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80岁老职工亮出38年前绝活  收藏的搪瓷件件亮瞎我的钛金狗眼

2018-03-27 18:20

△图为老人展示他收藏的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今日镇江讯  近日,今日镇江3月20日刊发的《收藏达人“老魏”  小小搪瓷制品玩出大花样》一文引来不少读者关注,一位正东路街道贺家弄社区的老读者打来电话直言文中刊登的“迎客松”搪瓷盘就是他设计的,于是记者前去采访,一探究竟。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要赠送收藏者搪瓷厂资料

电话中,这位老职工自称殷福民,今年已经有八十岁高龄。记者来到他家,发现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得知记者要来,特地准备了一大叠资料。记者翻看这些插在活页夹中的资料,发现正是镇江搪瓷厂的相关资料。这其中,有许多搪瓷设计样稿,还有一些搪瓷制成品的照片,殷老介绍,这些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在搪瓷厂工作时留存的一些老照片和老资料,现在看到有收藏者这么热爱搪瓷收藏,很想把这些一起捐赠给这位收藏者。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说起与镇江搪瓷厂的缘分,这位八十岁的老者打开了话匣子:殷福民从小酷爱绘画,曾在扬州漆器厂做工艺美术师,后调至镇江搪瓷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具体的时间为从1975年进厂,至1982年内退,而在那段时间内,他也成为了搪瓷厂的主要设计力量。殷老特地讲到了本报刊发的那件“迎客松”图案的搪瓷盘,正是他那段时期的得意之作,现在居然能在报上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老人也很感慨。闲聊中,记者特地问起这件“迎客松”搪瓷盘的生产量,殷老表示,因为自己主要管设计这块,与生产部门的人沟通并不多,因此连他也搞不清楚这个图案的生产量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图案当时属于普通搪瓷,是面向广大客户,并不是定量生产的高端搪瓷或是用于赠送的礼品搪瓷,而后面这些提到的高端搪瓷,在当年不是普通人都能买到的。

记者查阅了镇江搪瓷厂的相关资料,发现殷老工作的这段时间,正是镇江搪瓷厂不断技术创新和革新的这段时间,也是镇江搪瓷厂在同行业渐趋领先地位和最红火的一段日子,而这里面,凝聚着殷老的不少功劳。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搪瓷和漆器融合会哪样?来看绝活

在殷老家里,老人隆重地介绍了自己珍藏了38年的绝活,那是一种将搪瓷工艺与仿漆器造型合而为一的工艺技术。而这一在当年创新的技术曾荣获江苏省轻工产品设计三等奖,这样一份荣誉对老人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

殷老介绍,搪瓷生产程序主要包括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一般说来有六七道左右,但是对于搪瓷和漆器融合的这种艺术搪瓷,其制作程序和制作难度会成倍增加,而且烧成的成品率也不高。以他制作的“枝上孔雀”为例,搪瓷盘上的每一种颜色都要单独烧成,也就是说,如果搪瓷盘上有五种颜色的话,要进炉烧制5次,每次烧制前都要进行涂搪工艺,而且还要把握火候,所以这种艺术搪瓷只能是小批量生产。

而在烧成后的效果上来看,记者发现如果没有人提示这是搪瓷材质的话,很可能一眼看去会把它认为是漆器,因为从烧成效果来看,外观已与漆器并无太大的差别。殷老表示,如果一定要说两者的区别的话,那么可以说搪瓷仿漆器盘的外观光泽度或是光感更为强烈一些,即视觉效果更突出一点。而如果是纯粹漆器的话,他们更多的亚光效果,就像是外观打了一层蜡一样。

△图为老人设计的“迎客松”搪瓷盘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殷老展示了自己的几件仿漆器搪瓷盘,图案包括扬州五亭桥风景、郑板桥的竹子和龙的纹样等。特别是有一支郑板桥竹子图案的瓷盘上,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记者发现无论是在字的边沿,而是在主体图案竹子的边沿,都有一条特别的白色细边,正因为有了这条细边,使得整个图案更为立体了,殷老表示,这就类似于瓷品烧制中的“窑变”,是在烧制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力的因素,正因此,显得特别可贵。

采访结束时,老人介绍,搪瓷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无铅、无镉、耐酸、耐碱,是一种清洁卫生、环保实用的材质;同时它也非常坚固耐用,不像陶瓷、玻璃一样有被摔碎的危险。虽然现在中国的搪瓷工业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欧洲、日本等地,搪瓷一直到现在仍是一种很常见的材质,现在上海的一些海归设计公司也开始对搪瓷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观,其创意图案与时代能很好接轨,对此老人还是很感欣慰的,他认为,要让搪瓷真正回归大众生活,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现代设计的理念,一定可以让它焕发新的光彩。(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36

