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语: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在清明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追思怀远,有一些人,我们总是无法忘却。他们,原本或许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但当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遇危险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哪怕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他们又是那样的不平凡。
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榜样,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的平民英雄。
从刘正忠、周宜顺到费维忠,从赵吉仁到施玉亮……在镇江日报复刊40周年之际,我们从大量的新闻史料中搜索出他们,重温英雄的故事和他们崇高的品质,我们依然无限感慨,崇敬之情一如往昔。
他们是英雄的代表,是时代的缩影,是城市价值的闪亮坐标,他们的精神凝结成这座城市前行的内核动力。而城市的平安与幸福,也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美好愿景。我们感恩他们,我们缅怀他们。在镇江激情奔跑的新征程上,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更加动人的盛世华章,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
英雄人物:刘正忠
“他的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做过一个玩具小拖车,我坐在车上,爷爷拖着我到处溜达。后来有一天爷爷不见了,我问奶奶、爸爸,他们都沉默着不说话,后来问多了才知道爷爷永远回不来了。”在刘俊的记忆中,爷爷刘正忠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影子“。我那时小,爷爷走的时候我才4岁,对爷爷的事情大多都是听家里人说的,只知道是为了救村里的两个哥哥。”
刘泽兵和徐春林就是刘俊提到的“两个哥哥”。1984年7月6日,是他们一生难忘的日子。
那天下午1点左右,14岁的刘泽兵在赤山湖圩堤上放牛,席地休息游玩。玩耍一阵后,发现自己的牛游过50米宽的水面,到对面的堤岸上踩踏庄稼。“踩坏了别人庄稼要被骂的,我想快点把牛牵回来,就跳到河里想游到对岸。”刘泽兵回忆,当时和他一起下水的还有16岁的徐春林,两人一起往河对岸游。“没想到那天下游开闸,水面看起来很平静,下水之后发现水流很湍急。很快我在水里就脱力了,春林哥想来拉我也被缠住,我们两个人一起在水里挣扎。”
“就在我们快要撑不住的时候,刘爷爷跳下水向我们游过来,一把就扯开了纠缠在一起的我们。那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了,刘爷爷托着我俩带着我往岸边游。这时候岸上的其他孩子也发现我们在水里挣扎,于是把牛赶下了河。刘爷爷拼命推着我们游,直到把我们推上牛背他才松开手。”回忆生死关头,刘泽兵至今还记得那天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在水里至少有半个小时以上,那时候大家都快要没有力气了。刘爷爷拍拍我,示意我抓紧,没想到那就是刘爷爷和我们最后的交流……当我们上岸,岸上的伙伴再牵着牛来接刘爷爷时,已经找不到他了。”
沉浸在回忆中,刘泽兵的语速很慢。在他的记忆里,刘正忠是一位亲切温和的爷爷,他依旧清晰地记得刘爷爷的音容笑貌。面对刘俊一家,刘泽兵有感谢也有愧疚。“不管多忙,每年逢年过节我都要到刘爷爷家里走动走动,这份恩情不能忘记,不仅我不会忘记,我的子女后代也不能忘记。”刘泽兵说。
