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创新基层治理 ,为群众撑起 “法治晴空”——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之五

2022-01-12 22:48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市域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撑点。社会治理的水平好不好,效能高不高,能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关键在于各项政策、举措能否落实到基层,让群众确实得到实惠。

推进普惠均等,聚焦快捷便民,我市政法系统始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创新打造“镇法同行,助企惠民”服务品牌,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精准施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镇江新区社区服刑人员包某某,系江苏某通信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赴南京与新客户签订合同向司法所提出请假申请。新区司法局、检察院认真审核该公司营业执照、单位证明等相关材料,通过调查核实,认为包某某平时表现良好,公司也的确需要他经营,于是同意了请假申请。最终包某某与南京新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成交300余万元的项目。

自市委政法委联合政法各部门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二十六条措施》后,像这样的例子不断涌现。其中专门对“优化涉企人员刑事执行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涉企社区服刑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江苏省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与智利一公司谈成一笔活鱼运输船的买卖交易,为了能在智利顺利交船,双方需要办理船舶卖契、协议等相关文件的涉外公证。但双方原本约定进行的交船签约仪式,却因外商代理人在中国的签证于第二天到期而受到影响。双方来到镇江公证处寻求帮助。考虑到需要外方离境前将签约仪式与公证尽快办结,镇江公证处当即为省船厂开辟“绿色通道”。当天,公证员拟稿、审批、翻译、制证等环节直接进入到快速办理流程,从双方代表签署文件到出具公证书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我市政法机关通过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法院系统积极改进诉讼费退还方式,变“被动退费”为“主动退费”,由当事人申请退费变为法院依职权通知当事人提供账户并直接退费,并且是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全额退还。各部门还携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互联互通保护、信用惩戒宽限期、企业集中预防教育等一批行之有效的便企惠企制度机制,展现了更多“法律温度”。 

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撑起“法治晴空”

2021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拓展工程,覆盖人群达3100人”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市司法局坚持“市县联动”,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多措并举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10岁的小受援人在爷爷奶奶的陪同下走进了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大厅,为他父亲死亡赔偿金问题申请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指派资深律师承办此案,其诉讼请求大部分得到了法庭的支持,判决被告赔偿受援人一百多万元。在卷宗整理和案件回访中,中心了解到,法院执行庭查到被告存款总金额不足6000元,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上门走访了解到的现状更令人心痛,小受援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侧弯,动过3次手术,花费30余万元,还需要长期进行矫正治疗。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已难以为继。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帮助受援人,中心迅速整理材料。一方面向相关部门汇报,为小受援人申请司法救助资金;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检察系统,希望他们也能依照政策对小受援人进行救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为该受援人争取司法救助资金10万元,解其燃眉之急。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法援案件4291件,法援覆盖人群万人比达13.37,较去年增长16.63%。

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市还推出《全市政法系统30条安民便民惠民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前不久,因车祸致十级伤残的方先生,通过司法救助获得一笔“救命钱”。原来,他早先做过肾脏移植手术,家庭本就困难。出了车祸后,每月要支付高额治疗费和医药费,但肇事者家里的经济也困难,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向市区两级政法委作了专题汇报,通过市县联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为其发放了10万元救助金。

“三官一律”走进网格健全基层治理

京口区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的王女士说:“以前发生了矛盾纠纷,或者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需求,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也不知道问哪个人。现在,警官、法官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我们小区、广场,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我们老百姓有什么法律方面不懂的可以随时问他们,他们也都会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让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入基层网格担任网格员,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如今这项被称之为“三官一律”进网格的活动在我市正滚动式集中开展。“三官一律”下沉网格,广泛开展普法宣传、风险排查、结对帮扶、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活动,仅去年,全市4895名政法干警有序下沉网格,累计走访群众十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

全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是打通普法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我市通过举办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全力当好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员”:利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发挥带头学法、普法作用,通过送法上门等方式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主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疏导化解,当好纾困解纷“调解员”;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诉求通道,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成立周秀琴、范金华等70余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涌现出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米服”普法志愿者等一批“法律明白人”工作品牌,有力推动基层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目前,全市注册备案“法律明白人”共计3273名,其中丹阳956名、句容833名、扬中331名、丹徒306名、京口295名、润州325名、新区186名、高新区41名,全市每个网格均有一名“法律明白人”。

我市政法系统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法律温度”,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宁、社会安定,为建设现代化新镇江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谭琳 崔扬高

编辑:缪小兵

210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是市域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元和最深厚的支撑点。社会治理的水平好不好,效能高不高,能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关键在于各项政策、举措能否落实到基层,让群众确实得到实惠。

