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星
一张党报,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引领舆论,宣扬先进,造势鼓劲,指导工作。这也可以说是我作为《镇江日报》的一名老通讯员,对其多年来办报成果的由衷肯定和赞誉,更是一路追随其写稿、用稿的深刻感悟和体会。正所谓党报纸上出“智”,工作有为有位。
用党报指导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建设发展时期,毛主席曾为党报亲自撰写过许多文章、新闻、评论和社论,用于揭露黑暗,弘扬真理,指导工作,鼓舞斗志。特别难忘的就有发表在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气势磅礴,激情飞扬,成为当时领导全党全军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性文件。
我曾经在部队和地方领导机关工作数十年,之所以一直衷情于《镇江日报》,除了及时获取各类信息外,更多的是要求自己逐步学会进而善于运用党报宣传和指导工作。特别是《镇江日报》有一支特别爱学习、特别肯钻研、特别能战斗的办报人队伍,我与许多老总、编辑和记者们都有过交道,真正是受益匪浅。这当中既有学习交流、思维碰撞,也有研讨深化、启发互助,形成自己在党报应用上的良性循环。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的许多创新和成果都是同这一良性循环密不可分,这也是《镇江日报》给予我们的丰厚政治养料。用当今网络流行语说,有“谋划、造势、收获”六个关键字想与读者分享。
——谋划。特色宣传,谋划为上。我在与编辑记者们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非常重视在增强党报指导性上下功夫,力求组稿和发稿“上连天线,下接地线”,第一时间将党和政府阶段性工作重心、行动和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这也是《镇江日报》坚持多年的办报原则和宝贵经验。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从学习、调查、研究再到提升的谋划过程。不动脑筋,胸无谋划,提笔就写,甚至“笔下生花”,那肯定出不了指导性强、生动活泼的好稿子。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抗洪抢险的宣传,我当时在军分区任职。面对许多鲜活的典型事例,我们没有就事论事的急于动手写稿,而是在报社总编室的组织指导下,一起顶风冒雨,深入一线采访,反复研究琢磨,最终紧紧扣住镇江驻军多、军民团结斗洪灾这个主题,精心谋划,分头写稿,很快出手好几篇新闻、特写、评论和图片等系列稿件,有计划的连续性刊发后,形成了立体宣传效应。其中原第一集团军副军长亲临镇江抗洪第一线、地方领导带头跳入洪水中指挥封堵江堤缺口等新闻特写,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有的新闻还被《解放军报》、《新华日报》转载,成为镇江再创“双拥模范城”的生动材料。
——造势。媒体造势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受众面广,感染力强。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更加重视党报的造势功能,用强大的宣传舆论指导和推动工作。拆除违法建筑,市区两级组织过多次专项行动。这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操作性都很强的群众工作,尤其既需要讲好大道理,也需要讲好小道理。在宣传发动前,报社就选派条口记者参加宣传组,共同制定宣传方案。特别是强化评论的写作力量,讲清拆除违法建筑对促进经济发展、美化市容市貌、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讲好大道理的前提下,与记者一起挖掘典型事例,刊发一个个有说服力的小故事,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启发违法建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拆违,为城市建设争光添彩。在工作总结评奖时,条口记者编辑的名字都上了光荣榜。
——收获。善于用好党报,工作有为有位。全民国防教育,工作面广量大。镇江革命遗址多,报社主动开辟“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巡礼”栏目,逐一对每个红色场馆进行宣传,充分发挥了其在国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创新性做法在当时还很少有媒体尝试过。记得那一年,全市开展“两个率先”(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实现率先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经过精心谋划,《镇江日报》在显著位置开辟专栏,经有关部门推荐一批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单位和个人进行连续宣传,形成强烈舆论氛围。对分量较重的稿件集体讨论主题,力求选题深刻,能够打动人、感召人。其中有一位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红色历史陈列和宣传上的老党员,事迹非常感人。经过反复琢磨,记者选定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题目,画龙点睛,震撼力强,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这一主题的策划宣传,作为我市当年宣传工作的品牌项目,在省有关部门的现场会上作了推广。经批准,还将发表在《镇江日报》上的全部稿件加工整理,编辑成书——《率先发展“排头兵”》,在“两个率先”宣传和实践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