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黄铮:从历史长河中“打捞”出“4月2日”

2022-02-20 10:02

“2022年4月2日”,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的日子。对“百年康复”沧桑史而言,“4月2日”这个非同寻常的生日,曾经长久潜没于信息繁杂的历史长河之中,是几经努力才被打捞“出水”。故事要从30余年前一院首度“修史”说起。

1987年,时任一院工会副主席(后任工会主席)的黄铮,被任命为院志编纂工作负责人。他带领两名同事一起投入这项意义独特的工作。黄铮说,一部好的院志不仅具有保存文献的功能,而且作为工具书,能够通过一书在手,便捷、清晰地了解医院在各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任务及发展脉络。

黄铮讲述,虽说是兼职修志,但他和编纂小组成员严谨对待,丝毫不敢马虎。由于这是一院成立大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正式“修史”,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包罗万象的信息处理中,小组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医院的建院时间究竟是“哪一天”?

当时,手头上虽然拥有大量不同年代的档案资料,但它们基本都是记录于医院被新政府接管的解放后,早先基督医院的资料几乎无存。基督医院建于1922年,迄今存在的奠基石上记录着这一确凿无疑的年份,但翻遍既有资料,却始终找不出有关“月、日”的记录——而这恰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之一。“就像一个人的生日,如果只知道是哪一年,却弄不清是几月几日,那有多遗憾!”黄铮回忆,一段时间里,医院的具体生日何在,成为编纂小组成员久久难释怀的共同“心结”。

一天,黄铮又在翻查资料时,灵感忽然一闪:民国时期,镇江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在镇江成立一家西式“大”医院可不是件小事,说不定报纸上会有记载呢!

随后,小组成员到处寻找、查阅了一些当时的地方报纸,仍然无获。黄铮这就想起了印象中那个年代大名鼎鼎的上海《申报》——这几乎是最后的希望了!他立马安排人员专程前往上海档案馆查阅当时的《申报》。数日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申报》明确刊发了镇江基督医院的开院新闻。

这则新闻不仅提供了准确的建院(开业)时间,报道还记录开业当天邀请了哪些嘉宾到场,细致地描述了现场盛况,其中包括邀请镇江崇实女中的唱诗班前来助阵。昨天的新闻,便是今天的史料。这一难题的破解,令编纂小组倍受鼓舞,“在编纂院志的整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成为历史的触摸者。”黄铮回味当年这段经历感慨良多。

院志编纂小组当时的办公室,设在医院内一栋漂亮的欧式小洋楼里,该楼是基督医院第一任院长孟享利的私人住宅。黄铮在史料中了知,建院之初,医院只有几栋楼房,周围一直到运河边还都是低矮的民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也曾在回忆里描述:小时候她曾常随父母来这里拜访院长朋友,踮着脚尖透过二楼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大运河中舟楫往来的热闹场景。而时至1987年,编纂工作之余的黄铮放眼望出去,小楼已被淹没于高大建筑群中,“根本就看不到运河了”。

历时近两年时间,一本从1922年到1986年的院志终于完稿。黄铮讲述,那年代还没有电脑,院志从初稿到几易其稿的定稿都是手写。此后,编纂的阶段性工作虽已完成,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该手稿并未付梓印刷,担心仅有的这一份手写书稿不便保存,丢了就损失大了,黄铮小心翼翼地将书稿送到一家民间开办的誊印社,用钢板刻字、油墨印刷的方式,得以完成了50多本首部院志的“成书”。(全媒体记者 俞佳融)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130

“2022年4月2日”,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100周年的日子。对“百年康复”沧桑史而言,“4月2日”这个非同寻常的生日,曾经长久潜没于信息繁杂的历史长河之中,是几经努力才被打捞“出水”。故事要从30余年前一院首度“修史”说起。

1987年,时任一院工会副主席(后任工会主席)的黄铮,被任命为院志编纂工作负责人。他带领两名同事一起投入这项意义独特的工作。黄铮说,一部好的院志不仅具有保存文献的功能,而且作为工具书,能够通过一书在手,便捷、清晰地了解医院在各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任务及发展脉络。

黄铮讲述,虽说是兼职修志,但他和编纂小组成员严谨对待,丝毫不敢马虎。由于这是一院成立大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正式“修史”,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包罗万象的信息处理中,小组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医院的建院时间究竟是“哪一天”?

当时,手头上虽然拥有大量不同年代的档案资料,但它们基本都是记录于医院被新政府接管的解放后,早先基督医院的资料几乎无存。基督医院建于1922年,迄今存在的奠基石上记录着这一确凿无疑的年份,但翻遍既有资料,却始终找不出有关“月、日”的记录——而这恰恰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之一。“就像一个人的生日,如果只知道是哪一年,却弄不清是几月几日,那有多遗憾!”黄铮回忆,一段时间里,医院的具体生日何在,成为编纂小组成员久久难释怀的共同“心结”。

一天,黄铮又在翻查资料时,灵感忽然一闪:民国时期,镇江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在镇江成立一家西式“大”医院可不是件小事,说不定报纸上会有记载呢!

随后,小组成员到处寻找、查阅了一些当时的地方报纸,仍然无获。黄铮这就想起了印象中那个年代大名鼎鼎的上海《申报》——这几乎是最后的希望了!他立马安排人员专程前往上海档案馆查阅当时的《申报》。数日后,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申报》明确刊发了镇江基督医院的开院新闻。

这则新闻不仅提供了准确的建院(开业)时间,报道还记录开业当天邀请了哪些嘉宾到场,细致地描述了现场盛况,其中包括邀请镇江崇实女中的唱诗班前来助阵。昨天的新闻,便是今天的史料。这一难题的破解,令编纂小组倍受鼓舞,“在编纂院志的整个过程中,我感觉自己成为历史的触摸者。”黄铮回味当年这段经历感慨良多。

院志编纂小组当时的办公室,设在医院内一栋漂亮的欧式小洋楼里,该楼是基督医院第一任院长孟享利的私人住宅。黄铮在史料中了知,建院之初,医院只有几栋楼房,周围一直到运河边还都是低矮的民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也曾在回忆里描述:小时候她曾常随父母来这里拜访院长朋友,踮着脚尖透过二楼的窗户就可以看到大运河中舟楫往来的热闹场景。而时至1987年,编纂工作之余的黄铮放眼望出去,小楼已被淹没于高大建筑群中,“根本就看不到运河了”。

历时近两年时间,一本从1922年到1986年的院志终于完稿。黄铮讲述,那年代还没有电脑,院志从初稿到几易其稿的定稿都是手写。此后,编纂的阶段性工作虽已完成,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该手稿并未付梓印刷,担心仅有的这一份手写书稿不便保存,丢了就损失大了,黄铮小心翼翼地将书稿送到一家民间开办的誊印社,用钢板刻字、油墨印刷的方式,得以完成了50多本首部院志的“成书”。(全媒体记者 俞佳融)

来源:镇江日报

编辑:陈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