“爷爷走得匆忙,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遗物更是少得可怜。”刘俊告诉记者,能找到的只有半张烈士证,上面依稀写着“1984年7月6日抢救落水少年牺牲”。“但是爷爷的事迹和精神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被人淡忘。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对父亲的教导就是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遇事要有担当,多为别人考虑,父亲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也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
或许是耳濡目染,刘俊心中从小就有一个英雄梦。“在我心中,英雄就应该像爷爷那样,危难时候逆行而上,第一个冲在前面。”刘俊说,现在自己成了句容市郭庄镇消防站的一名消防员,遇到危险的时候,自己也会和同事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爷爷虽然已经走了38年,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我们跟随他的足迹,成为和他一样的人,也算是告慰逝者。”
英雄人物:周宜顺
后辈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句容市郭庄镇五渚坊村的村民丁公兰至今忘不了31年前的那场洪水。在那场洪水中,她失去了丈夫,她的3个子女失去了父亲,一个完整的家失去了顶梁柱。
1991年6月12日,大雨一夜没停。“从没见过那么大的雨,家里的瓜田、秧苗全被淹了,承包的鱼塘也漫水了,雨水没过圩埂,一大片白茫茫的。”丁公兰说,那天一早村里人说排灌站被淹了,他叫了几个人就出去抢救拆卸站里的电动机。“修电动机忙了一早上,到中午回家匆匆忙忙吃了半碗饭、两块肉,碗一丢就又出门了,没想到这居然是他的最后一顿饭……”
周宜清是周宜顺的连襟,当时他正带着村民组成的抢险队在村北寻找涵洞口。水位暴涨,涵洞闸门被冲开,虽经多人抢救,险情依旧没有排除。决堤即将发生,大堤危在旦夕。“那时候水位已经相当高了,涵洞的具体位置还是没找到。”如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周宜清记忆犹新。“圩里的人都知道,摸涵洞是个危险活,九死一生,谁都害怕。已经有5个抢险队员下了水,都没有摸到涵洞的具体位置,周宜顺急了,他脱掉外衣喊了声‘我来试试’就潜入激流。”
“当时周宜顺连扎好几个猛子,一会儿之后他浮出水面,冻得直哆嗦,说‘摸到了,我摸到了边了’!歇了一口气之后他又钻进水中。”周宜清告诉记者,下去摸涵洞的人都顺着一根用于定位的长铜管往下潜,岸上的人往水里放了一只装满土的草包,他就跟在草包后面一个猛子扎下去。“下去之后没多久,铜管‘啪’一声倒下了,我的心往下一沉,就意识到人有危险了。”
找到周宜顺是两天之后,一场简单的葬礼,全村人都来了。“我记得那时候我的手刚做完手术,父亲在医院里照顾了我20多天,回来之后没几天父亲就走了。”大儿子周道友回忆,印象中父亲是个非常俭朴的人,抽的烟是最便宜的,入殓时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找不出来,一张单人照片也没有。周道友翻出一摞发黄的资料,里面有一张黑白老照片。“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一张合照,是句容县八届人大一次会议葛村代表团的合影。”
“父亲生前是句容县人大代表,也是村里公认的好人,村里谁家有难事他都愿意帮一把。”周道友说,从前穷,日子过得清苦,父亲从没有一句怨言。父亲心里装着村民、装着家人,总把自己放在最后,父亲一直教育我们,要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这些年,我心中常常会回想起父亲的教诲,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人必须自立、自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挫折,都要用坚强的心勇敢地面对。父亲是我一生的榜样,我也会把父亲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让后辈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英雄人物:费维忠
22岁烈士远去,遥寄思念三十载
