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迈向共同富裕的镇江足迹 | 句容夏林村:在家门口也能忙到钱了

2022-01-12 23:00

今日镇江讯 在句容茅山西麓,水光山色中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夏林村。从前,这里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田地成片抛荒,产业薄弱、人口外迁,外出打工是村民唯一的“指望”。

如今,夏林村早已不是从前模样。沿着茅山大道向南行驶,车窗外满眼风光。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晾晒着腌制风干食材,老鹅、腊肉、香肠……村里老旧破败的厂房不见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今年82岁的村民杨德珍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春节临近,记者走访夏林村,聆听村里的“幸福故事”。

奋斗者的幸福:一只鹅卖出千万身家

一进入腊月,城里乡下的年味便一天天浓了起来。

村民王天贵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模式,“现在正在包装5只简装老鹅、5盒粉丝准备到城里送货,有老客户预定了40只真空包装老鹅,下午要寄到马鞍山,京东上又来了新订单,一会儿要理出来安排发货……”

茅山老鹅从“当地土产”到如今“叫响”长三角,今年66岁的王天贵亲历了这一发展历程。夏林村是茅山风景区东南侧的一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从前,村里老百姓大多种粮食、种地,却因为丘陵地形不适合种植粮食,年年收成差,老百姓日子过得苦。”1987年,王天贵在常溧路边开了一家小饭店,自家腌制了一些老鹅,一般“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客人吃;有时候菜不够,才拿出来招待宾客。“客人吃了都说好,还有人要买回去送人。一来二去卖腌鹅就成了我家的主业。”

事实证明,王天贵卖腌鹅的路子走对了。“茅山老鹅”日渐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2005年,王天贵建起了加工厂;2009年获有机产品认证;2015-2018年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 “特别是现在进入腊月,生意越来越忙,每天的成交额能达到10万左右。”王天贵笑着说,全家人都扑在老鹅产业上,他负责经营厂里的生意,女儿在城里开一家“天贵特产旗舰店”,还负责经营电商平台,现在除了老鹅,还出售腌制鸡、鸭、猪手、香肠等,一年产值能达到2000多万元。

“不仅是我,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腌鹅生意,只要有人想学手艺,我都愿意教。”王天贵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本事,村里人都富起来了,那才叫真本事。

打工者的幸福:不出村就能挣足零花钱

早上7:00,今年60岁出头的佘承凤给家人做好早饭,和邻居一起结伴出门上班。

佘承凤没想到已过花甲之年的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挣到一份不错的工资。“我在村里的老鹅加工厂上班有一年多,每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不比在城里打工的人挣得少,村里好多人都羡慕我呢!”

像佘承凤这样的村民,在夏林村还有许多。“鹅毛要拔干净,慢慢来,不要着急……”走进位于常溧公路旁边老鹅加工厂,负责人正在指导十来个工人干活。屋外天气寒冷,屋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打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村民。

端上餐桌的“茅山老鹅”撬动了夏林村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走出了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因为有了老鹅产业,现在的夏林村外出务工的人少了,村里50岁以上的村民也有了打工赚钱的途径。”夏林村党支部书记唐洁介绍,“卖一只老鹅看起来简单,其实耗费的人力物力都不少。从养殖、宰杀、生产、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如今,村里腌销老鹅的农户有几百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年产值过亿元。特别是年底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需要帮工,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忙到钱了,日子自然越过越顺心。”

近年来,茅山在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腌鹅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我们村已经成为新趋势。”唐洁说。

创业者的幸福:小作坊里走出大企业家

严道云少年时期的关键词是“进城”,人到中年后却是“回乡”——他在家乡看到了创业的广阔天地。

严道云曾经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迫于生活的压力,17岁刚高中毕业的他就开始外出打工。“虽然学到了一些技术,但想凭借打零工的收入照顾家里老小实在困难。”在亲情的召唤与政策的吸引下,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2000年,严道云借遍亲朋好友凑了两万余元,从外地买回来一台二手压铸机床,起早贪黑,开启了生产汽车门锁及配件的创业之路。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质量,严道云生产的配件逐渐得到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四年后,句容市苏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就落户在夏林村。“我租下村里5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工人也越来越多。”严道云说,“我们招工优先选择村里及周边农民。我尝尽了外出打工的苦,回乡创业的初心,就是想带领乡亲们一起干出一番事业。”

2020年,严道云投资的句容市成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专门生产医用导尿管、导尿袋,当年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年产值过亿元不是梦。”他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下一步,计划再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继续优化完善生产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让更多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全媒体记者 曹源 通讯员 孔德琴)

编辑:缪小兵

203

今日镇江讯 在句容茅山西麓,水光山色中坐落着一个美丽的村庄——夏林村。从前,这里是出了名的经济薄弱村:田地成片抛荒,产业薄弱、人口外迁,外出打工是村民唯一的“指望”。

