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这两天天气好了,田间小麦也到了追肥的时候,无人机撒起来快得很。”随着天气放晴,温度抬升,我市的农田里也热闹起来,伴着无人机的嗡鸣声,种田大户们在一块块农田里为翠绿的麦苗下起“肥料雨”,为它们的茁壮成长加把劲。
追肥促长,稳住夏粮基础
“去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那时候积温高、光照足、降水多,田间墒情好,我们的小麦播种不但面积足,播种质量也相对较好。”在句容市郭庄镇,种粮大户谢广胜一边操作着无人机在自家田里开展施肥作业,一边和记者交流着去年的小麦栽播情况。微风吹拂,麦苗轻轻晃动,仿佛在抖擞精神,准备使出全身的力气往上蹿。
谢广胜和父亲谢纪兵都是当地颇有名气的种粮大户,合作社种植面积超1万亩,今年的小麦生长形势不错,田间管理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我们家有6台无人机,由我和另外一位机手分别操作。这几天趁着天气好,追肥工作从早干到晚,天气保持晴好的话,1万多亩地的追肥工作只需要10到15天就能完成。”
据了解,目前全市麦油长势良好,但苗情不平衡性大。稳住夏粮基础,细致的苗情管理必不可少。“对提早拔节田块,坚持叶色不褪不施肥的原则,严格控制过早施用拔节肥。对正常拔节田块,应强化控旺措施组合应用,严格控制早春施肥。”市农技推广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群体正常田块,要严格控制返青肥施用,防止造成无效分蘖过多,增加倒伏的风险;对群体偏小、穗数可能不足的弱小苗和脱力落黄严重麦田,宜立即追施肥料,尽早促弱转壮,争穗争粒。
清沟理墒,“去水”分秒必争
田间小麦施肥作业一片火热,但春耕田管可不仅仅包括这一项。田间积水的清沟理墒,也将在追肥时同步紧跟。
在丹阳市延陵镇,种粮大户陈炳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1000亩小麦的追肥工作。不过眼下他依旧有活要干。“小麦生长对水的需求不大,之前经常下雨,田里的清沟工作一点都慢不得,不然会对后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说话间,开沟作业的机械已经在田边等候,随时可以进入“战场”。
陈炳清的担心是老农的经验之谈。业内专家表示,我市越冬以来雨水偏多,土壤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易加快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不利于上部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同时渍害会严重阻碍根系发育,尤其是白根数量减少,影响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当前,要及时做好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
及时化除,让杂草无处可长
“我这里准备26日开展化除作业,药剂都买好了,就等温度适宜就动工。”在丹徒区荣炳盐资源区,种粮户凌鸿这两天正在为接下来的忙碌做着准备。“我只有一台无人机,为了加快后续植保的防治速度,我前两天刚刚订购了三台农机,其中就有一台最新型号的植保无人机。”
杂草一直是农业生产特别是大田种植的“顽疾”。而根据农情监测情况分析,今年我市的草害隐患较大。“随着雨水增多、气温回升,春季杂草发生加快,尤其是去年未封闭处理、冬前化除田块和部分晚播(栽)田块生长量小的田块、杂草基数较大,与麦苗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从而影响麦苗生长。”市植保植检站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业作物生长对前期化除效果差,目前草害达标田块,要根据草相特点在拔节前及时选准药剂,要注意避开低温寒潮天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回升至8℃以上的晴暖天气(冷尾暖头,施药前3天后5天日均气温不能低于8℃)用好药量进行化除,控制杂草危害。
值得一提的是,农户在打药时要选准药剂,用好药量,安全用药,防止药冻害。同时,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的测报和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要在发生初期主动用药,赤霉病打药时间要精准,一般掌握在齐穗至初花期主动打药、一周后盛花期再打、雨后补打。此外,要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一喷多防、保绿防衰、保粒增重。
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反常气候
粮食生产特别是大田种植,“看天吃饭”是目前无法改变的现状。但气候变化难以预料,特别是我市早春气候多变,“倒春寒”时有发生,还可能经历湿渍害、病虫害、干热风、高温逼熟、“烂麦场”等多重考验,对麦油后期生长造成很大影响。
“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霜冻,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会冻死冻伤。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小麦冻害发生后2至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支招农户,如遇到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不必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才能减少产量损失、尽可能获得正常产量。“施肥时,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为夏粮丰收打牢基础,为粮食安全贡献应有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钟志仁)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