3年前,费德宏拆迁搬进了商品房,居住环境与原先的自建房相比,完全变了样。而唯一不变的是,和在老房子一样,他把儿子、烈士费维忠的遗照,挂在了客厅最醒目的位置。照片中的费维忠眉清目秀,阳光正气,永远是22岁的年轻模样。
1993年6月18日凌晨,当时在蒋乔派出所治安联防工作的费维忠,结束了夜巡任务准备回家。路过312国道旁的废品收购站时,发现门口停着几辆自行车和三轮车,三轮车上还装着建筑用的3块长钢模,7个鬼鬼祟祟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凑在一起,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立即上前大喊了一声,那伙人听到声音丢下钢模就跑了,只有一个人没跑。”费德宏打开了尘封近30年的记忆,这段他不愿过多触碰的往事,如今却是他与儿子间最亲密的联系,“怕那个人也跑了,他就冲了上去,没想到,那个人抽出了一把单刃刀,戳进维忠的腹部,刺中了肝部,送到医院的时候就不行了。”
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年仅22岁的费维忠英勇牺牲,后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烈士,并被省公安厅授予“维护治安英雄模范”称号,被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追授“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
担心烈士证书年久褪色,费德宏特意复印了一份,与儿子的遗像一起挂在屋内。采访中,他小心翼翼拿出了珍藏的证书原件。尽管过去了近30年,当年的一沓荣誉证书依然色彩鲜亮、字迹清晰,好像永远定格在了属于费维忠22岁的青春年华。
而让费德宏遗憾至今的是,意外发生时,他们在鲇鱼套新建的房子还没有完工,“他一天新房都没住上,就走了。”也因此,两次搬新家,他都把儿子的遗像挂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
“规矩”“有责任感”是费德宏对儿子的评价。“他一直喜欢帮助别人,热心肠,进联防队之前学了几年木匠,谁家修个板凳、桌子,打个家具,需要帮忙,他随喊随到,村里人都喜欢他;后来到联防队上班,同事也都夸他好,总共上了90天班,就立了3次功,一次是抓了偷自行车的小偷,一次是抓了偷牛的贼,第三次立功,就再也没回来……”回忆起儿子生前点滴,费德宏哽咽了“,快30年了,我们很想他。一大家子20个人,每年清明都去烈士陵园看他,跟他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
如今,78岁的费德宏和73岁的老伴付其凤,与女儿住在一起。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两个重孙已经3岁了,是一对双胞胎。”夫妇俩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他们说,不仅家里孩子孝顺,而且政府和周围的人都很帮忙,“光是每个月的抚恤金,从30年前的44块钱一个月,涨到了现在的3000元出头;平时有个头痛脑热上医院,除了保险报销部分,重点优抚对象还能再减免,自费非常少。”
年过七旬的夫妇俩没有太多爱好,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老宅旁的空地上种点菜“。当了一辈子农民,种过水稻,当过菜农,在地里忙活忙习惯了。”费德宏说,如果儿子还在,也已经51岁了,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模样,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一定会为我们现在这样的生活感到高兴。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已经接到通知了,疫情的原因,今年不能安排那么多人去扫墓,我们很理解,维忠也会理解的。”几天前,费德宏和老伴就做起了去烈士陵园看儿子的准备,思念在他们心中从未断过。
英雄人物:赵吉仁
带着最深的思念,日子越过越好
2022年3月27日,一个普通的周日上午。镇江新区平昌中心社区新茂苑73幢楼下,今年61岁的吴梅兰,和邻居们一边聊着家常择着菜,一边等着小女儿赵笑一家回来。