△图为老人展示他收藏的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今日镇江讯  近日,今日镇江3月20日刊发的《收藏达人“老魏”  小小搪瓷制品玩出大花样》一文引来不少读者关注,一位正东路街道贺家弄社区的老读者打来电话直言文中刊登的“迎客松”搪瓷盘就是他设计的,于是记者前去采访,一探究竟。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要赠送收藏者搪瓷厂资料

电话中,这位老职工自称殷福民,今年已经有八十岁高龄。记者来到他家,发现老人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得知记者要来,特地准备了一大叠资料。记者翻看这些插在活页夹中的资料,发现正是镇江搪瓷厂的相关资料。这其中,有许多搪瓷设计样稿,还有一些搪瓷制成品的照片,殷老介绍,这些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己在搪瓷厂工作时留存的一些老照片和老资料,现在看到有收藏者这么热爱搪瓷收藏,很想把这些一起捐赠给这位收藏者。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说起与镇江搪瓷厂的缘分,这位八十岁的老者打开了话匣子:殷福民从小酷爱绘画,曾在扬州漆器厂做工艺美术师,后调至镇江搪瓷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具体的时间为从1975年进厂,至1982年内退,而在那段时间内,他也成为了搪瓷厂的主要设计力量。殷老特地讲到了本报刊发的那件“迎客松”图案的搪瓷盘,正是他那段时期的得意之作,现在居然能在报上看到自己的设计作品,老人也很感慨。闲聊中,记者特地问起这件“迎客松”搪瓷盘的生产量,殷老表示,因为自己主要管设计这块,与生产部门的人沟通并不多,因此连他也搞不清楚这个图案的生产量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图案当时属于普通搪瓷,是面向广大客户,并不是定量生产的高端搪瓷或是用于赠送的礼品搪瓷,而后面这些提到的高端搪瓷,在当年不是普通人都能买到的。

记者查阅了镇江搪瓷厂的相关资料,发现殷老工作的这段时间,正是镇江搪瓷厂不断技术创新和革新的这段时间,也是镇江搪瓷厂在同行业渐趋领先地位和最红火的一段日子,而这里面,凝聚着殷老的不少功劳。

△图为仿漆器搪瓷品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搪瓷和漆器融合会哪样?来看绝活

在殷老家里,老人隆重地介绍了自己珍藏了38年的绝活,那是一种将搪瓷工艺与仿漆器造型合而为一的工艺技术。而这一在当年创新的技术曾荣获江苏省轻工产品设计三等奖,这样一份荣誉对老人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

殷老介绍,搪瓷生产程序主要包括釉料制备、坯体制备、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一般说来有六七道左右,但是对于搪瓷和漆器融合的这种艺术搪瓷,其制作程序和制作难度会成倍增加,而且烧成的成品率也不高。以他制作的“枝上孔雀”为例,搪瓷盘上的每一种颜色都要单独烧成,也就是说,如果搪瓷盘上有五种颜色的话,要进炉烧制5次,每次烧制前都要进行涂搪工艺,而且还要把握火候,所以这种艺术搪瓷只能是小批量生产。

而在烧成后的效果上来看,记者发现如果没有人提示这是搪瓷材质的话,很可能一眼看去会把它认为是漆器,因为从烧成效果来看,外观已与漆器并无太大的差别。殷老表示,如果一定要说两者的区别的话,那么可以说搪瓷仿漆器盘的外观光泽度或是光感更为强烈一些,即视觉效果更突出一点。而如果是纯粹漆器的话,他们更多的亚光效果,就像是外观打了一层蜡一样。

△图为老人设计的“迎客松”搪瓷盘 全媒体记者 竺捷 摄

殷老展示了自己的几件仿漆器搪瓷盘,图案包括扬州五亭桥风景、郑板桥的竹子和龙的纹样等。特别是有一支郑板桥竹子图案的瓷盘上,密密麻麻刻了不少字,记者发现无论是在字的边沿,而是在主体图案竹子的边沿,都有一条特别的白色细边,正因为有了这条细边,使得整个图案更为立体了,殷老表示,这就类似于瓷品烧制中的“窑变”,是在烧制中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力的因素,正因此,显得特别可贵。

采访结束时,老人介绍,搪瓷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无铅、无镉、耐酸、耐碱,是一种清洁卫生、环保实用的材质;同时它也非常坚固耐用,不像陶瓷、玻璃一样有被摔碎的危险。虽然现在中国的搪瓷工业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欧洲、日本等地,搪瓷一直到现在仍是一种很常见的材质,现在上海的一些海归设计公司也开始对搪瓷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观,其创意图案与时代能很好接轨,对此老人还是很感欣慰的,他认为,要让搪瓷真正回归大众生活,光有情怀是不够的,必须借助现代设计的理念,一定可以让它焕发新的光彩。(全媒体记者 竺捷)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