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梅兴勇:马路边的理发师

2022-04-08 16:53

今日镇江讯  踩着电动车,带上简单的理发工具,在街头找个点,摆上一把椅子,就是一个标准的街头理发摊。梅兴勇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业者,不过他摊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就在义士路与新马路交叉口,更准确的说是在新西门桥边。

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六点,只要不刮大风下雨雪,梅兴勇都会准时守在这里,这一作息时间已经坚持了三四年。凭良心说,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为此,他还特地在旁边梧桐树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服务时间和联系电话,算是一种广而告之,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但是这样简陋的场地和设施,丝毫没有影响梅师傅的生意,在记者采访他时,几次被顾客打断。

这生意也忒好了点!不错,梅兴勇是在谋生,但也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还有件事不言而喻,就是服务价格的接地气:“理发一次5元。”这似乎是街头理发摊的统一价格,谁也没有坏过规矩。记者亲耳听到一位顾客撺掇梅师傅把价格提高点,“凭你的技术,8块、10块都行啊”,但老梅想了想还是说:“抬高了有些人就不来了。”

他说的这些人好理解,其中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应该是梅兴勇的主要客户。但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一些明显公务装扮的人也会来这里剪头,对方一开口记者便认定了他的身份。的确,街头理发的好处需要慢慢品:第一是实惠省时,下班回家路上就能顺便理个发,只用几分钟,不用再拖着疲乏的身体找理发店;第二是轻松省心,这里谁也不用记得谁的名字,更没人推销年卡,耳根清净!

梅师傅的剃头手艺有目共睹,它有几个特征:快、准、稳。手艺嘛,靠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这是他的一位熟客总结的。梅师傅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这点自信来源于他的“技术背景”。这就要说到梅师傅的出身和从业经历了:他祖籍扬州瓜洲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仅17岁的梅兴勇来到镇江跟父亲学理发,父子俩早年在岗子下的金星大队开理发店,后来又到南门外大街附近的苗家巷开店,再后来又回岗子下开店……也算几进几出了,几十年就这么一晃而过,如今梅师傅已62岁。

三四年前,梅师傅实在不想呆在岗子下了,他决定另觅宝地,多方考察之后看中了镇江老城区。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完全放开,仍旧租个小门面试水。后来他彻底想通了,依照街头理发摊的模式干了起来,这样还可以省下房租和水电费。更重要的是,他感觉顾客好像比开店还要多些。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梅师傅的活好,他介绍自己的手艺是“三代祖传”,这是一个啥概念呢?1937年,他的祖父从日本回到扬州,其在日本的营生就是剃头,当年“扬州三把刀”的手艺已经名扬天下。祖父将手艺传给父亲,后来父亲从无锡下放到镇江小码头落脚,他才能够跟过来。这些年,梅师傅也带出了不少徒弟,有盐城的,有安徽的,也有镇江本地的,可惜他的子女并没有干这行,这多少让他感到有点遗憾……

街头理发随着岁月的逝去似乎在被人遗忘,但梅师傅及更多人的出现让这一城市景观又有了复活的迹象。梅师傅其实很健谈,这让他的摊子愈发热闹了起来:剃头掏耳的会来,闲扯聊天的也会来。中午时间,他有时会在附近下面,但最近受疫情影响,周围面店都关门了,他便自己热碗粥对付一下。梅师傅还养了一条狗,那条狗也很听话,每次看到有人遛狗,都会跑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待对方走远再跑回来,一脸兴奋的模样。它在这里与主人一样,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文/图  竺捷)

编辑:陈路

96

今日镇江讯  踩着电动车,带上简单的理发工具,在街头找个点,摆上一把椅子,就是一个标准的街头理发摊。梅兴勇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业者,不过他摊子的位置比较固定,就在义士路与新马路交叉口,更准确的说是在新西门桥边。

每天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六点,只要不刮大风下雨雪,梅兴勇都会准时守在这里,这一作息时间已经坚持了三四年。凭良心说,能做到这点很不容易。为此,他还特地在旁边梧桐树上挂了一块牌子,上面注明服务时间和联系电话,算是一种广而告之,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但是这样简陋的场地和设施,丝毫没有影响梅师傅的生意,在记者采访他时,几次被顾客打断。

这生意也忒好了点!不错,梅兴勇是在谋生,但也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还有件事不言而喻,就是服务价格的接地气:“理发一次5元。”这似乎是街头理发摊的统一价格,谁也没有坏过规矩。记者亲耳听到一位顾客撺掇梅师傅把价格提高点,“凭你的技术,8块、10块都行啊”,但老梅想了想还是说:“抬高了有些人就不来了。”

他说的这些人好理解,其中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应该是梅兴勇的主要客户。但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一些明显公务装扮的人也会来这里剪头,对方一开口记者便认定了他的身份。的确,街头理发的好处需要慢慢品:第一是实惠省时,下班回家路上就能顺便理个发,只用几分钟,不用再拖着疲乏的身体找理发店;第二是轻松省心,这里谁也不用记得谁的名字,更没人推销年卡,耳根清净!

梅师傅的剃头手艺有目共睹,它有几个特征:快、准、稳。手艺嘛,靠的是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这是他的一位熟客总结的。梅师傅对自己的技术很自信,这点自信来源于他的“技术背景”。这就要说到梅师傅的出身和从业经历了:他祖籍扬州瓜洲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仅17岁的梅兴勇来到镇江跟父亲学理发,父子俩早年在岗子下的金星大队开理发店,后来又到南门外大街附近的苗家巷开店,再后来又回岗子下开店……也算几进几出了,几十年就这么一晃而过,如今梅师傅已62岁。

三四年前,梅师傅实在不想呆在岗子下了,他决定另觅宝地,多方考察之后看中了镇江老城区。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完全放开,仍旧租个小门面试水。后来他彻底想通了,依照街头理发摊的模式干了起来,这样还可以省下房租和水电费。更重要的是,他感觉顾客好像比开店还要多些。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梅师傅的活好,他介绍自己的手艺是“三代祖传”,这是一个啥概念呢?1937年,他的祖父从日本回到扬州,其在日本的营生就是剃头,当年“扬州三把刀”的手艺已经名扬天下。祖父将手艺传给父亲,后来父亲从无锡下放到镇江小码头落脚,他才能够跟过来。这些年,梅师傅也带出了不少徒弟,有盐城的,有安徽的,也有镇江本地的,可惜他的子女并没有干这行,这多少让他感到有点遗憾……

街头理发随着岁月的逝去似乎在被人遗忘,但梅师傅及更多人的出现让这一城市景观又有了复活的迹象。梅师傅其实很健谈,这让他的摊子愈发热闹了起来:剃头掏耳的会来,闲扯聊天的也会来。中午时间,他有时会在附近下面,但最近受疫情影响,周围面店都关门了,他便自己热碗粥对付一下。梅师傅还养了一条狗,那条狗也很听话,每次看到有人遛狗,都会跑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待对方走远再跑回来,一脸兴奋的模样。它在这里与主人一样,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文/图  竺捷)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