“外婆,我们回来啦。”9岁的小外孙飞奔而来,吴梅兰拿上手中的菜,就领着小孙子回了家。赵笑在市区的药店工作,每周只休息一天,但只要休息,一家人都会回来和母亲一起过,“爸爸牺牲了,姐姐嫁到无锡,妈妈平时一个人,我们有空就回来陪陪她。”
爸爸赵吉仁的牺牲,因为当年的一场暴雨。
那是赵笑最不愿意回忆却又刻骨铭心的日子。2003年7月5日中午11点20分左右,当时只有15岁的赵笑正在上初中,暑假补课放学,她和往常一样,与另外4个小伙伴一起,从小路经过一座小桥回家。
然而这一天,暴雨如瀑,上游水坝决堤,丁岗镇姥山自然村前一片汪洋。赵笑和小伙伴们想从小桥上回头,走另一条大路,可此时的小桥已经淹没在水中。5个孩子决定手牵手,继续往前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就在排在第4个的赵笑已经踏上路边大道时,最后一个孩子赵珍突然脚下一滑,跌落进水中。
大道上,赵吉仁正赶来接女儿放学。暴雨中,眼看着水中的孩子只剩一只书包浮在水面,没来得及跟女儿打声招呼,赵吉仁穿着雨衣、雨靴,就跳进了水里……
后来的场景,赵笑大部分其实并不太清楚,“因为当时有大人来,把我们先带回了家。”她只记得当时有很多人来救人,家里的亲戚、学校的校长、村里的邻居。一直到下午5点多,当大家在水底找到赵吉仁,赵笑这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爸爸了。
而此时的吴梅兰,远在兰州打工。赵笑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大人告诉她,先别在电话里告诉妈妈真相“。她在电话里说奶奶身体不好,让我立即回家,我根本不信。”多年的夫妻默契,让电话那头的吴梅兰立即意识到了什么,她坚持让丈夫接电话,可等来的却是赵笑的放声痛哭。
“根本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回来的。”连夜坐了火车,7日凌晨3点从南京下火车赶到家中,吴梅兰怎么也没想到,5月自己离开家外出打工,当时丈夫把自己送到南京坐火车,还再三叮嘱“不要太累了”,两个月后回来,竟是天人永别。
“他当时都没跟我说一句话,就跳下去救人了。”为什么我的爸爸救人要牺牲,这是小时候的赵笑始终想不明白的问题。可妈妈告诉她,爸爸一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家里亲戚、隔壁邻居,谁家有事都会伸出援手,因为水性好,下水救人的经历也有过好几次,“如果换作是我,我也会下水救。”吴梅兰坚定地说。
赵吉仁牺牲后,吴梅兰就留在家中照顾两个女儿。也许是这样的家风始终影响着她,赵笑逐渐明白,这是爸爸的选择,他是无私的英雄,他是自己一辈子的骄傲。
2003年8月24日,赵吉仁被省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烈士证明书虽已泛黄,却是吴梅兰最珍视的宝贝。
又一年清明。因为疫情,赵吉仁的家人今年不能去烈士陵园扫墓,但他们的思念从来没有间断。“回迁的房子有150平方米,4个房间,两个女儿一人一间。我们带着对他最深的思念,会把日子越过越好的。”吴梅兰说。
赵吉仁当年救人的地方,如今早已拆迁,桥头竖着牌子,上面写着姥山桥。春暖花开时,油菜花田间,吴梅兰带着小外孙,在崂山桥边,欢笑着,嬉戏着……
英雄人物:施玉亮
“他见义勇为的精神永垂不朽”
时至一年春草绿,又是清明祭奠时。
2010年4月11日中午,市区贺家弄南门浴场个体业主施玉亮为夺回他人被盗财物,遭遇歹徒持刀行凶,重伤不治,英勇献身。转眼间,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离开12年了,镇江没有忘记。12年时光,对于他的家人来说,一切仿佛还定格在施玉亮还在的时候。清明节前,记者来到南门浴场,走访了他的家人,聆听他们的故事。
因为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南门浴场暂时停业,施玉亮的爱人朱双琴和父母依旧在店内忙碌着。“浴场开了10多年了,生活还是要继续啊……”说起丈夫生前的点点滴滴,朱双琴的思绪一下回到了10多年前。
施玉亮,老家扬州市邗江区瓜州镇。2010年,那年的他37岁,4月11日中午12点半左右,正在浴室吧台打理生意的他,发现浴室对面不远处1名男子盗窃了汽车内的两只包正欲离开,他立即冲上前一把抓住该男子衣领,并夺下了男子手中的包。此时,该男子拼命反抗后逃脱,施玉亮紧追不舍,追了约30米后,再次抓住该嫌疑人。眼见无法脱身,穷凶极恶的男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刀具朝施玉亮的胸部刺去,施玉亮在追赶了20多米后,终因伤势较重倒地,嫌疑人趁机逃跑。倒在血泊中的施玉亮指着夺回的包对赶过来的浴室服务员说:“包夺回来了!”就再也没能开口讲话。施玉亮随后被送往医院抢救,因失血性休克,经抢救无效,英勇献身。
