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津重工:创新引航,争流逐浪奋楫先

2022-03-14 18:30

今日镇江讯 桩架137米高的打桩船紧张调试后,本月中旬将正式交付给浙江客户;打桩船2号目前正在抓紧建造,计划4月底前完成交付;手持订单40亿元,排产已经到了2024年……蓄势待发、开足马力,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鸣响奋进新征程的汽笛。

早春三月,记者走进位于扬中二桥东侧的大津重工的厂区,眼前上千名工人忙碌异常,扑面而来的除了呼啸的江风,还有紧张快干的发展热度。

从3万吨级半坞式船台到1.5万吨级室内船台,从舾装码头到涂装车间,一个个庞然大物的船体已经初显端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迎风奔跑的大津重工,去年销售收入9.0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达到3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望增长20%。成立仅仅十年的大津,缘何能够跑出超乎寻常的上扬曲线?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样的信念始终鞭策着我们勇闯新路。”公司总经理王友军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有力。孜孜不倦专注创新研发,大津重工十年磨一剑,矢志不移开展自主创新,接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于纵横驰骋、劈波斩浪中,不断续写勇立潮头、勇攀高峰的发展新篇章。

背靠母公司上海佳豪雄厚的船舶设计实力,大津重工主营LNG动力系列船型、海工平台及辅助船、特种运输商船、公务船等系列产品设计和建造,创新基因已经融入大津的血液里。着力实施科研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公司加大对科研人员政策倾斜,用制度吸引人才。目前科研人员在公司团队中占据15%以上。市县两级科技部门从业务指导、政策支撑到资金支持提供贴心服务,激励企业心无旁骛创新研发。如今公司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用于科技研发,已经拥有在手的专利达到71项。

近期交付的打桩船就是大津自主研发产品。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彬告诉记者,该船技术创新优势突出,选用变频式绞车,降低风阻,实现节能约20%,而且,设计合理的船舶高度保证较优的通航性能,使其从容穿过多座长江大桥。此外,公司还开发生产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引航船,主打绿色低碳,通过“光伏+LNG”的综合运用实现降本增效。

2019年以来,船舶制造行业从多年的低迷境况中开始复苏。全球也迎来一波开发北极航线的热潮。对市场有着敏锐洞察的大津主动投入具备破冰功能的运输船研发,攻克难关、研制生产破冰海工拖船,并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冰级绿色智能江海直达多用途船的推出,同样深受客户青睐,助力大津斩获新订单。

既立足自主研发,又注重借助外脑。去年,我市明确“四群八链”的产业布局,作为重点打造的八条产业链之一,海工装备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大津乘势而上,与江科大海洋装备研究院携手打造省冰区海域航行海工辅助船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具备破冰功能的运输船产业化应用。朱彬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即将产业化,产品已经小批量生产,校企合作使得科研成果在大津重工转化速度大大加快。

“获得梦溪奖,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期许和鞭策。”王友军表示,大津仍然在路上,亟需持续探索,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尤其要落实一个“争”字,勇走争强之路,做到既要敢争,也要巧争、善争,在激烈角逐中不断做大做强自己。展望前程,大津重工豪情满怀。持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严控经营风险,大力提升整体效益,实现公司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争取在三五年内,走在特种船舶细分领域前列,为推进产业强市战略落地见效作出大津硬核担当。”(陈志奎 许开飞 许定星 徐俊杰)

编辑:缪小兵

127

今日镇江讯 桩架137米高的打桩船紧张调试后,本月中旬将正式交付给浙江客户;打桩船2号目前正在抓紧建造,计划4月底前完成交付;手持订单40亿元,排产已经到了2024年……蓄势待发、开足马力,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鸣响奋进新征程的汽笛。

早春三月,记者走进位于扬中二桥东侧的大津重工的厂区,眼前上千名工人忙碌异常,扑面而来的除了呼啸的江风,还有紧张快干的发展热度。

从3万吨级半坞式船台到1.5万吨级室内船台,从舾装码头到涂装车间,一个个庞然大物的船体已经初显端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迎风奔跑的大津重工,去年销售收入9.02亿元,今年第一季度预计达到3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望增长20%。成立仅仅十年的大津,缘何能够跑出超乎寻常的上扬曲线?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这样的信念始终鞭策着我们勇闯新路。”公司总经理王友军给出的答案清晰而有力。孜孜不倦专注创新研发,大津重工十年磨一剑,矢志不移开展自主创新,接力推进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于纵横驰骋、劈波斩浪中,不断续写勇立潮头、勇攀高峰的发展新篇章。

背靠母公司上海佳豪雄厚的船舶设计实力,大津重工主营LNG动力系列船型、海工平台及辅助船、特种运输商船、公务船等系列产品设计和建造,创新基因已经融入大津的血液里。着力实施科研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公司加大对科研人员政策倾斜,用制度吸引人才。目前科研人员在公司团队中占据15%以上。市县两级科技部门从业务指导、政策支撑到资金支持提供贴心服务,激励企业心无旁骛创新研发。如今公司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用于科技研发,已经拥有在手的专利达到71项。

近期交付的打桩船就是大津自主研发产品。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彬告诉记者,该船技术创新优势突出,选用变频式绞车,降低风阻,实现节能约20%,而且,设计合理的船舶高度保证较优的通航性能,使其从容穿过多座长江大桥。此外,公司还开发生产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引航船,主打绿色低碳,通过“光伏+LNG”的综合运用实现降本增效。

2019年以来,船舶制造行业从多年的低迷境况中开始复苏。全球也迎来一波开发北极航线的热潮。对市场有着敏锐洞察的大津主动投入具备破冰功能的运输船研发,攻克难关、研制生产破冰海工拖船,并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冰级绿色智能江海直达多用途船的推出,同样深受客户青睐,助力大津斩获新订单。

既立足自主研发,又注重借助外脑。去年,我市明确“四群八链”的产业布局,作为重点打造的八条产业链之一,海工装备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大津乘势而上,与江科大海洋装备研究院携手打造省冰区海域航行海工辅助船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具备破冰功能的运输船产业化应用。朱彬告诉记者,目前该产品即将产业化,产品已经小批量生产,校企合作使得科研成果在大津重工转化速度大大加快。

“获得梦溪奖,是对我们今后工作的期许和鞭策。”王友军表示,大津仍然在路上,亟需持续探索,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尤其要落实一个“争”字,勇走争强之路,做到既要敢争,也要巧争、善争,在激烈角逐中不断做大做强自己。展望前程,大津重工豪情满怀。持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管理效率、严控经营风险,大力提升整体效益,实现公司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争取在三五年内,走在特种船舶细分领域前列,为推进产业强市战略落地见效作出大津硬核担当。”(陈志奎 许开飞 许定星 徐俊杰)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