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回访
原载于1982年1月1日《镇江市报》(试刊一号4版,有删节)
新年话希望
赵怀德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展望前景,无限光明,充满希望。
有希望才有收获。有人把希望比作成功的催产婆,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缺乏信心,就必然干劲不足,精神不振。大凡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中国女排的队员们之所以能艰苦地磨练技艺、思想和意志,就是因为她们心中高悬着夺取世界冠军这盏希望的明灯。正是这一崇高的目标,鼓舞着她们摸爬滚打,奋勇拼搏,终于在世界杯排球赛中,七战七捷,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精神振奋、信心百倍地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现场采访
2月16日下午3时,带着1982年《镇江市报》打印出来的报样,记者来到当年新闻报道作者、住在市区八叉巷的赵怀德老人家里。不仅记者是“有备而来”,82岁的赵老也是做足一番“准备”。
赵怀德老人向记者展示剪报册。
刚坐下,赵老就把事先准备好的资料给了记者——一本泛黄的剪报册。在这本册子上,留存了1982年到1999年前后,赵老在《镇江日报》见报的大部分稿件。收录的第一篇是一份《镇江市报》试刊1号红色报纸,上面有赵老两篇评论《新年话希望》《扫除“社会公害”》。
说起《镇江市报》复刊的故事,赵老还真了解不少。他告诉记者,自己参与了复刊准备工作。“1978年我从外地调回镇江,在市三中当语文老师,喜爱写写文稿,认识了老报人宋仰山。当时宋仰山是镇江广播站编辑,因经常向他投稿,一来一去我俩就熟识了。”赵老说,从宋仰山处,他得知市委开始筹备《镇江市报》复刊,准备招聘一批记者,第一轮文化考试后,第二轮是采访考核。赵老被市委宣传部抽调,和市委报道组的陈家渊、市委宣传部的陈云,一起参加了试卷的批改工作,“我们几位评审老师在三中办公楼里,连夜把试卷改了出来。”
赵怀德老人向记者展示剪报册。
在剪报册上,每隔几天就能看到赵老见报的稿子,笔名有好几个,严志、严正、傅岭、郑中华……赵老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投稿积极,采用率又高,编辑们就建议我多换几个笔名。”
记者注意到,剪报册上赵老写评论居多。在他看来,评论是报纸的眼睛,写评论要用心,一事一议,观点要新,口子要小,有深意语言活。作为通讯员,在很多报人朋友的指导下,赵老评论不断进步,在《群言堂》《街谈巷议》《教育随笔》等栏目见报的稿件逐年增多。赵老连续十多年被镇江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这些证书“红本本”他也一直保存着。
40年来,赵老被《镇江日报》采用的稿件有几百篇,剪报册上剪贴下来的就有100多篇。赵老说,让他最难忘的是1992年10月9日《镇江日报》刊登的《搭错车》。
“这是我亲身经历后写出的一篇批评公交的言论。”赵老向记者娓娓道来,1992年9月30日晚,赵老和许多乘客一样,在公交1路机床厂站等了很久才等到一辆车。“因汽车误点大家蜂拥而上,其中一些乘客是往大市口换乘2路车到火车站赶回南京的,大家都很着急。”可当公交车从现在的老市政府站开出后,竟向左转弯,驶向解放桥方向。行驶到宝塔山停车场后,驾驶员说了句:“大家都下车,车子坏了!”而这已是驾驶员当晚换上第三辆车了。
就是这一次乘坐公交车经历,赵老真实感受到镇江公交的滞后发展,直接影响了市民生活、城市形象乃至经济发展。“《搭错车》稿件见报的第二天,市公交公司两位同志登门向我道歉,诚恳地征求我对公交的意见和建议。”这次面对面坦诚交流,让赵老全面地了解镇江公交的现状。从此,赵老做了个有心人,有意识地关注镇江公交的发展,对线路设置、安全卫生、服务态度等一一记录在本,并及时反馈给公交公司。
1993年2月,《镇江日报》刊登了新一届政协委员名单,“当我看到自己名字时,光荣感、责任感驱使我要继续对镇江公交进行调查研究。”于是,赵老写了《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的提案,建议市政府重视城市公交的发展,从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积极扶持镇江公交走出困境,并对公交场地建设,公交线路优化,公交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此后,在一年一度的市政协全会上,赵老上交的都是关于公交的提案,《开通南山风景区公交车,促进镇江旅游业发展》《关于优化三山风景区公交线路的建议》《实施无人售票,推进公交发展》等提案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
“这些年我高兴地看到镇江公交的蓬勃发展:公交陆续实施实行无人售票,2002年公交IC卡系统运行,2012年实行‘公交惠民工程’。”赵老坦言,欣喜之余都会想到,正是有了在《镇江日报》上的小短文,让评论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让镇江公交事业从小改观到如今的快速发展。(全媒体记者 杨佩佩)
编辑:缪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