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改造老旧小区1万多个、改善苏北3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从住有所居到提升市民幸福感,江苏认真办好这件事

2022-01-30 20:15

多年来,江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目前,全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历史文化街区5个,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在城市建设中,江苏确定公布了两批共32个美丽宜居城市省级试点城市(县、区)、321个省级试点项目,让城市更宜居。通过3年多的努力,改善了苏北地区超过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苏北5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为传统风貌“留白”,让历史遗存绽放时代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江苏系统组织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和价值研究,指导各地推进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条例》修订。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意见》,开展传统营造技艺系列研究,抢救性保护、原真性记录江苏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导各地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实践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此外,江苏还积极推动特色风貌塑造和建筑文化普及。推动城乡空间特色的当代塑造,构建全省空间特色结构体系,明确省域特色风貌塑造重点特色空间的管控要求,提出城市特色塑造、镇村特色发展及联动塑造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的行动指引。组织编制的《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被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授予“规划卓越奖”。结合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构建省、市、县三级沿海地区特色风貌管理体系,建立供地方选择的总建筑师团队专家库,指导沿海地区建立总建筑师制度,组织编制三年行动计划、风貌塑造设计导则,指导沿海三市做好特色风貌塑造工作。

为城市建设“添彩”,让宜居理念浸润美丽家园

2019年,江苏被列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份,以此为契机,江苏从住房条件改善、城市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等多个方面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美丽宜居家园。据了解,江苏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提高至26.06%;累计改造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1万多个,受惠居民超过330万户。

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十三五”以来,全省改造城市易淹易涝片区900多个,实现城市易淹易涝片区动态清零;新增公共停车位约80万个。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3200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比例约99%。2021年以来,整治停车收费管理问题7000多个,建成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500个。

2021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请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让更多百姓“出棚进楼”。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江苏积极推动实现住有宜居。在推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江苏还有序推进“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绿色社区创建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大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社区宜居性。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424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1807个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

为乡村名片“烫金”,全面铺开乡村建设新图景

通过3年多的努力,改善了苏北地区超过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江苏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显示,苏北5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目前,全省已建成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覆盖了所有涉农县(市、区),累计公布439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65组传统建筑组群,优选部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传统村落,与周边旅游资源串联形成26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2个镇(建制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数量居全国前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来到江苏的乡村,俨然走进诗中的胜境,五彩田园、稻谷花海,日新月异的变迁与发展,是江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江苏采取了一系列打造美丽乡村的务实行动,为广袤的乡村大地再添精彩一笔,收获的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2021年年初,中央农办印发的《江苏省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报告》,对江苏苏北农房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工作高度评价,认为江苏“为全国贡献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江苏样板”。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缪小兵


117

多年来,江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目前,全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历史文化街区5个,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在城市建设中,江苏确定公布了两批共32个美丽宜居城市省级试点城市(县、区)、321个省级试点项目,让城市更宜居。通过3年多的努力,改善了苏北地区超过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苏北5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为传统风貌“留白”,让历史遗存绽放时代光芒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江苏系统组织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和价值研究,指导各地推进规划期至2035年的新一版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条例》修订。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关于实施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意见》,开展传统营造技艺系列研究,抢救性保护、原真性记录江苏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导各地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实践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模式,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此外,江苏还积极推动特色风貌塑造和建筑文化普及。推动城乡空间特色的当代塑造,构建全省空间特色结构体系,明确省域特色风貌塑造重点特色空间的管控要求,提出城市特色塑造、镇村特色发展及联动塑造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的行动指引。组织编制的《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被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授予“规划卓越奖”。结合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构建省、市、县三级沿海地区特色风貌管理体系,建立供地方选择的总建筑师团队专家库,指导沿海地区建立总建筑师制度,组织编制三年行动计划、风貌塑造设计导则,指导沿海三市做好特色风貌塑造工作。

为城市建设“添彩”,让宜居理念浸润美丽家园

2019年,江苏被列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首个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省份,以此为契机,江苏从住房条件改善、城市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等多个方面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美丽宜居家园。据了解,江苏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提高至26.06%;累计改造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1万多个,受惠居民超过330万户。

2个城市入选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十三五”以来,全省改造城市易淹易涝片区900多个,实现城市易淹易涝片区动态清零;新增公共停车位约80万个。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供水能力达3200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比例约99%。2021年以来,整治停车收费管理问题7000多个,建成垃圾分类达标小区2500个。

2021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请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让更多百姓“出棚进楼”。在住有所居的基础上,江苏积极推动实现住有宜居。在推动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同时,江苏还有序推进“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创建、绿色社区创建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大力改善社区人居环境,补齐设施短板,提升社区宜居性。目前,全省已累计创建424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1807个城市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

为乡村名片“烫金”,全面铺开乡村建设新图景

通过3年多的努力,改善了苏北地区超过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江苏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显示,苏北5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目前,全省已建成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覆盖了所有涉农县(市、区),累计公布439个省级传统村落和365组传统建筑组群,优选部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传统村落,与周边旅游资源串联形成26条美丽田园乡村游赏线路,推动农旅融合。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2个镇(建制镇)被命名为全国特色小城镇,数量居全国前列。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来到江苏的乡村,俨然走进诗中的胜境,五彩田园、稻谷花海,日新月异的变迁与发展,是江苏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来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江苏采取了一系列打造美丽乡村的务实行动,为广袤的乡村大地再添精彩一笔,收获的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2021年年初,中央农办印发的《江苏省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督查报告》,对江苏苏北农房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工作高度评价,认为江苏“为全国贡献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江苏样板”。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