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经参时评|美加息不会干扰中国货币政策步调

2018-03-27 10:50 经济参考报  

美联储日前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国2018年第一次加息,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任以来首次加息。美国加息是其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表现。我国应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但无需紧随美国等步伐,目前我国并无加息的必要。

美国本次加息获得全票通过,符合市场预期。自2015年12月启动金融危机后首次加息以来,到目前美国已经加息6次。这种“渐进式”加息,是美国经济发展现状在货币政策上的反映,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应该说,美国经济“基本面”支撑美联储按照既定节奏加息。加息宣布之后,美国股市小幅下跌,黄金、债市、原油均收涨。

而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预示着其未来加息节奏或将加快。今年2月底,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展示了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通胀的充分信心。此次会议,美联储公布了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上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失业率。美联储认为,最近几个月的经济前景得到强化,经济活动将在中期温和扩张,通胀水平会在未来几个月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加息4次并非不可能。

对于未来两年,大多数FOMC委员预计,2019年、2020年美联储将分别加息3次、2次。与此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也将要收缩到相对正常水平。2017年10月开始,美联储启动“缩表”进程,至2018年第四季度“缩表”规模4500亿美元。

但是,美国加息及“缩表”的进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3月23日,美国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我国政府立即提出反击措施,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影响。鲍威尔也表示,越来越多美联储官员开始对美国贸易政策感到担忧。当然,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影响美联储按既定加息路径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从全球来看,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关键时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从分化走向趋同。2月14日,我国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需要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尤其是美国“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的溢出效应,美国税改政策是否会引起全球贸易摩擦与全球减税潮也需密切关注。

尽管如此,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经济体试图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我国也不例外。3月22日,美国加息之后,我国央行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5个基点,但操作量仅有100亿,而当日实现净回笼1500亿。这可以说是对美国加息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只具有象征意义。其实,我国的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周期领先于美国,跟随美国加息并无必要。从本次公开市场操作的量来看,这是典型的量价对冲,表明我国央行力求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

近期有部分机构预测,我国央行将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定压力,居民杠杆率在提高,而加息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尽管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明显走高,但市场供求等因素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短期因素难对物价走势形成趋势性影响。再次,我国1月至2月经济指标向好主要受出口和房地产拉动,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下,进出口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加息并不是时候。

3月25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的组合和期限的搭配,既保持流动性的合理需求,也促进宏观杠杆的趋于稳定。因此,我国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进行预调、微调,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董希淼)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金凯

53

美联储日前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国2018年第一次加息,也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任以来首次加息。美国加息是其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表现。我国应密切关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但无需紧随美国等步伐,目前我国并无加息的必要。

美国本次加息获得全票通过,符合市场预期。自2015年12月启动金融危机后首次加息以来,到目前美国已经加息6次。这种“渐进式”加息,是美国经济发展现状在货币政策上的反映,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应该说,美国经济“基本面”支撑美联储按照既定节奏加息。加息宣布之后,美国股市小幅下跌,黄金、债市、原油均收涨。

而美联储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乐观态度,预示着其未来加息节奏或将加快。今年2月底,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展示了其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通胀的充分信心。此次会议,美联储公布了对未来经济的预测,上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了失业率。美联储认为,最近几个月的经济前景得到强化,经济活动将在中期温和扩张,通胀水平会在未来几个月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加息4次并非不可能。

对于未来两年,大多数FOMC委员预计,2019年、2020年美联储将分别加息3次、2次。与此同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也将要收缩到相对正常水平。2017年10月开始,美联储启动“缩表”进程,至2018年第四季度“缩表”规模4500亿美元。

但是,美国加息及“缩表”的进程仍然存在不确定性。3月23日,美国拟对总价值约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我国政府立即提出反击措施,中美贸易摩擦升温。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将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影响。鲍威尔也表示,越来越多美联储官员开始对美国贸易政策感到担忧。当然,这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是否影响美联储按既定加息路径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从全球来看,全球货币政策进入关键时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从分化走向趋同。2月14日,我国央行在《2017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需要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尤其是美国“宽财政+紧货币”政策组合的溢出效应,美国税改政策是否会引起全球贸易摩擦与全球减税潮也需密切关注。

尽管如此,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经济体试图通过不同的制度安排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我国也不例外。3月22日,美国加息之后,我国央行上调逆回购中标利率5个基点,但操作量仅有100亿,而当日实现净回笼1500亿。这可以说是对美国加息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只具有象征意义。其实,我国的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周期领先于美国,跟随美国加息并无必要。从本次公开市场操作的量来看,这是典型的量价对冲,表明我国央行力求维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

近期有部分机构预测,我国央行将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一定压力,居民杠杆率在提高,而加息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其次,我国通胀压力并不大。尽管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明显走高,但市场供求等因素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短期因素难对物价走势形成趋势性影响。再次,我国1月至2月经济指标向好主要受出口和房地产拉动,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之下,进出口将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加息并不是时候。

3月25日,央行行长易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工具的组合和期限的搭配,既保持流动性的合理需求,也促进宏观杠杆的趋于稳定。因此,我国央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进行预调、微调,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我们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董希淼)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金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