养,从大量的新闻素材中选择有文学表现价值的细节,并且将其有效地表现出来。作者有人文关怀的精神,立足于细微处,深入到人心里,生动的细节将抗疫叙事的宏大和情感记录的精微巧妙结合在一起,悬念细节,张驰有度,阅读的过程有很强的代入感。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场景都有生动可感的温度。这部作品定位于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作为武汉抗疫的见证,这部作品将载入镇江的文化史册。

王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运营中心经理、本书责编):《77人的“78天”》是一部真实感人的作品,让读者看到了疫情的严重,也看到了人性的伟大,我们需要这样正面的昂扬的价值观来引领读者。看到这本书,抗疫不再是抽象的数字和政策,抗疫是一个个逆行的背影,是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这本书区别于一般的主旋律作品,原汁原味,让读者身临其境。

王德家(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这部作品坚守了文学初心使命,展现时代精神风貌。无论从新闻的视角还是文学的角度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77位抗疫英雄,在国家有难的关键时期,主动请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较好地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与时代相随,与时代同频,把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用文学的力量温暖读者、鼓舞人民、启迪心灵。

徐红军(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在当前形势下,研讨这部主旋律抗疫题材文艺作品,更有特别的意义。它是一部记录抗疫历史的好作品,作者因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才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书中用了大量事实、场景、细节,体现了艺术水准和专业水平,是一部讲好镇江故事的精彩之作。

潘仲民(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读《77人的78天》这本书,被一种力量吸引着,被一种情怀感动着,被一种精神震撼着!全书看似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和英雄,却正是这种“似无实有”的表现手法,更加生动地凸显了“77人”这一群体主角和英雄,他们是全国“大白”的缩影和代表!透过77人的感人故事,我们更加感受到了国家力量的强大、感受到了人文文化的浸润,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信念。

赵舒(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捧读这本体量达30万字的厚重图书,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从体系布局、素材调度到节奏推进、逻辑贯穿,再到情绪把握、文字表述,都释放出的严谨态度与深厚功力。采访背后的巨大心血付出,非亲历者不足以体味其中的艰辛。读者为书中77人的精神品格与战斗故事感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镇江这座“大爱之城”的温度。

王桂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7人的“78天”》是王景曙的第一部长篇文学作品,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真实,用数字说话,通读全书,镇江市援鄂医疗队77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战78天,全书围绕这两个数字,用动人的场景,精彩的细节,详细真实地记录了镇江援鄂医护人员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一部真实的医护人员抗疫的现场记录。

陈图鹏(作家):这本书非常注重“真”,以记者的严谨采访调查,呈现的历史印痕很清晰,历史的代入感强烈,反映了医护人员用奉献创造奇迹。另一方面,本书写作注重细节,用细节的堆砌实现对人物的蒙太奇式塑造,达到了家国情怀的主题呈现效果。此外,作者还注重情感的表达,人物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书中写到了生死情、离别情、姐妹情、爱情等,让人物自己说话,也展现了湖北人民的心声:“谢谢你们为湖北拼过命。”

张坚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是一部抗疫题材的优秀文学作品。全国抗疫中的湖北保卫战是一场宏大叙事,注定要成为我们的国民记忆,成为共和国的集体记忆。王景曙是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全景式书写了镇江援鄂医疗队与疫情作战的英雄事迹。这本书是宏大背景下的生动细节,是白衣战士的情感体验,是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是湖北保卫战的现场和见证。这样的大时代需要这样的作品,我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抗疫实录。平民英雄需要这样的文本记录。

裴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传承赓续的重要精神力量。本书虽然分11个部分,却清晰而不破碎,每个部分既自有面貌又相互连缀,“家国情怀”始终贯穿着创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呈现三种家国同构的叙事创作逻辑。

葛文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来自援鄂行动的采访报道中积累的素材,新闻作品是对历史的记录,但是比较粗线条,是面上的、零碎的,通过后期的补充采访加工,书中的人物故事得到更集中、更立体的表达。无论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还是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都体现了作者的担当。

罗戎平(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这本书是镇江第一本抗疫的纪实文学作品,也是我省地级市迄今唯一的一本抗疫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突出了时势造英雄、英雄来自人民的观念,也突出了女性力量的觉醒,对女性的社会诉求表达有很大的突破。这部作品反映了人类在发生大疫时对死亡的反抗,对生命的渴望,是老百姓需要的真实呈现现实生活的作品。

王明法(诗人、学者):这是一部用电影语言来打动人的文学作品,让我想起了《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想起了《焦裕禄》,我觉得这部书以后也完全可以通过电影作品再来呈现。那些医护工作者克服恐惧,毅然奔赴战场,两年多过去了,回过头去再看当年的他们,仍然让我们感动。

记者短评

抗疫战士的精细写真

说到逆行的抗疫战士,我们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大白”的形象,而《77人的“78天”》这本书,给我们展现了大白服下面的他们:他们是母亲,是父亲,也是女儿,是儿子,他们是专业人员,也是别人的妻子、丈夫,女朋友、男朋友……在这本书中,大白服下的他们从抽象的概念,呈现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是和你我一样情感丰富的人,但是他们又是特别勇敢执著的奉献者。这本书,为这些勇士,描绘出一幅色彩浓烈又细节精微的肖像。

全媒体记者 花蕾(图:盛林娟 摄 )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