如今,夏林村早已不是从前模样。沿着茅山大道向南行驶,车窗外满眼风光。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晾晒着腌制风干食材,老鹅、腊肉、香肠……村里老旧破败的厂房不见了,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今年82岁的村民杨德珍说:“现在我们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春节临近,记者走访夏林村,聆听村里的“幸福故事”。

奋斗者的幸福:一只鹅卖出千万身家

一进入腊月,城里乡下的年味便一天天浓了起来。

村民王天贵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模式,“现在正在包装5只简装老鹅、5盒粉丝准备到城里送货,有老客户预定了40只真空包装老鹅,下午要寄到马鞍山,京东上又来了新订单,一会儿要理出来安排发货……”

茅山老鹅从“当地土产”到如今“叫响”长三角,今年66岁的王天贵亲历了这一发展历程。夏林村是茅山风景区东南侧的一个行政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从前,村里老百姓大多种粮食、种地,却因为丘陵地形不适合种植粮食,年年收成差,老百姓日子过得苦。”1987年,王天贵在常溧路边开了一家小饭店,自家腌制了一些老鹅,一般“不好意思”拿出来给客人吃;有时候菜不够,才拿出来招待宾客。“客人吃了都说好,还有人要买回去送人。一来二去卖腌鹅就成了我家的主业。”

事实证明,王天贵卖腌鹅的路子走对了。“茅山老鹅”日渐成为当地的金字招牌。2005年,王天贵建起了加工厂;2009年获有机产品认证;2015-2018年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 “特别是现在进入腊月,生意越来越忙,每天的成交额能达到10万左右。”王天贵笑着说,全家人都扑在老鹅产业上,他负责经营厂里的生意,女儿在城里开一家“天贵特产旗舰店”,还负责经营电商平台,现在除了老鹅,还出售腌制鸡、鸭、猪手、香肠等,一年产值能达到2000多万元。

“不仅是我,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腌鹅生意,只要有人想学手艺,我都愿意教。”王天贵说,一个人富起来不算本事,村里人都富起来了,那才叫真本事。

打工者的幸福:不出村就能挣足零花钱

早上7:00,今年60岁出头的佘承凤给家人做好早饭,和邻居一起结伴出门上班。

佘承凤没想到已过花甲之年的自己还能在家门口找到一份工作,挣到一份不错的工资。“我在村里的老鹅加工厂上班有一年多,每个月能挣5000元左右,不比在城里打工的人挣得少,村里好多人都羡慕我呢!”

像佘承凤这样的村民,在夏林村还有许多。“鹅毛要拔干净,慢慢来,不要着急……”走进位于常溧公路旁边老鹅加工厂,负责人正在指导十来个工人干活。屋外天气寒冷,屋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打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村民。

端上餐桌的“茅山老鹅”撬动了夏林村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走出了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因为有了老鹅产业,现在的夏林村外出务工的人少了,村里50岁以上的村民也有了打工赚钱的途径。”夏林村党支部书记唐洁介绍,“卖一只老鹅看起来简单,其实耗费的人力物力都不少。从养殖、宰杀、生产、包装、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手。“如今,村里腌销老鹅的农户有几百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一年产值过亿元。特别是年底最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需要帮工,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忙到钱了,日子自然越过越顺心。”

近年来,茅山在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完善扶持政策等方面狠下功夫,吸引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腌鹅产业就是其中之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我们村已经成为新趋势。”唐洁说。

创业者的幸福:小作坊里走出大企业家

严道云少年时期的关键词是“进城”,人到中年后却是“回乡”——他在家乡看到了创业的广阔天地。

严道云曾经是村里出名的贫困户,迫于生活的压力,17岁刚高中毕业的他就开始外出打工。“虽然学到了一些技术,但想凭借打零工的收入照顾家里老小实在困难。”在亲情的召唤与政策的吸引下,他毅然选择返乡创业。

2000年,严道云借遍亲朋好友凑了两万余元,从外地买回来一台二手压铸机床,起早贪黑,开启了生产汽车门锁及配件的创业之路。凭着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质量,严道云生产的配件逐渐得到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认可。四年后,句容市苏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就落户在夏林村。“我租下村里5000多平方米的旧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的工人也越来越多。”严道云说,“我们招工优先选择村里及周边农民。我尝尽了外出打工的苦,回乡创业的初心,就是想带领乡亲们一起干出一番事业。”

2020年,严道云投资的句容市成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专门生产医用导尿管、导尿袋,当年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年产值过亿元不是梦。”他信心满满地规划着未来,“下一步,计划再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继续优化完善生产技术,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让更多村里人过上好日子。”(全媒体记者 曹源 通讯员 孔德琴)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