“他走后的这些年,特别感谢政府、社会各界的帮助,不然我一个人把女儿培养大真的太不容易了。”朱双琴说,丈夫牺牲后,京口区见义勇为基金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每年都会来家里慰问,资助女儿的学业,这让全家人特别感动。
12年过去了,当年父亲去世时读五年级的女孩,如今已经大学毕业走上社会。父亲的见义勇为壮举,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她今天早晨还问我,今年疫情影响,清明节前不能回扬州祭扫了,等过阵子,我们再一起回去。”乐观、懂事的女儿,是朱双琴最大的安慰,更让她欣慰的是,丈夫的见义勇为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19年8月,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充分依靠、组织和发动群众,京口区“玉亮义务巡逻队”正式启动。“看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巡逻队成立了,真的特别自豪,他的精神被发扬和传承,正东路派出所、正东路街道和江科大的大学生志愿者都投身到群防群治之中,尽自己的所能为平安贡献力量。”朱双琴的眼中饱含热泪。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传统美德在他的身上闪耀。他用正义和勇敢、鲜血和生命汇聚了一曲正气之歌,汇聚成源源不断的正能量。玉亮义务巡逻队队员们纷纷表示,英雄虽已沉睡,但他凝铸的精神永垂不朽,“今后,我们会以玉亮义务巡逻队、玉亮平安喇叭、玉亮议事室为载体,要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传承和弘扬见义勇为精神!”
同样不能忘记的平民英雄……
王祖修:沪宁线句容市宝华镇境内东河道口监护员,61岁
1999年12月12日,从南京西开往上海的游215次列车呼啸着向东河道口疾驶而来,当班监护员王祖修发现一老一幼正过铁道,他拼命吹哨子,可两人丝毫没有反应。眼看着列车距离两人越来越近,王祖修飞身上前,拼命将老人和幼儿推出铁轨。这一切虽已进入火车司机的视线,并已紧急刹车,但火车仍以巨大的惯性将王祖修撞飞至10多米之外……
宋伟军:丹阳导墅正丹集团职工 21岁
2000年4月17日晚7时许,丹阳导墅正丹集团一车间发生火灾,在家休息的公司职工宋伟军闻讯后,立即赶赴火灾现场灭火。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在前面,结果被火场的高温和气浪击倒。大火扑灭后,年仅21岁的宋伟军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李立朝:光明河整治工地值班员,24岁
2004年3月1日凌晨1时30分,镇江市润州区七里甸安泉村10号,刚刚下夜班的工地值班员李立朝毫无睡意,拿出手机来玩游戏。忽然,屋外传来“抓小偷”的喊声,小李毫不犹豫,翻窗而出,循着喊声的方向冲进夜色。发出喊声的是隔壁工地的值班员冯来华,来工地偷窃钢管的小偷朝沪宁铁路方向逃奔,小李迅速赶过老冯,一前一后,紧追不舍。眼看小偷就要越过铁道,两人奋不顾身地跃上铁道,竟然没有觉察到飞速驶来21025次货车。就在这一瞬间,老冯和小李被呼啸的火车撞倒,冯来华大腿骨折,李立朝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季康:市区丝念发艺理发店理发师,18岁
2012年3月10日凌晨,世业洲青年季康从西门桥上跳下古运河,勇救一轻生女孩。当大伙合力将女孩救上岸后,河面很快恢复了平静,但季康却不见了……市民网友纷纷表示钦佩和惋惜,赞誉18岁好青年季康是大家心中“百姓英雄”。
指导:市委宣传部 市文明办
策划:徐红军 吴修飞 刘兰明 习斌
统筹:王鹏程 石小刚
采访:滕庆海 曹源 朱婕 孙晨飞 曾海蓉 胡冰心 杨佩佩
拍摄:盛林娟 李嘉斌 管奇璠 沈杨
剪辑:谢道韫 李嘉斌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