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徐曙海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列数据、讲实例,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等四个方面,全景展现镇江过去五年的发展成绩单。本报邀请代表委员一起读报告、谈作为,感受镇江奋进步伐,为更好扛起光荣使命、走好新征程提气鼓劲。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读报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27.6亿元
【谈作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推进镇江生存发展的摇篮。”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戴非平表示,近年来,我市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坚决确保财税支持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地落实,千方百计培植财源,集中精力壮大财政实力,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要素配置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多极增收、多点支撑的梯级税源结构,实现和推动了财政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在收入的持续增长背景下,全市财政部门还在不断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从严从紧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基础上,加大了重点民生、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等领域投入,进一步推动了镇江经济社会的发展。
【读报告】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1%
【谈作为】“去年,我们深入推进“链长制”工作,全市‘四群八链’跑出了强劲起势的好态势,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0.3%。”市政协委员、市工信局副局长孙勇表示,今年,工信部门将继续以产业链工作专班为重要抓手,聚焦制造业“智改数转”,着力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赋能水平,重点组织实施优秀服务商培育、工业软件攻关、网络设施保障等“十大行动”,力争全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让全市制造业企业插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加快实现高产出、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读报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5.3%
【谈作为】市人大代表、市科协主席王琴表示,创新是第一动力,过去五年,市科协紧紧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引擎作用,在搭建引才桥梁、构建平台机制、强化引导激励上狠下功夫,履行好服务科技人才、汇智聚力助推镇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大力选培荐举科技人才,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每年评选企业科技标兵和杰出创新工程师,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热情。积极打造“镇江智库”,遴选120名专家学者,组建科协系统专家库。广泛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形成“镇江船舶与海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多项研究成果。举办智能制造等国际论坛30多场,为推动产业强市加速奔跑提供智力支持。
【读报告】2021年,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3.2%,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2家
【谈作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增长、推进能耗‘双控’成为大势所趋。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工业企业责无旁贷。”市人大代表、江苏蓝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文表示,作为新型建材企业,蓝圈秉承“让建材远离污染,让绿色走进家园”发展愿景,创成市级绿色工厂。展望未来,蓝圈将坚持绿色产品生产与设计,致力从新品研发、配方优化、工艺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固废再利用率,提升工厂化运作、环保运输、现场无缝对接等模式,确保低碳环保的真正需求,推广绿色环保产品保障市场需求。“以前瞻思维增强市场竞争力,践行共创、融合、分享、进步、绿色的发展理念,带动地方经济共同提质增效,实现扎根华东、走向全国、服务全球的产业布局。”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
【读报告】 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28%
【谈作为】市政协委员、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成杰认为,我市“环境美”的底色之所以愈发鲜亮,关键是在环境质量改善、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上,有动真碰硬的态度,特别是今年中央环保督察组来镇江,围绕产业能耗、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进行督察,在此过程中,我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强基固本,补齐生态环保方面基础设施的短板,加大农村污水官网、工业垃圾治理等环保基础的投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了环境治理体系。
成杰说,作为镇江市民,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些年空气质量在变好、雾霾天气在减少。“镇江是一座山水花园城市,希望市委、市政府更大力度推进美丽镇江、生态镇江建设,招引更多绿色低碳产业,逐步淘汰一些高能耗企业,加大旅游资源、长江岸线生态等保护力度。”
(司马珂 陈志奎 笪伟 周迎 方良龙 胡冰心 杨佩佩 王露)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