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最近一段时间,市发改委投资处处长石子刚,一直在为本周进行的2018年全市首批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奔波忙碌。在他看来,即将开工的40个产业项目,就像春天播下的种子,未来会结出镇江经济发展的累累果实。
同样忙碌的,还有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兼招商一部部长张立。今年春节后,延续去年全年出差超百次的行程节奏,他招商引资谈项目“一直在路上”。
今天的项目明天的产业。去年以来,我市紧扣经济发展的关键和源头,发力产业招引与项目建设,产业强市战略逐渐落地生根,并正在开启一个久违的“项目丰年”。项目成绩如何取得?不少经济战线的同志都感叹,与理念转变、制度改革和加油实干息息相关。
今年1月,市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反馈了年度考核结果:2017年,该中心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各项指标超额完成。其中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的落户项目到位注册资金目标,最终完成落户项目7个,总投资22.15亿元;总投资不低于30亿元的在手在谈项目目标,实际在手在谈项目22个,总投资超百亿元。
工作指标大幅超额完成,正是深化改革的结果。市国投中心原先的主要职能是为全市招商活动提供配套服务,去年5月全市经济发展大会后,我市招商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该中心作为招商战线的重要一环,进行了市场化运作、绩效管理、政府采购服务的全面改革,并从幕后走向台前。
张立介绍,国投中心原本并无硬性招商指标,由财政划拨工作经费,两者基本不挂钩。改革后,中心成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招商机构,由政府采购招商引资服务,即中心完成下达的项目招引指标,政府支付其费用。同时,中心招商人员全部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薪酬模式,个人收入与招商实绩紧密挂钩。“改革有效激发了大家的招商积极性,不少项目被创造性招引。”
国投中心的改革只是缩影。去年5月,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通过一系列机制体制改革和奖惩考核实施,全市招商战线的积极性被全线激发,各辖市区及有关部门的“招商首位意识”得到空前强化,曾经的“要我招商”变成“我要招商”。
市商务局副局长潘大春认为,对项目招引空前重视,背后是发展理念的更加清晰。产业强市,项目为本。产业项目作为新增长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头动力。我市改革招商体制,着眼解决项目招引的动力问题,最终获得的是“动力的动力”。
招商引资有了动力,那么产业项目又该如何招、招什么?去年8月,市政府与江苏省浙江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搭建合作平台,并共同发起产业基金,从而迈出我市“平台招商”的重要一步。
“可靠投资信息在何处,优质产业项目哪里来?去年我们在产业招引上的一项重要突破,就是明晰了‘平台招商’的招商模式,招商渠道建设卓有成效。”潘大春介绍,市政府先后和省浙商会、中欧校友会等签署协议,建成招商合作平台,并利用国际低碳大会等会展平台招引项目,“建成全球首个CIGS柔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的圣晖莱项目,就是在低碳大会上签下的。”
石子刚说,就“招什么”而言,去年以来我市项目招引的主要特征是一个“实”字,这包括突出实体经济、项目要实打实、招商引资强调实干实绩等等。
张立告诉记者,国投中心改革后,下设3个招商部门,其中一部负责招引船舶海工、生物医药方面的项目;二部专攻智能制造、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项目,“项目招引主要指向先进制造业,并精准锁定我市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市商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新签约、新注册的内资1亿元以上、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55个,总投资同比增长超50%。其中,制造业项目达到107个,占比达69%;制造业实到外资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0.3%。占比和增幅,较往年都大幅提高。
而从今年确定的全市重点项目看,220个市级重点项目中,175个是产业项目,其中制造业项目达到143个。“项目实”的突出特点,让正在开启的“项目丰年”显得更加沉甸甸。
项目纷纷招引落地,建设是否同频共振?去年10月,位于镇江新区的力信能源年产40亿瓦时锂电池项目竣工投产。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省重大产业项目,从项目洽谈到落地建设再到竣工投产,一路创造“力信速度”。
“项目建设加速,事实上是项目工作实的另一种表现。”石子刚介绍,去年修订的市重大产业项目奖励办法明确规定,我市项目奖励突出当年签约、当年注册、当年资金到位,“项目是虚是实,落地建成产生效益才是最好答案。”
据悉,去年全市新签约、新注册的155个项目中,当年已注册101个,已开工40个,占比前所未有地分别达到65.1%和25.8%。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年工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12.54亿元,同比增长14.9%,数量和增幅都创近年新高。
(全媒体记者 梁和峰 通讯员 孙力 鲍兴 周琴)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