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将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到老百姓心坎上。近日,记者从镇江高新区财政国资局获悉,2021年,高新区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融合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全面加强民生保障,抓好民生项目建设的资金安排,用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利民惠民,让群众得实惠。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民生支出占比不断攀升
经过多个部门努力协调、紧张的施工,2021年7月底,伴随着夜幕降临,乔家门社区主干道两侧,60多盏新安装的路灯瞬间亮起,照亮了村民幸福之路,大家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高新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对居民群众集中诉求、热点诉求进行梳理、统计、分析,把群众反映的乔家门路段没有路灯的问题,且道路没有人车分离设施等问题作为重点实事,多部门协同实地查看,制定详细解决方案,加强资金预算保障,积极落实办理责任与时间节点,投入资金约60万元,对乔家门路、乔家门集镇、东山组等重要路段按照每40米一盏的规划方案安装路灯60多盏,彻底解决了村民们夜间出行难问题。随着路灯每晚的自动点亮,不仅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更照亮了村民“心中的路”。
据统计,全年纳入高新区财政保障范围的民生项目共有29个,其中基本民生项目17个,以及交通安全设施,便民路灯、社区居家养老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项目12个。全年民生项目支出占财政支出占比58%,共安排基本民生支出6455万元。
兑现人才“镇兴”行动
充分诠释“拴心留人”
2021年,高新区在全面兑现市人才“镇兴”行动政策基础上,制定“创新发展活力标杆17条”,对引进落户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3年免租载体以及科技金融、跟奖跟补、创新奖补等全方位政策扶持。对在高新区申报入选国家级、省双创计划的人才,给予最高550万元配套跟踪奖励;项目落户两年内,对高新区主导产业有突出贡献的项目,对其引进的高管及高端人才,给予3年内最高10万元/人/年的奖励。并积极实施大学生“才聚高新”(2021-2025)计划,对“双一流”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和在镇高校的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来高新区企业就业五年内,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分五年给予15万元、20万元的购房补贴,若在高新区范围内购买再各增加10万元补贴;其他市外非“双一流”高校的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在高新区范围内购买首套自住商品住房,分五年给予25万元、30万元购房补贴;在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最高给予1亿元支持。
坚持“一线工作法”,围绕辖区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以“敢为人先破难题,创新发展跑起来”为服务口号,服务在地企业项目、双创人才高质量发展,全年兑付各类政策资金13650万元,有力推动了创新项目的加快发展。
落实惠农政策
深化“一折通”补贴发放管理
财政、农业农村、人社等多条口协同配合,着力规范和加强涉农补贴“一折通”资金发放管理,确保做到应发尽发,做到不重不漏一人,不断增强“一折通”补贴发放,规范各项财政惠农补贴发放流程。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全面加强管理和服务。从各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民补贴“一折通”发放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健全完善“全面覆盖、集中打卡、跟踪督查”的“一折通”发放机制,财政部门积极与属地街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沟通,及时了解补贴农户信息变动情况,根据变动情况及时变更“一折通”系统中的农户基础资料,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遇到问题及时与社区和银行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对行动不便,采用上门服务等形式,办理一卡通,做到让群众满意,确保各项补贴资金及时、准确的发放到位。2021年,以蒋乔街道财政分局为主体,高新区对凡是具备实施条件的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全部纳入“一折通”发放,各项惠农补贴项目达40项,发放金额1165万元。(通讯员 朱丹 郭晶 全媒体记者 姜萍)
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