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昨天(3月22日)发布的《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科学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划定区域核酸检测范围,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
近期,中国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等特点,对组织开展核酸筛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版《指南》将第二版指南中的“全员”改为“区域”,对此专家表示,“区域”包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与风险来源是否清晰直接相关,也与流调溯源是否精准、感染者分布是否广泛、隔离管控措施是否落实等多个因素有关,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对于核酸检测来说至关重要。
为适应奥密克戎等新冠病毒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新版《指南》规定,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进一步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同时对各地在24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所需的采样人员数、核酸检测能力给出了明确测算指导。
新版《指南》提出,各地可结合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关要求,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增加抗原检测作为区域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研究细化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 焦雅辉:我们这次引入了抗原检测,采取了“抗原+核酸检测”策略,提高了早期和快速发现感染者的手段。这次在吉林采用“抗原+核酸检测”的手段和措施,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