推进普惠均等,聚焦快捷便民,我市政法系统始终把“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创新打造“镇法同行,助企惠民”服务品牌,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精准施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镇江新区社区服刑人员包某某,系江苏某通信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赴南京与新客户签订合同向司法所提出请假申请。新区司法局、检察院认真审核该公司营业执照、单位证明等相关材料,通过调查核实,认为包某某平时表现良好,公司也的确需要他经营,于是同意了请假申请。最终包某某与南京新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成交300余万元的项目。

自市委政法委联合政法各部门出台《全市政法机关打造“镇合意”服务品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二十六条措施》后,像这样的例子不断涌现。其中专门对“优化涉企人员刑事执行方式”作出明确规定,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涉企社区服刑人员开辟“绿色通道”。

江苏省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与智利一公司谈成一笔活鱼运输船的买卖交易,为了能在智利顺利交船,双方需要办理船舶卖契、协议等相关文件的涉外公证。但双方原本约定进行的交船签约仪式,却因外商代理人在中国的签证于第二天到期而受到影响。双方来到镇江公证处寻求帮助。考虑到需要外方离境前将签约仪式与公证尽快办结,镇江公证处当即为省船厂开辟“绿色通道”。当天,公证员拟稿、审批、翻译、制证等环节直接进入到快速办理流程,从双方代表签署文件到出具公证书仅用了一个多小时。

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我市政法机关通过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了一批困扰多年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法院系统积极改进诉讼费退还方式,变“被动退费”为“主动退费”,由当事人申请退费变为法院依职权通知当事人提供账户并直接退费,并且是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全额退还。各部门还携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互联互通保护、信用惩戒宽限期、企业集中预防教育等一批行之有效的便企惠企制度机制,展现了更多“法律温度”。 

法律援助为困难群众撑起“法治晴空”

2021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拓展工程,覆盖人群达3100人”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市司法局坚持“市县联动”,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多措并举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上半年的一天,一位10岁的小受援人在爷爷奶奶的陪同下走进了扬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大厅,为他父亲死亡赔偿金问题申请法律援助。中心立即指派资深律师承办此案,其诉讼请求大部分得到了法庭的支持,判决被告赔偿受援人一百多万元。在卷宗整理和案件回访中,中心了解到,法院执行庭查到被告存款总金额不足6000元,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上门走访了解到的现状更令人心痛,小受援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脊柱侧弯,动过3次手术,花费30余万元,还需要长期进行矫正治疗。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已难以为继。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帮助受援人,中心迅速整理材料。一方面向相关部门汇报,为小受援人申请司法救助资金;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检察系统,希望他们也能依照政策对小受援人进行救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为该受援人争取司法救助资金10万元,解其燃眉之急。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法援案件4291件,法援覆盖人群万人比达13.37,较去年增长16.63%。

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市还推出《全市政法系统30条安民便民惠民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前不久,因车祸致十级伤残的方先生,通过司法救助获得一笔“救命钱”。原来,他早先做过肾脏移植手术,家庭本就困难。出了车祸后,每月要支付高额治疗费和医药费,但肇事者家里的经济也困难,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院向市区两级政法委作了专题汇报,通过市县联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为其发放了10万元救助金。

“三官一律”走进网格健全基层治理

京口区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的王女士说:“以前发生了矛盾纠纷,或者有什么法律方面的需求,都不知道找哪个部门,也不知道问哪个人。现在,警官、法官隔一段时间就会到我们小区、广场,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我们老百姓有什么法律方面不懂的可以随时问他们,他们也都会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让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入基层网格担任网格员,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如今这项被称之为“三官一律”进网格的活动在我市正滚动式集中开展。“三官一律”下沉网格,广泛开展普法宣传、风险排查、结对帮扶、法律援助、心理服务等活动,仅去年,全市4895名政法干警有序下沉网格,累计走访群众十万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

全市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是打通普法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我市通过举办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全力当好基层治理和法治乡村建设“四大员”:利用“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发挥带头学法、普法作用,通过送法上门等方式当好法律法规“讲解员”;主动参与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疏导化解,当好纾困解纷“调解员”;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诉求通道,当好社情民意“传递员”,成立周秀琴、范金华等70余家个人调解工作室,涌现出谏壁街道雩北村“老弗士”、大市口街道米山社区“米服”普法志愿者等一批“法律明白人”工作品牌,有力推动基层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目前,全市注册备案“法律明白人”共计3273名,其中丹阳956名、句容833名、扬中331名、丹徒306名、京口295名、润州325名、新区186名、高新区41名,全市每个网格均有一名“法律明白人”。

我市政法系统聚焦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法律温度”,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宁、社会安定,为建设现代化新镇江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媒体记者 笪伟 通讯员 谭琳 崔扬高

编辑:缪小兵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