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镇江讯 地下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以往城市地下管网如有破裂、错位、脱节、渗漏等情况,维修起来都会大动干戈,轻则对路面“开膛破肚”,重则道路封堵绕行。现如今,雨污水管网修复可以做“微创手术”了。1月12日下午,镇江市住建局召开现场交流会,对3种非开挖管道维修技术进行普及。
与会人员听取项目施工情况介绍
在南徐大道镇江培文实验学校东侧的施工现场,多辆大型工程车辆停在非机动车道一侧,身穿黄马甲的施工人员正通过排污管道检查井,对地下破损的管道进行修补。记者在一个检查井旁看到,借助CCTV影像机器人的引导和实时传回的画面,操作人员使用类似充气泵的“修复器”,把均匀浸渍固化性树脂的玻璃纤维修复材料导入破损部位,充气使修复器膨胀,将外侧缠绕的修复材料紧紧挤压在原管道内壁,通过常温固化后,形成一层厚实的“膜”,如同在管道破损位置打了一道“补丁”。整个施工现场,除了隔出施工区域外,没有开挖路面,也没有封堵非机动车道。
原状点位修复前
原状点位修复后
“我们根据此处管道内缺陷类型,选择实施点状原位固化修复。”现场作业单位负责人介绍,这种固化物硬度高、韧性好,有很强的抗冲击及抗弯曲性能,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耐腐蚀性,产品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维修前,需将两端检查井下的管网口堵住,抽干管道中的污水,再将机器人放入管道中,找到管道受损的位置。
施工人员将可折叠PVC内衬加热软化后置入原有管道内部
不远处的另一个检查井,由于管段范围内的局部修复点位多于3处,采用了FIPP整体修复技术(又称热塑修复)。此种方法将特种热塑性PVC内衬加热软化,牵引置入原有管道内部,通过加热加压与原管紧密贴合, 然后通风冷却变硬后形成内衬即可。据介绍,修复一段60米的破损管道只需3小时,可应用于任何材质的管道修复,可修复弯管、变径、错位管道,现场漏水也可施工。
FIPP整体修复技术示意图
正在进行管网修复施工的是镇江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及海绵建设完善工程(简称“三全项目”)的一个标段。实施单位市排水管理处工程公司经理张华顺告诉记者,此前对现状污水收集管网进行系统诊断、分析和检查发现,部分管网存在结构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严重影响污水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网修复施工。如果采用开挖更换管道方式,对交通出行和其他地下管线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现采用非开挖修复,通过固化修复、热塑修复即可达到修复效果。目前已完成点状固化修复37环,热塑修复90米。
紫外光固化修复现场操作示意图
如果整段地下管网破损,也能采用非开挖方式修复。虎踞桥附近的沿古运河南岸排污管网修复现场,采用了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这里铺设的是内径1.2米的排污管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的水严重倒灌,管道淤堵也很严重,其中一段淤堵接近90%。”现场施工队负责人介绍,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将经树脂充分浸渍的无碱玻璃纤维软管,从检查井处拉入待修复管道中,使用空压机将软管涨圆,再利用紫外光照射使软管固化,形成一条坚固光滑的新内衬管。
运河路W125-W126修复前
运河路W125-W126修复后
解放桥~虎踞桥W126-W127修复前
解放桥~虎踞桥W126-W127修复后
“我市从2018年开展非开挖管道维修工作,2021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使用。”市给排水管理处工程科科长傅源表示,非开挖维修技术可减少占地和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克服城市交通带来开挖施工的不便和其它管线的交叉影响,在交通繁忙、重要节点等特殊区域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具有施工时间短,对环境影响小;内衬管耐磨损、耐腐蚀,增加了管道的使用寿命;内衬新管表面光滑,管内摩擦系数下降,可增大流量等优势。普及该项技术,可加快破损管网的修复工作,推进我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实现水环境根本性改善。(全媒体记者 方良龙 通讯员 孙娟 陈生 李溟)
编辑: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