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不一样的肩章,同样的藏蓝;不一样的标识,同样的坚守。3月16日,镇江公安200名警力驰援句容防控疫情。其中,13名辅警与民警并肩作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防疫光影。
“我和你一样,少喝水”
“妈,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还好还好,你安心,把工作做好。我没事,我尽量少喝水。”
“我知道,我也少喝水。”
3月24日早上8点,在句容宝华泰达青筑封控小区门口,刚刚穿好防护服的罗君森跟自己的妈妈进行了短暂的视频通话,表达着互相的关心。
罗君森是镇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辅警。16日,支队发出驰援集结令,罗君森立即报名参加,并随后奔赴疫情防控一线。“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罗的母亲一个多月前做了腰椎手术,一直卧床,不能自主活动。”23日,治安支队政委詹波到驰援人员家中走访中,才发现小罗向组织“隐瞒”了情况。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说?”面对组织的“责备”,小罗表示,报名时单位问我家里有没有特殊情况,我想说了可能就来不了了,我就没报告!
罗君森回家准备衣服的时候,向自己的父母讲了参加防疫的事,没想到他们都很支持自己。“我爸没说什么,就让我注意安全”,26岁的小罗说得非常平和,“我妈就是担心我穿了防护服不方便上厕所,我担心我妈一个人在家不方便上厕所,要到中午我爸下班回来。”为了让对方不要担心,每次早上视频的时候,罗君森都和妈妈很“自觉”的说少喝水,可以少上厕所。“我就是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每一天,罗君森都是第一个穿好防护服,和民警们一起,早早地进入小区,开展巡逻工作。
“小罗是好样的,我们也会尽力帮助他把家里的困难解决好,让他一百个放心的工作在前线!”詹波表示。
“报告,我们三个可以一组”
“报告队长,我和范凯铭、赵峰可以一组!”
3月17日凌晨5点,是驰援第二天。刚刚休息了3个小时不到,在前往泰达青筑的车上,辅警王嘉玮主动和队长汇报,申请和同为镇江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辅警的范凯铭、赵峰编为一组开展工作。“我们三个在支队具体岗位不一样,但互相认识,工作起来更有默契。”王嘉玮参加公安工作10年了,作为一名党员,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防疫工作。三个人的“战斗小队”效果也很快得到了验证,在为封控居民分发生活物资时,一人取货,一人传递,一人配送上门,配合默契,效率翻倍。3月17日上午,得知小区一年轻住户始终不开门,不配合全员核酸,王凯铭和赵峰向队长汇报后,主动协同医护和社区人员上门,经多次耐心沟通,终于将门“敲开”。“这边年轻住户比较多,我觉得年轻人之间沟通会更方便!”虽然才参加公安工作5个月,王凯铭已经逐渐掌握了群众工作的一些门道。
而像这样的“战斗小队”,宝华花园封控小区执勤点也有一个。55岁的柏林,50岁的吴国军,还有30岁的谌康康,三人都来自镇江市公安局警保处。“我以前和民警一起出差,经常十天半个月,这样的工作我非常适应!”工作之余,参加公安工作18年的柏林总是侃侃而谈。“我是党员,我肯定报名!”有过5年部队生活的吴国军,骨子里面总是有股“冲劲”,在单位通知报名后,也是冲在了最前面,“不能给军人丢脸!”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有困难吗?”“没!”
“家里有困难吗?”
每一名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民警辅警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而来自镇江市公安局审计处的女辅警吴宇回答得更加干脆:“没!”25岁的她参加公安工作3年,也经历了3年的疫情管控工作。在审计处之前,吴宇在监管支队工作,协助民警开展开展监所内部管理,“当时,在监区里面连续工作14天,这都过来了,我不怕苦!”与小区居民交流时,小吴更是展现了封控小区执勤警力唯一一位女性的优势。“阿姨,您下来扔垃圾啊,扔完赶紧回去,不好在外逗留哦。”“爷爷,有什么需要,你可以在窗口喊我一声,我帮你跟社区工作人员讲!”“小朋友,不能离这个阳台太近哦,注意安全!”每天一早,小区的居民楼间都能听到吴宇温柔耐心的提示。对于执勤点民警的“歇一歇、少走一趟”的“照顾”,吴宇都是“婉言谢绝”,哪怕是下着雨,她都裹上雨衣,套上雨靴,奔走在楼宇间。
跟吴宇一样毅然参加疫情防控的,还有镇江市公安局政治部辅警戴磊。“小孩10岁了,由他爷爷奶奶带就行了。”参加公安工作7年的戴磊也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驰援工作,“作为政治部的辅警,我觉得更加要做好表率。”每天进小区至少2趟,每趟至少2个半小时,戴磊白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晚上只要不出任务,还是会准时和孩子视频通话,“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看着镜头对面孩子一次次问到自己什么时候回去,戴磊总是一句“快了快了”搪塞过去。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头顶警徽,防护服下,他们用坚守一线彰显着镇江公安辅警的忠诚与担当。
(全媒体记者 解斐 通讯员 沈中一 杨晋)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